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评估表
新设支护初撑力检查情况
1. 支柱全部编号管理,牌号清晰,不缺梁少柱,底板松软时,支柱要穿柱鞋,钻底<100mm;
2. 新设支柱初撑力:单体液压支柱Φ80mm≥60kn,Φ100mm≥90kn;
液压系统运转情况及乳化液配比记录
1、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完好,不漏液.压力≥18MPa(综采≥30MPa);
班组评估表
带班领导:班组名称:评估时间:年月日
项目名称
质量标准
是否存在问题
项目整改意见
采掘队领导跟班记录
1.工作面随采煤放架落顶,让顶板自然垮落充填采空区。
2.回采过程中,掩护支架头架背老塘护支架接顶严实,架头距顶板不得大于10cm。掩护支架支柱间距为1.5~2.0m/根,工作面的空间高度(溜槽中间至架顶)控制在0.7m~1.6m,要求掩护支架放架到位,不得出现仰架、瓦架、趴架、钻底及挂顶等情况。
6、工作面单体间距不超过两米;工作面支柱数量齐全,无空载失效支柱,挡矸有效。
7.溜煤眼规格为内空1.2×1.2m,箍密盘支护,并订拉条进行加固。溜煤眼沿走向间距4.0~5.0m;煤墩净高(真倾斜高度)为7.0m。要求工作面内煤墩应倒平,支柱根据现场情况打成立柱、斜撑和背顶支柱,支柱间距1.5~2.0m/根;必须始终保持2~3个夹楼溜煤眼相通(至少保留1个下煤眼、1个通风行人眼,夹楼溜煤眼最多不得超过4个)
4.安架前必须卧地沟,地沟规格:上宽0.8m,下宽0.6m,深0.6m。地沟超前于掩护支架架头不小于1.0m。地沟底至安好的掩护支架顶(下边缘)空间高度不小于1.0m,工作面上出口巷道内平架长度不得小于1.0m。
5.掩护支架长腿端略抬高靠顶板、短腿端放矮靠底板铺设,相邻两架支架间的工字钢槽内放置卡心料且撞紧;相邻两支架的间距为0.2m(偏差不得超过±100mm);装上铁夹板用螺栓拧牢固。规定每棵螺帽必须拧紧,并保证螺栓伸出螺帽至少2mm以上;钢丝绳搭接长度(两个端头绳卡之间的距离)不少于2.0m,搭接处留空绳头长度不小于0.5m,搭头使用5个绳卡卡紧,相邻两根钢丝绳搭头互相错开不得小于1.0~2.0m。
8.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柱间距应控制在1.5m以内,下煤眼两边必须打不少于2根的背顶支柱,工作面顶板暴露高度达1.6m以上,采面与巷道交叉点空顶面积达2.0m2时,必须加打背顶支柱,其背顶支柱间距规定为1.0m/根。
9.溜槽搭接不得缺失,工作面爆破时先拆溜后放炮,攉完煤后及时安装溜槽,损坏溜槽及时更换。
(3)作业规程中支护设计根据矿压观测、地质资料、顶班控制专家系统进行科学计算,支护方式、支护强度选择有科学依据;
(4)工作面有初次放顶、收尾及过地质构造带专项措施。有切眼安装和撤面的顶扳管理专项措施;
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及对安全隐患的处理及交接情况
顶板事故及顶板事故的处理报告
2、乳化液浓度不低于2%—3%。
3、支柱及管路完好、不漏液、不自动卸载,无外观缺损。
4、乳化液配比记录到位
作业规程及安全质量标准化执行情况
(1)作业规程能贯彻有关技术政策和先进技术,并能结合实际,指导现场工作;
(2)从编制、审批到贯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复查,并有复查意见;
10.文明生产:(1)巷道无积水(长5m,深o.2m);(2)无浮渣、杂物;(3)材料、设备码放整齐并有标志牌;(4)“四图”及其他牌板齐全、整洁,悬挂整齐
11、工作面上下出口的两巷,超前支护必须用单体支柱和铰接顶梁(或长钢梁),距煤壁20米范围打双排柱,20-30米范围打单排柱,高度不低于1.8米,有0.7米宽人行道;超前支柱初撑力不低于50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