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好音乐课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好音乐课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好音乐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好音乐课漾泉学校岳保秀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将现代化教学运用于课堂,更是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如果利用得当,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加之自己的搜索,以及在课堂上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我刚完成的初二年级的一堂课进行反思。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唱脸谱》是八年级的第一单元,“京韵悠悠”中的一首歌曲,因为它是以京剧音调写成的,所以独具特色,首先它是以流水为基调,曲调流畅,唱起来上口,最后一句还具有花脸唱腔的特点,因此,歌曲一径歌手演唱,很快家喻户晓,深受大家欢迎,国家编委还把它编入音乐教材。

让学生来学习,可见歌曲之重要。

可是,这样好的作品如何让学生真正体验歌曲的美,领会歌曲的内涵(歌唱中国戏曲之美),很准确地学习既有歌、又有戏的音调是摆在我面前的重大课研究课题,为此,我在教学借助多媒体优势,从看图片、听京调、结合学生课前搜索的有关京剧资料进行教学,使“戏曲”这一主题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印象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律动课堂律动是一节好课组成的一部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所以,我就在课中加进了“客串演一演”。

演什么呢?1、介绍行当。

2、学生亲自演一演“生、旦、净、丑”,通过大屏幕模枋学习他们的一招一式。

同学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应地调节了课堂气氛,同时感受到了我国戏曲音乐文化的魅力。

三、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我国的戏曲艺术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是几千年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的沉厚积淀,是我国乃至世界艺术中的瑰宝,所以我们很有必要运用多媒体给同学们挑选几个名段让学生欣赏,下面我就是采用观看投影,欣赏名段,如,《智斗》、《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来结束本节课。

四、存在的问题既使一堂准备充分的课,教师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和不尽人意,有时是教师把握不透,有时是教师方法不当,学情把握不好,我在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有误,注重了学生;学生学、课堂演,而把自己高高地放在了“领导”的位置,只知道督促学生去大胆地表演、大胆地参与,而没有自己也亲自参与,再有就是本节课似乎有些顾此失彼之感——表演多了,唱的成分少了,课堂气氛相对没有在音乐教室上课那样热烈、活跃,反之这也是我今后需改进的地方。

多媒体在音乐课中的运用发布者:王鑫哲发布时间: 29/11/2011 PM 7:11:55学习过程中,我对在音乐课上合理运用多媒体,有了新的了解,今天更新上,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音乐教授限制在“黑板、钢琴、录音机、书本”中,不具备形声性、灵活性和高效性。

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以全方位、多层面的整合教材,扩容信息量,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从而深化德育和美育,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教育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有效途径,为此我做到以下几点:一、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逐步引导学生在“听”中欣赏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知道自己或别人唱得是否正确。

所以,通过听可以帮助学生欣赏音乐。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应强调适时性、有效性。

有的课堂片面追求多媒体的使用率,追求展示信息技术的高超水平,而忽略了自身学科的个性特点。

在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试验中,我发现信息技术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应用,才能发挥其魅力。

在教学中,首先,我选择他们在幼儿园最喜欢唱的歌曲通过多媒体播放给他们听,使他们对过去的生活产生美好的回忆。

其次,选择他们喜欢听的小学生歌曲,使他们对小学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让他们在每节课剩余时间欣赏一首儿童动画片的音乐画面,使他们感觉到没有上够音乐课,盼望下节音乐课早日到来。

信息技术在欣赏课中的应用体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操作学习。

传统的欣赏课往往是由教师根据教材或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曲目让学生进行欣赏,学生在欣赏曲目前就已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型的听众位置上。

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则能使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在进行浏览性欣赏与增大课堂容量的教学活动中。

如在课例《音乐中的动与静》的教学中,在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即时在因特网上搜寻两首表达音乐中的动与音乐中的静的曲目,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

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音乐中的动与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

二、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引起好奇。

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例如,在教授唱游课《两只小象》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看到过大象,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可将歌曲和有关大象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律动进课堂。

憨态可掬的大象在小河边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学会唱后,可以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2、直观形象、突破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

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三、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能力。

1.创设音乐情境,启迪学生欣赏美欣赏美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从对于美的形态的直接感受开始的。

因而,只有能够感受美和欣赏美,才能理解美,进而发展想象美与创造美。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景,以语言描述情景。

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科学家都很重视欣赏美,而且无不具备相当高的艺术欣赏能力。

感受美与欣赏美能活跃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灵感与顿悟,有利于发挥人的创造才能。

因此,启迪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更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信息网络的多媒体优势,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鸭子拌嘴》是一年级上学期教学的一首民间吹打乐曲。

通过合奏刻划了一群鸭子嬉戏“拌嘴”的活泼可爱情境,以启迪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但光用录音播放这首乐曲的话,很难欣赏到它美的所在,并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实现教学要求。

为此,我多方收集有关的音乐资料,编制成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

用图文并茂、形声同步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欣赏能力。

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进行最简单的交互学习。

学生操作鼠标,从计算机屏幕上先认识大小镲、串木鱼等有关打击乐器的外形特征,再分别听辨它们的音色。

然后了解刮击、点击、轮击等表演技巧和产生不同的音色。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欣赏乐器的合奏表演。

乐曲一开始,屏幕上就呈现出活生生的几只个性鲜明、十分可爱的卡通鸭子形象。

乐曲和画面结合,表演了各种熟练的演奏技巧。

如时而刮击、轮击;时而打镲叶、敲镲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点体会。

2、信息技术在主题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主题课中的应用体现在课前。

学生通过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因特网,对教师所指定的主题及范围进行搜索,从而获得主题的多种方面的相关知识,为上主题课贮备书本以外的知识。

这样,学生不仅能实现“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更能在课堂学习中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互教”式学习。

在实验课例《过新年》中,教师切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信息素养,布置课前网上作业,即让学生在因特网上收集有关过年的传说、习俗及自己最喜欢的新年音乐,为教学作知识准备。

当学生对这一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后,他们是非常自豪的,觉得自己有“料”去教别人。

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空前踊跃、积极的,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在网上获得的关于过年的信息告诉同学们,学生在自主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发现了南北新年音乐的异同。

在汇报与交流信息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获得了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开放性。

四、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逐步培养学生在“做”中表现音乐音乐中的“做”包括做游戏、做律动、做表演及节奏乐器训练等。

目的是让低年级小朋友对音乐的内在理解,通过外在的各种手段加以表现,使学生的内心溢于言表。

在教学中,我根据刚入学小朋友的年龄的特点,让他们在多媒体音乐画面中去模仿、去表演。

一种是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如:“小鸟飞”、“小鱼游”等表现抒情的三拍子音乐;“大象走”、“狮子走”等表现四拍子低沉缓慢的音乐;“小兔跳”、“青蛙跳”等表现二拍子活泼欢快的音乐。

另一种是有节奏的表演小朋友们生活、学习、行为的律动模仿。

教学生打击乐器时,先从多媒体上播放出打击乐器的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学生通过欣赏进行模仿。

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从每个小节开始练习,然后组成一个乐句,再结合简单的旋律练习:节奏也注意由简及繁。

五、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充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

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

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