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色的关系
偃师市职教中心
郭松涛
2008年10月
光与色的关系
偃师市职教中心郭松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②了解色彩形成的原理。
2、能力目标:掌握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色彩的变化
【教学重点】色彩形成的原理
【教学难点】不同光照条件下色彩的变化
导入
欣赏莫奈名作《大教堂》,1892年2月至4月中旬及1893年,莫奈为此教堂绘制了30余幅油画。
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大家考虑一下这样几个问题。
1、同一座建筑物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一、色彩形成的原理
人们之所以能看到并能辨认物象的千差万别色彩和形体,是因为凭仗光的映照反映到我们视网膜的成果,若是光一消失,那么色彩就无从辨认。
所以说,色彩是光的产品,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色彩的构成和光有最亲近的关系——光是色之母,色是光之女,无光也就无色。
二、光的色散现象
实验1、
光的色散试验
提出问题:白色光和其他色光的不同?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通过三棱镜研究色的现象,证了然太阳的白色光所包含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类色光,是人眼能感应到的光波的一部分.那七类色光,构成象虹一样的彩带。
那彩带称做光谱,也就是人类第一次对光到色进行了科学的验证。
在七色光谱内,红光的波长最长,紫光的波长最短,橙、黄,绿、青、蓝介、紫之间。
我们能够看到,晴空之所以呈现蓝色,阳光所以偏于橙,主要因为太阳白光外的蓝、紫色光波波短,在穿过大气层时,一部分蓝色光为大气层外的尘埃微粒所分离反射,而使晴空发生了蓝色的漫反射。
同样地,白光外的红光的波长很长,不受尘埃微粒的影响,可全数透过大气层,因而阳光多呈橙色。
这就会形成在天气晴朗或阴暗时物体的色彩会大不相同。
学生讨论:
结果展示:白色光可以分离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类色光
三、不同光照条件下物体色彩的变化。
实验2、
提出问题:1、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小球色彩的变化?
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小球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从光学本理上讲,人们的眼睛能看到世界的色彩,不是物体本身固无色,而是物体具体反射和接收光波的特征。
物体反射和接收光波的波长分歧,所呈现出的色彩就各不相同。
例如,我们看见了红色的花,是由于那朵花反射红色光和接收其它光的特征。
反射出来的红色
光使我们的视觉发生作用,因而那朵花看起来是红色。
学生讨论:
结果展示:
红色光照条件下
小球1、2红色;3、4、5黑色
绿色光照条件下
1、3绿色;
2、4、5黑色
蓝色光照条件下
1、4蓝色;
2、
3、5黑色
白色光照条件下
1白色2红色3绿色4蓝色5黑色
四、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
1、同一座建筑物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因为画这些作品时,是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完成的。
五、总结
光是色彩的基础,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当光线改变的时候物体的色也会随之改变。
那么我们就要改变我们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要总是认为天空一定是蓝的,树叶一定是绿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光线环境认真观察每一个物体的色彩,这样才能在绘画时准确地表达物体的色彩。
六、学生作业
观察一棵树在早晨、中午、傍晚时的变化,并说出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