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制度笔记导论一、比较政治制度的课题与方法1、比较对象威洛比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关于政府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探讨如何解决有关政府的问题。
前者是静态的,相对简单;后者是动态的,比较复杂。
制度是有生命的,指制度是变化的,灵活的,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以政治机构为比较的重点,最核心的是政治制度。
2、比较方法历史考察法、比较宪法史法、国别比较研究法、比较制度史(专题或专项比较研究)、综合分析比较研究。
二、政治机构的历史考察1、分类标准A构成基础:寡头政治民主政治B经济基础:非社会主义政府社会主义政府C社会基础:氏族政府都市警察政府民族政府世界政府D主权构造:单一政府复合政府2、政治权力的变革导致政治机构的更替政治权力的变革的外部形态有三种:(1)统治机构内部的变革(2)最高统治者的变革(3)统治关系的变革三、政治制度建立的思想文化背景1、西方政治制度的文化基础(1)人性:看作自然属性,把人归属为动物。
伊壁鸠鲁,功利主义的创始人,从功利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趋乐怕苦”;马基雅维利,从经验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自私,贪得无厌”;霍布斯,从机械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自我保护”,欲望与理性(欲望的派生)。
(2)作为目的和手段的民主阿尔色修斯,人类天生要结成“社会联合体”,才能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
社会联合体包括家庭、自由联合体、村镇、城市、国家。
国家具有至高无上性,主权属于人民。
密尔顿,从自然权利的基础上论述人民主权。
公共权利来自人类自我保护、追求的自然权利。
官员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代表。
卢梭,人民主权。
(3)法治亚里士多德,寻求统治必须寻求正义,正义需要权威,权威来源于法治;西塞罗,官员是法律的创造物,权威是法律给予的,必须依据法律来统治,否则是合理、不道德的;哈林顿,共和国应该是一个法治的共和国,法治才能保证权利;洛克,人的财产、公共利益通过法律来保护;孟德斯鸠,法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
(4)为法律所包含或保证的道理亚里士多德,国家的主要目的就是道德,通过中心权威即法治来保证;哈林顿,权威的原则是理性,理性就是法律,是一种善;卢梭,国家是公意的表现,是具有“总意志”的道德存在;黑格尔,国家是高于社会的,国家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理性典范,精神和道德功能只有通过法律才能实现。
2、中国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1)将人社会化,从社会属性解释人性;(2)集权主义;(3)人治,带有个人色彩,对人权威的崇拜,对社会运行的恐惧;(4)将政治道德化,“以德辅天”。
四、中西思想文化的冲突1、第一次冲突: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集权派;2、第二次冲突:革命派与顽固派;3、第三次冲突:五四运动;4、第四次冲突:“八九”自由派与保守派。
第一章近代各国政治机构原理一、国民主权原理1、国民主权的表示方式:代议制直接民主制(选举方式可分为:限制性选举普遍性选举)2、国民主权与君主制二、权力分立原理1、洛克与孟德斯鸠(1)洛克将权力分为立法权与执行权,两权之间是从属关系,立法权高于执行权,从而解释了国家的作用:解释自然法并宣布其意义;使法律具体化。
(2)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是平衡制约关系;权力分立的类型可分为:美国类型英国类型(以权制权)。
2、权力分立的历史性质权力分立论的特点:(1)为了自由而限制权力,是政治自由主义的组织原则;(2)不是积极增进效率,而是消极防止滥用权力;(3)以对国家权力以及权力拥有者的不信任、猜疑为出发点;(4)具有中立与调和性质。
洛克主张立法权的优先,即市民阶级参加议会的优越性,这样更具民主性;卢梭主张权力和自由是一致的。
三、代议制原理代议制的特点:(1)体现的是“代表”的概念,是一个现实性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具体保证制度体现;(2)议员的一切权力来自于国民,通过选举制度加以保证。
真正的选举是自由的、秘密的、竞争的。
四、两院制1、两院制存在的理由(1)削弱议会的权力,成为防止议会专制的保障;(2)缓和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冲突;(3)代表国内存在的各种利益和阶层;(4)能纠正一院的错误。
2、两院制的效用与上院的任务对立、补充、制约、合作是上院存在的基本基调五、议院内阁制(政府的存在以议会为基础,并保证政府与议会之间共同行动?)1、特点:(1)以议会决定政府、内阁的去留为核心;(2)以阁员对议会负责为目的和归宿;(3)阁员一般是由占多数的政党担任;(4)保持内阁的共同性与统一性。
2、在立法与行政权关系方面的类型(考)(1)议院内阁制:相互依赖性强;(2)美国型:相互制约;(3)瑞士型:行政从属于立法;(4)旧德意志型:行政优先于立法。
(1)(2)(4)的共同点:承认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第二章比较宪法制度一、宪法概念及特征1、宪法概念(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2)宪法必须是建立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而且要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3)宪法与民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产生与发展与民主制度的建设是同步的。
2、特征(1)阶级性;(2)法律特征,与普通法律相比较而体现出来,内容、效力、修改程序等;(3)内容特征,表现在宪法是对国家权力做出的制约性规定,一方面,防止国家权力机构权力的相互渗透,另一方面,防止政府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害;(4)形式特征。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1、“主权在民”原则最早布丹提出国家主权,霍布斯发展为君主主权,洛克继续发展为议会主权,卢梭将之发展为人民主权;林肯提出美国政府是“民享、民有、民治”的政府。
