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ppt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ppt


2、社会的流动性增大。神誓 法失去了作用。
根据1201年至1219年之间记录 的判例,神明考验方法最终都 导致了对被告的无罪判决。
3、司法成为国家统治者控制民 众行为和镇压反社会活动的工 具,统治阶层开始对那些难以 预料的神示方法感到不满,要 求司法者在审判中享有更大的 发言权。这导致了新的证明方 式的产生。
法律一般都明确规定了各种 誓词的内容
(三)神明裁判
有火审、水审,接受考验的 一般都是被指控者;有决斗 法,是一种双方证明方法, 一般只有贵族和自由民才有 资格选用。
法庭决定让某一方当事人宣誓 或接受考验,实际就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了审判的结果。
古代西方国家司法证明方式 的基础是当时人们对神的无 可争议的信仰和崇拜。
发展:“野蛮酷刑法”
不知情陪审团:“知识不足” 的难题
1303年休果强奸案
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
1、犯罪被认为是侵犯了国家的 利益;
2、罗马法的影响,抽象性思维。
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
1、法律预先规定了证据的证明 力和机械的证据规则;
2、口供成为“证据之王”,刑 讯逼供泛滥。
四、自由心证的兴起:
但我们仍然无法摆脱“口供” 情结。
2)据众证定罪的制度。
唐律:必须三人以上明证其罪, 始告定罪。
清邓廷桢审郑魁谋杀案
3)继承和发展了“以五声听 狱讼,求民情”的审判方式。
4)重视勘验检查。 宋慈《洗怨集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证据 制度仿效德国,成为一种封建 的、资本主义的、法西斯的混 合型的诉讼制度。
4、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 1)严禁刑讯逼供;2)无罪推 定;3)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不轻信口供;4)证明标准是案 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1、人的理性的重视
2、法定证据制度的机械性
3、刑讯逼供“使一个意志薄 弱的无辜者被判有罪,而使一 个意志坚强的有罪者被判无 罪”。
1、自由心证的内容; 2、盖然性理论; 3、自由心证的发展; 4、自由心证的限制。
(1995)新民初字294号案:
舒易平诉蓝剑集团公司产品责 任损害赔偿
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1、奴隶时期的证据制度:
1)依据审判经验;五听: 辞、色、气、耳、目;2)注重 人证、物证;3)神示证据制度 消失得早。
2、封建时期的证据制度:
1)坚持口供至上,可以依 法刑讯。“断罪必取输服口 供”。
《礼记》:“仲春之月 毋 肆掠,止狱讼”
《唐律》规定:执行官吏在
问案过程中对同一名囚犯实 施拷讯不得超过3次,且总数 不得超过200;在此限度内拷 囚致死不受处罚。
如,国王作为一个国家的封建 主要求地主贵族交出一定的土 地,但是地主贵族对此产生异 议并诉诸法律。
三、新的证明方式的产生
在神示证据制度渐渐推出历史 舞台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证 据制度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英国采用陪审团审判模式,欧 洲大陆却采用法定证据制度。
知情陪审团:一个人有罪无罪, 不仅“神明”知晓,其邻居往 往也知晓。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以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为 依据,外国历史上的证据制 度可分为:1、神示证据制度 2、法定证据制度;,2、科 学文化落后
(一)古代审判方式
法庭不是为查明案件事实设 立的机构,而是为获得“神 灵指示”设置的场所。
(二)神示法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诉讼被 视为私人之间的争斗,国家对 司法活动的控制主要表现为防 止当事人把法律握在个人手中 作为复仇的工具,因此权威性 的判决显然比合理性的判决更 为重要。
神明裁判是一种非理性的证明 方式,但是它有时也能产生理 性的效果。如一种叫“面包奶 酪审”的方法。
二、神明裁判的消亡
1、怀疑论的兴起。柏拉图: “诚然,在这当今世界上,神 秘方法已不盛行。人们对于神 的信仰已经变化,于是法律也 必须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