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地标绿色建筑区别详细分析
一评价流程、标准评价项数区别
1、评价流程区别:
国标:
地标:
2、设计评价阶段评价项数区别
注:重庆有竣工评价,国家没有,故竣工评价不存在差异;地标、国标的标识评价都是所有项都参与评审,故也不存在差异。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3、具体条文的区别:内容稍做变动实质没做更改的项不在统计之列
二居住建筑国标地标区别统计分析
一、变动统计
(1
(2)条文位置变动有4项,从控制项变动到一般项的有3项,从优选项变动到一般项的有1项
(3)条文内容变动的有5项,其中控制项3项,一般项2项
二、控制项分析
1、从国标中的控制项位置变动到地标一般项的项数有
(1)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要求,应满足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3)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2、与国标相比,地标中控制项条文内容变动、条文增加并难度增加的项有:
(1)条文内容变动并难度增加:
①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38m2、多层不高于28m2、中高层不高于20m2、高层不高于12m2;国标4个指标分别为:43、28 、24、15
②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 dB;国标为: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 dB,沿街时不小于30 dB
(2)条文增加并难度增加的项无
3、控制项条文内容变动但难度减小的项有:
(1)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采光和通风要求,应满足国家标准和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其余变动项均为难度不变或难度不大能够达到项
5、控制项结论:地标与国标相比,主要在日照和采光通风方面的要求根据重庆本地情况进行了适当放宽,但在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及窗户隔声性能方面增加了难度。
三、一般项分析:
设计评价阶段一般项总项数地标47,国标32,地标比国标增加项数为15项,其中3项为控制项变动到一般项,1项为优选项变动到一般项,即地标纯增加项为12项。
1、条文内容变动,位置变动,增加条文后难度增加或较难达到的项
(1)条文内容变动后难度增加的项:其中①项为较难达到项
①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规定,等效噪声级白天不大于55dB,夜间不大于45dB;
②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
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最多只能有1个卫生间未开设外窗;
(2)增加条文中较难达到的项
①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避免因二次装修造成的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
②景观水应设循环供水系统;湿地植物水环境无水质恶化现象,并设净化处理等设施。
水体梯级使用,并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要求
③采用预拌砂浆、干混砂浆
④通过认证的绿色建材使用率大于20%(设计评价阶段不参评)
⑤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厨房、卫生间设施配套符合现行重庆市《成品住宅装修工程技术规程》DBJ/T50-080的规定
⑥建筑外围护结构采用墙体自保温技术
(3)条文位置变动较难达到的项
①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要求,应满足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②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2、总结:
(1)设计评价阶段一般项中各专项技术关注点比较分散,较为集中的专项技术一个是精装修成品住宅,一个是暖通设备,涉及到的项数分别为2项,其中暖通设备2项中1项设计评价阶段不参评;地标总项数虽较国标多15项,但地标纯增加项仅为12项,且有2项内容变动后难度增大,设计评价阶段地标中各种变动后的一般项共有6项为较难达到项,因此地标一般项难度较国标更高。
(2)竣工评价和运营评价阶段因总项数增加,且增加项多为难度不高项,故地标竣工评价和运营评价难度较设计评价阶段略有降低。
四、优选项分析:
1、优选项增加条文较易达到项:南、西向外墙采用墙面垂直绿化或距离外墙5m内种植有落叶乔木
2、其余几项优选项增加项均较难达到,如活动外遮阳,温泉保护性开发,绿地率35%且人均绿地2m2,只能根据项目先天条件来决定是否可行。
3、总结:优选项总体难度与国标基本一致,地标综合考虑项目先天条件及后期技术措施的实施,国标更倾向于后期技术措施的实施。
三公共建筑国标地标区别统计分析一、变动统计
(1
(2)条文位置变动有1项,从控制项变动到一般项
(3)条文内容变动的有4项,其中控制项2项,一般项2项
二、控制项分析
1、从国标中的控制项位置变动到地标一般项的项数为: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2、与国标相比,地标中控制项条文内容变动、条文增加并难度增加的项有:
(1)条文内容变动:
①不对环境造成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采光,通风要求
②施工过程中应执行重庆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DBJ50-077的有关规定;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设计评价阶段不参评)
(2)条文增加: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给水系统应采用循环供水系统,并经处理后的水质符合《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及《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14的规定;游泳池、游乐园、水上乐园等池水补水应设置计量装置。
排出水宜梯级利用
3、无条文内容变动后难度降低项
4、总结:地标的控制项难度较国标基本保持一致,国标关注日照,地标关注采光通风,采光通风较日照在重庆本地来说更容易通过软件模拟等方式达到要求;重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要求略微高于国家要求。
三、一般项分析:
10项。
1、条文内容变动,位置变动,增加条文后难度增加或较难达到的项
(1)条文内容变动后难度增加的项: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平台绿化、立体绿化等方式
(2)增加条文中较难达到的项
①建筑外围护结构采用墙体自保温技术
②景观水应设循环供水系统;湿地植物水环境无水质恶化现象,并设净化处理等设施。
水体梯级使用,并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要求
③水加热器及热水箱应设在建筑物房间内,设备、热水系统供水及回水管道采用保温隔热技术措施,并优先选用保温效果好的节能环保材料
④空调冷却水采用循环供水系统,并应具有过滤或旁滤、缓蚀、阻垢、杀菌、灭藻等水处理功能。
冷却塔应设置再空气流通条件好的场所;冷却塔补水管应设置计量装置
⑤采用预拌砂浆、干混砂浆
2、总结:一般项公共建筑较居住建筑,国标与地标的区别较小,同时变动项中应该拿到的项占整个变动项的比例较居建要小,即有变动的条文可以多几项不达标仍可满足要求,但要注意变动项中难度较大项有5项,若均不能达标,同样不能满足绿建要求,因此对变动项中难度较大项应有选择的取舍而绝不能一概放弃。
四、优选项分析:
总结:优选项总体难度与国标基本一致,地标综合考虑项目先天条件及后期技术措施的实施,国标更倾向于后期技术措施的实施,地标新增加的优
选项均较难达到要求。
四其他关注点
1、严禁选用重庆市明令淘汰的技术(产品),不得超越范围选用限制使用的技术(产品),其中较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外墙饰面砖的应用管理,本项应根据《关于加强新型外墙饰面砖系统应用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09)161号]实施;
2、重庆的执行65%居住建筑节能地区的居住建筑申报绿色建筑,均应按采暖和空调季节卫生通风的要求设置卫生通风口或进行机械通风,这是标准之外的另一个强条,具体见《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市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要求的通知》[渝建(2011)257号];
3、《重庆市规划局关于城市空间环境和建筑景观规划的暂行规定》中对两江四岸、城市中心、副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广场、交通枢纽和城市制高点、迎宾大道、总用地规模较大项目、其它重要项目等的高度、连续面宽长度、绿化广场面积、外立面设计等多个方面对项目进行了约束,其中对绿色建筑影响较大的是限高后对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的影响。
4、土壤氡浓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