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非师范)一、培养目标分析与检测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品德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知识、有能力的德智体美协调发展,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分析检测、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分析与检测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现代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理论基础;2、分析与检测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新药研制、石油炼制和深加工、材料表面处理和盐湖化工等工作,并能在有机化工、无机化工、塑料、化纤、涂料、表面活性剂、电化学处理、生物医用材料等相关领域内进行研究、检测与应用开发,能在相关的行业中承担生产组织、技术管理、科研和生产工作;3. 具备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归纳、数据整理、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4. 能熟练地应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书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5. 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化活动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主干学科应用化学四、专业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常规仪器分析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环境化学、化工基础、有机分析、食品分析、水质分析、药物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五、学制、修业年限1. 基本学制四年。
2. 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最短三年,最长不超过六年。
六、学分要求修完本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至少获得163.5学分。
七、授予学位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位的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十一、专业主干课程简介1.无机化学(1)课程编码180070(2)课程英文名称 Inorganic Chenmistry(3)课程简介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它是化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
是大学化学各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基础课程,于第一学年开设。
根据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无机化学》对整个化学系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及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贯穿于化学专业必修课整个环节中重要的环节。
他的开设在于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同时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为开发青海的无机盐资源及矿物资源培养优秀人才。
为西部开发培养人才。
师范院校的无机化学又是和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包含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两部分,它们互相渗透,紧密联系,组成了无机化学课程的整体。
基础理论部分是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元素化学学习奠定基础的,该部分规律性强,易于讲授,便于掌握。
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主体,该部分的特点是内容庞杂、叙说繁琐、知识零散、规律性较少、要记的东西多,长期以来是无机化学教学的难点。
加强元素化学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水平,从而提高无机化学教学质量。
(4)教材《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参考书目①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上、下). (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②大连理工大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③唐有祺、王虁,《化学与社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周有英,《无机盐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5⑤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 无机化学(上下). (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⑥. [英]N.N.格林伍德, A.厄恩校著. 曹庭礼等译.元素化学(上、中、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⑦D.F.Shriver ,P.W.Atkins,C.H.Langford著. 高忆慈,史启祯等译.无机化学(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⑧宋天佑. 简明无机化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⑨黄佩丽, 田荷珍编著. 基础元素化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⑩尹敬执,申泮文合著. 基础无机化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6)主讲教师简介(原则上应是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人150字以内)郭承育:女,汉族,1965年7月出生,理学士,教授。
1985年7月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专业并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并从事教学工作,现任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教研室主任。
主讲《无机化学》、《中级无机化学》和《结构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低温熔盐中稀土合金沉积及机理研究”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资助“低温熔盐中稀土镁合金电沉积及机理研究”等工作。
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两篇为SCI收录期刊。
2. 有机化学(1)课程编码 18022387(2)课程英文名称 Organic Chenmistry(3)课程简介(150字以内)系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及表示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化学性质;了解糖、蛋白质、高分子的基本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其在生命中的作用。
掌握自由基取代、自由基加成、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取代(SN1、SN2)、亲核加成、加成消去、消去(E1、E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缩合反应、重排反应、周环反应的历程和反应的立体化学。
(4)教材《有机化学》高鸿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5)参考书目1《基础有机化学》刑其毅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出版2《有机化学》王积淘主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出版3《有机化学》徐寿昌主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出版(6)主讲教师简介(原则上应是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人150字以内)尹大学:男,汉族,出生于1964年11月,博士,教授。
从事有机化学教学25年以上。
郭珍:女,汉族,出生于1971年11月,硕士,副教授。
从事有机化学教学15年以上。
3 分析化学(1)课程编码 16000026(2)课程英文名称 :(3)课程简介(150字以内)分析化学是化学类专业的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学科(理论、方法、仪器和实验技术)。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也是从事生物、环境、医药、化学其它分支学科以及化学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基础。
分析化学与化学专业其他基础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化学基础理论是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检测原理在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作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4)教材《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分析实验》(第四版)南京大学高教京版(5)参考书目1 《分析化学》司学芝主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出版2 《分析化学》李发美主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出版3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1出版(6)主讲教师简介(原则上应是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人150字以内)王金贵:男,汉,1967年5月出生,理学士,副教授。
青海师大化学系环境科学教研室主任。
主要从事化学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先后承担了本科生的《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食品污染物分析》、《食品检验与分析》和全校公共选修课程《生活中的化学》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
参与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
阎娥:女,汉,1963年10出生,理学士,教授。
1984年7月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士学位。
先后承担了本科生的《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从事分析化学教学27年。
4. 物理化学(1)课程编码 18022374(2)课程英文名称 :Physical Chemisitry(3)课程简介(150字以内)物理化学课是化学、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属于专业核心课程。
在化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使培养出的化学人才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
其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对化学科学规律的理解以及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学会物理化学研究问题的一些特殊方法(热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等)及其中包括的一般科学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并且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适应能力强,后劲足,发展潜力大的特点。
(4)教材《物理化学》(第3版)上、下册,上海师大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东北师范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5)参考书目①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②孙德坤等编《物理化学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③沈丈霞编著.《物理化学学习及考研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④万洪文,詹正坤主编.《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⑤陈平初,詹正坤.《物理化学解题指南》,高等教育出版杜,2002⑥印永嘉等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⑦印永嘉等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例题与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⑧胡英主编.《物理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⑨王文清,高宏成.《物理化学习题精解》(第二版)上、下册,科学出版社,2004 ⑩、复旦大学等编.《物理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主讲教师简介(原则上应是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人150字以内)陈必清:男,汉族,1963年3月出生,理学士,教授, 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
主要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和电化学研究工作。
主讲:《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技术》、《物理化学实验》、《环境工程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绿色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