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判案情,并且用一定的形式把神的意志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二、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1、政治上实行神权统治2、全民族科学文化技术落后三、神示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1、对神宣誓2、水审3、火审4、决斗四、对神明裁判的评价1、在一定情况下能够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2、提高了人类司法判决的权威性,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3、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4、不仅表现为对违法犯罪的惩罚,而且表现为对人们的行为引导和规范能力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一、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
二、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封建社会专制度三、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1、刑讯逼供是基本的证明方法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有利防止法官主观擅断,维护法律统一实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4、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
四、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1、积极性,比神示证据制度有进步性2、消极性---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一、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是指一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已的良心、理性进行自由判断,关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
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产生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1、资产阶级崇尚人的理性和良心,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观点,要求废除法定证据制度的束缚2、资产阶级认为法定证据制度只能达到形式上的真实不能达到实质上的真实。
3、资产阶级提出人权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生平等有观念要求废除法定证据制度三、自由心证下马制度的理论和立法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1791年法国杜波尔法案的通过后,为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所采用2、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①是法官的理性和良心;②心证达到确信的程度③证据证明的“盖然性”—即法官不可能完全准确判定证据的证明力,因而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查明案事实,法官对案件事实作出的决定,只具有一定的概然性。
④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要受一些相关制度的制约:大陆法系:无罪推定、补强证据、传闻证据、有罪判决须明示理由和诉讼笔录。
英美法系:相关性规则传闻证据规则任意性自白非法证据排除最佳证据证人特权交叉询问补强证据推定司法认知五、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评价1、积极意义---相比封建社会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2、消极作用---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第四节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一、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一)、奴隶制社会的证据制度1、我国奴隶社会产生、发展------夏朝、商朝、周朝2、我国奴隶社会证据制度的特征------民刑不分①法官认定案件,主要靠审判经验。
如《周礼•秋官•小司寇》“五声听讼”。
②神示证据制度消失较早。
如周朝的宣誓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③在注重当事人的言词证据同时,重视其它证据的运用。
如《周礼》:凡以财狱入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
(二)封建社会的证据制度1、封建社会。
公元前475年春秋战国-----1840年实行纠问式诉讼。
但不同于西方的法定证据制度。
2、封建社会证据制度特征①口供至上,定罪须取得被告人的供词。
----“断罪必取输服供词”。
②审讯可依法刑讯。
如汉律----对重罪不服的拷打制度,《唐律》的刑讯具体规定。
③诬告反坐,伪证者罚。
《秦律》《唐律》④疑罪唯轻兼从赎,实行有罪推定。
⑤注重勘验检查。
南宋的《检验格目》;宋慈的《洗冤集录》⑥据众定罪。
唐律------对不得刑讯的人可依据三人以上的证言定罪。
⑦发展了五声听诉讼断狱审判方法二、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证据制度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诉讼制度----吸收了西方国家先进证据制度一些内容。
如无罪推定、自由心证、言词不达意证据、禁止刑讯逼供等。
但实践中很难实施。
2、但又实行法外取证和特别程序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据制度特征----封建性、虚伪性、恐怖性。
三、人民民主政权和新中国的证据制度1、新民主主义的证据制度(1931—1949年)建立了一些先进的证据制度①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②严禁刑讯,不轻信口供③认定案件事实必须证据确实、充分④规定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2、新中国初建时期的证据制度(1949---1966年)继承发展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证据制度---《宪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
但到了1958年受到了干扰。
3、十年文革时期的证据制度法律虚无主义。
刑讯逼供盛行,证据制度遭到破坏,4、拔乱反正以来(1976年-----)我国证据制度的恢复、发展和走向完善。
1979,1997年《刑事诉讼法》;1982,1991《民事诉讼法》;1989年《行政诉讼法》等。
主要内容:①严禁刑讯逼供和非法收集证据,坚持全面收集证据②实行无罪推定③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④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第三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第一节证据的概念一、证据与诉讼证据1、什么是证据-----即一般意义证据,是指用已知的事实来证明未知的事实。
2、什么是诉讼证据----就是指司法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
3、如何理解诉讼证据:①内容的客观实在性②认定(证明)案情的根据性③表现形式的合法性二、与证据相关的概念1、证据材料 -----未经查证属实的各种证据形式。
2、证据方法-----诉中可以作为调查对象的有形物。
如物证、证人证言等。
3、证据力------指证据作为法律上可作为定案资格和条件4、证明力------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功能。
5、证据原因------指法官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是否形成心证的原因。
第二节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一、证据的客观性1、什么是证据的客观性------指证据事实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发展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存在的客观事实。
2、为什么证据具有客观性①是由发生案件本身的客观性所决定的;②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证据的来源于客观世界,必然是客观的3、认识证据客观性的意义①有利于防止办案人员将个人的主观意断、假想、虚构作为定案的根据;②有利于防止办案人员将个人的主观估计作为定案的根据;③有利于防止办案人员将非正确来源的证据材料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证据的关联性1、什么是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并对证明案件事实有实际意义;2、为什么证据有关联性①是由证据伴随着案件产生所决定的;②根据唯物辩证法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证据与案件事实存在联系。
3、把握证据关联性应注意的问题①要把握证据关联性的客观实在性②要把握证据关联性的可知性③要把握证据关联性形式多样性④要把握证据关联性的复杂性。
三、证据的合法性1、什么是证据的合法性------指证据只能由司法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审查认定。
即主体合法、来源程序合法、形式合法、查证程序合法。
是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的重要保证。
2、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及我国学术界有关的争议。
3、关于非法证据的处理问题大陆法系-----两种方案:①是原则上禁止采用;②确需采用的,必须转化为合法形式。
英美法系-----严禁采用四、三者之间的关系-----1、辩证统一关系-----相互联系,缺一不可,都是诉讼证据的基本要素;2、三者性质和作用不同客观性和关联性是证据的内容要求,是合法性的前提合法性则是前两者的保证。
第三节证据的意义一、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1、是公安、司法机关追究犯罪和处理案件的依据,是办案人员查明和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2、是证实、揭露犯罪,促使违法犯罪人员认罪过服法,接受改造重要武器和手段。
同时也是防止冤、假、错案,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重要措施;3、在民事诉讼中。
是认定案件事实,解决当事人争议的根据和基础。
也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二、证据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