2、“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洛克认为财产权是自然权利;个人财产权利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联系在一起,通过国家干预来实现,进行再分配,并以一系列政策来保护。
3、法治原则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1)必须保证公民的自由权利不受侵犯;(2)国家权力应该受到法律的制约;(3)司法独立,法治原则的保证。
4、分权与制衡原则(1)美国类型,以权力的均衡与制约为特点;(2)英国类型,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具有讨论和表达意愿的自由,一切法律要通过议会表决生效;法官是终身任职,只有议会才有权力解除;(3)法国类型,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吸收了两者的优点,结合法国的国情而创设。
5、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原则宪法规定本国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1)人权,自由权、平等权(西方),生存权、发展权(中国);(2)人权与公民权,人权是通过公民权来表现与落实,实现条件:一是与他所在的具体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二是必须成为某个具体国家的公民才会得到具体法律的保护;(3)权利的基本内容:财产权、平等权、自由权、受益权、参政权。
对自己的财产享有收益和支配的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地受到法律的保护;积极的收益与消极的收益;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罢免权。
三、宪法的保障制度1、宪法的修改(1)修改宪法的方式,具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谁有权提出修改宪法的动议(动议权),谁有权决定修改宪法(决定权);(2)修改宪法的限制,原则性限制、时间的限制、全部修改宪法的限制。
2、宪法的解释(考)不同的国家解释机关不一样:(1)立法机关解释,一般是议会制国家,如英国、比利时、瑞士;(2)司法机关解释,即司法审查权,针对具体司法问题,不针对政治问题,采取不告不理的原则,如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3)专门机关解释,一般采取司法程序进行,如法国、瑞典。
3、违宪审查制度始于美国,“马伯里诉麦迪逊”,1803年。
一般有司法机关进行,又称司法审查制度。
宪法解释为了准确应用宪法条文而做的正面解释,对宪法条文的限度性说明宪法审查就某一具体法律而引起的对宪法条文的说明,防止具体法律与宪法抵触,在说明是否违宪时还要阐明宪法的意义宪法审查的方式:(1)具体的宪法审查,又称“附带的违宪审查”,针对某一具体的诉讼案件而进行,实行普通法院进行违宪审查的国家适用,如美国、日本;(2)抽象的违宪审查,事先审查(预防性审查)生效之前对其是否违宪进行审查,如法国事后审查(惩罚性审查)由宪法法院就某一法律是否违宪做出一般裁决,在政府或议会提出请求时进行(3)由宪法诉讼引起的违宪审查,始创于联邦德国,如瑞士。
制裁方式:(1)宣布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2)由普通法院进行违宪审查的国家进行附带性违宪审查,并不宣布撤消或停止生效,高级法院的判例对下级法院有约束力;(3)总统违宪——弹劾。
四、美国宪法1、美国宪法的产生偶然性(制定者的意图)与必然性(美国的文化)的统一(1)《独立宣言》,理论依据是社会契约论,作者杰斐逊,第一部分,表述革命原理:人人生而平等,是不可转让的;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与生具来,不可剥夺;政府的权力的正当性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体现了民主共和的原理)。
第二部分,列举英国国王和政府的罪状。
(2)邦联,1777年《邦联条款》定邦联名为美利坚合重国,是一个松散的、临时性的条款,其弱点为:A不是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B在财税方面,无法向各州征税,经费是按照各州土地的价值摊派;C无权管制州际之间的贸易。
2、美国宪法的制定充满一致、分歧、妥协、斗争的过程。
分歧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贵族共和国麦迪逊VS汉密尔顿保持邦联还是建立一个民族共和国(中央政府的权力的权限)反联邦派VS联邦派妥协“大妥协”,参议院每州享有平等表决权,众议院按人口比例来分配议席奴隶制问题上的妥协两个方案“弗吉尼亚”方案,“大州”方案,全国议会享有最高立法权,并有权否决州的立法;议会的两院至少有一院有直接选举产生。
人民主权与全国性政府“新泽西”方案,“小州”方案,对邦联条款修改而不是取代;国会筹集经费的权力增强。
州的主权与有限的国家权力3、批准宪法的斗争斗争的焦点——保障个人权利。
4、宪法的改变(1)宪法修正案;(2)国会两院2/3以上议员提议;(3)3/4州的制宪会议同意。
5、美国宪法的惯例(1)宪法本身及修正案并没有规定,但是有先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依然发挥作用,如两党制;(2)宪法的原有某种制度名存实亡,如选举人团制;(3)同宪法规定相对立的惯例仍然在行使,如宣战权。
6、宪法当中所体现的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1)天赋人权;(2)人民主权和有限政府;(3)法治而非人治;(4)代议制政府;(5)权力分立与制约平衡;(6)联邦制(纵向分权制,分权的准则:联邦授予权力,只能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力;州保留权力,只要宪法没有反对的州就可以行使);(7)文官控制军队。
7、美国宪法的评价(1)首先体现了独立宣言的精神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目标;(2)确立和体现了限权政府的原则;(3)对个人权利的尊重;(4)最大的缺陷在于确立了黑人奴隶制。
第三章比较选举制度一、普选权的实现及其意义1、英国2、美国3、法国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选举权,即参与选举的资格问题,分为选民资格与候选人资格;享有选举权的条件:(1)国籍条件,一般条件下只赋予本国公民;(2)年龄条件,一般条件下要满18周岁,日本20岁,比利时21岁,古巴、巴西16岁;(3)居住期限条件,一般只能在居住地参加投票选举;(4)排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