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各类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
第七章 各类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
豆制品销售时盛器、工用具应清洁消毒。销售过程中豆制 品应处于低温环境,以防止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
第三节 果蔬的卫生及其管理
一、果蔬与微生物污染
1.微生物引起果蔬的变质
霉菌
微生物 酵母菌
细菌
2.果蔬冷藏中的微生物变质 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和各种酶活动。
假单胞菌
3.微生物引起果汁的变质 ① 细菌——乳酸菌 ② 酵母菌——假丝酵母属、圆酵母属等 ③ 霉菌
氯化镁 硫酸钙
四、豆类食品的卫生要求
1)豆制品原料、辅料的卫生 用于生产豆制品的各种豆类原料应符合卫生质量要求。豆
制品生产用水、添加剂等辅料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豆制品生产加工的卫生
豆制品生产加工场所应符合卫生要求,有防尘、防蝇、防 鼠设施;生产加工场所、工具、容器、管道等应保持清洁卫生。
禁止使用尿素等化肥促进豆芽的生长。 发酵性豆制品如腐乳、豆豉等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菌种应定 期鉴定,防止菌种变异和黄曲霉的污染。
1.蛋白酶抑制剂——妨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植物红细胞凝血素——影响动物生长 3.胀气因子——水苏糖和棉子糖
2、豆腥味、苦涩味和其他异味
脂肪酸氧化酶
三、豆类食品的加工与卫生
1.豆腐——水质 2.豆浆——防皂苷类物质引起食物中毒 3.豆芽——水质
原料大豆→清洗大豆→浸泡大豆→磨浆→ 过滤豆渣→煮豆浆→点卤→成品。
水浸泡后削皮再吃。 常用浸泡药物消毒有:① 漂白粉溶液;② 高锰酸钾溶液及其 他低毒高效消毒液等,浸泡消毒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严 禁将水果削皮切开出售。
2. 施用农药的卫生要求 高毒农药禁止用于蔬菜水果(如甲胺磷、对硫磷等) 限制农药的使用剂量,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制定和执行农药残留标准。
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夏秋季,腐败菌可使豆制 品在短时间内出现发粘、变色、酸味等腐败现象。 2)添加剂的污染
凝固剂、消泡剂、漂白剂等。 3)掺假
豆浆加水,豆腐制作时加米浆或纸浆,点制豆腐脑时加 尿素,豆芽生长过程中使用尿素、硝酸盐等化肥,这些卫生 问题非常普遍,须引起注意。
二、豆类食品有毒有害因子的去除 1、抗营养因子
四、粮食的卫生标准
1.真菌毒素限量指标: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
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酶毒素。
2.污染物限量指标:Pb、Cd、Hg、As。 3.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磷化物、溴甲烷、汞、甲
基毒死蜱、六六六、甲基嘧啶磷、敌敌畏等。
五、粮食的卫生检验
1.物理检验:
① 测体积质量及千粒重;②密度分离法; ③ 过筛检验; ④ 荧光反应分析法(黄曲霉素具有蓝色或蓝紫色荧 光)。
2.化学检验:
① 农药残留——气相色谱和薄层色谱;②有毒物质的 检验——化学试剂检测和动物试验相对照
3.生物检验:病原生物的分离培养检测、动物试验
第二节 豆类的卫生及其管理
一、豆制品与微生物污染
革兰氏 阳性芽 孢杆菌
粪产碱 杆菌
微生物
革兰氏 阳性荚 膜杆菌
舌尖上的中国-安徽的毛豆腐
毛霉菌
1)微生物的污染 豆制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水分含量也高,为微
二、粮食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1.粮食本身的微生物污染
细菌、酵母菌 和霉菌
2.土壤中的微生物污染
三、防止粮食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1.控制粮食的水分及温度
2.保持贮粮环境的卫生
注意粮仓的密闭与通风和防止粮库被病虫害、霉
菌等侵染。
3.选择健康的粮食
辐照
4.防治病虫害
螨虫、甲虫、蛾
粮豆的卫生要求
感观指标:色泽、气味、质地等 物理指标:水分含量、折光度等 化学指标:农药、重金属等 微生物指标:霉菌、虫、黄曲霉毒素等
第七章 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第一节 粮谷类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
一、粮食的微生物污染
粮食是指谷物及其加工品。
微生物
附生微 生物
腐生微 生物
微生物
寄生
‘共生’ 微生物
附生微生物:
植生假单胞杆菌
腐生微生物:荧光假单胞杆菌腐生霉菌微球菌
丰寄生、寄生及‘共生’微生物:
交链胞菌
谷类赤霉病菌
玉米干腐病菌
被微生物污染的粮食,其品质下降主 要表现在: 1.粮食发热——含水量——霉菌(曲霉和 青霉)
3.工业废水灌溉卫生要求 工业废水应经无害化处理方可使用。
4.蔬菜、水果贮藏的卫生要求 蔬菜、水果最适宜温度是0℃左右。用60Co-γ射线辐
射可延长洋葱、土豆、苹果、草莓等保存期。
29
第四节 肉与肉制品的卫生及其管理
僵直 宰杀的畜肉呈弱碱性,肌肉中糖原和含磷有机化
合物在组织酶作用下,分解为乳酸和游离磷酸,使肉的酸 度增加,在pH 5.4时达肌蛋凝白等电点→肌凝蛋白凝固, 肌纤维硬化,此时肉味差,不鲜不香。一般出现在宰后 1.5h(夏季),3~4h(冬季)
① 浑浊 ② 产生酒精 ③ 有机酸的变化
二、果蔬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果孔和伤口
水质、肥料、动物等 采收、运输和销售等
三、防止果蔬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1、防止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的污染 人畜粪便应经无害化处理后再施用。 水果和蔬菜,食前应清洗干净。
➢ 蔬菜先在流水中清洗,沸水极短时间的热烫。 ➢ 食用水果前也应彻底洗净,最好用沸水烫或消毒
3)豆制品运输的卫生 豆制品在运输过程中要轻装轻卸、运输工具和盛器要清洁。
各种豆制品在运输过程中做到冷热分开、干湿分开、水货不脱 水、干货不着水、不叠不压、不污染。 4)豆制品贮存的卫生
豆制品应及时摊开散热,通风冷却。热天应贮存于低温环 境,尽快食用。发酵豆制品应密封保存,防止苍蝇污染,避免 孳生蛆虫。 5)豆制品销售的卫生
2.粮食的营养品质下降
酸度和脂肪酸值的增高;淀粉及非还原糖 含量减少;蛋白质的变性及分解,水解为多肽、 各种小肽,最后分解为氨或胺及其他产物。
3.粮食的变色和变味 粮食的色泽、光滑度、气味和食味
4.微生物污染后使粮食带毒
① 微生物自身 ② 在微生物作用下将粮食中的物质转变成有损
健康的有害物质
5.微生物引起粮食加工工艺品质的降低 干物质、黏度、面筋含量、出油率
粮食掺伪的几种情况
1)掩盖霉变:在大米中掺入霉变米、陈米。将陈小 米洗后染色冒充新小米;这类粮食有苦辣味或霉味。 2)增白:为增白而掺入有毒物质,如在米粉和粉丝 中加入有毒的荧光增白剂;在面粉中掺入滑石粉、石 膏,在面制品中掺入禁用的吊白块等。 3)以次充好:如在粮食中掺入砂石;糯米中掺入大 米、藕粉中掺入薯干淀粉;还有的从面粉中抽出面筋 后,其剩余部分还冒充面粉或混入好面粉中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