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12 空位与位错

5-12 空位与位错

15
空位浓度求解方法2
根据热力学,在等温等压条件下,晶体中空位形 成后亥姆霍兹自由能(ΔA)可以写成: ΔA=ΔU-T•ΔS (1) 形成空位带来晶格畸变,引起内能U增加,ΔU为 正值。设一个空位带来的内能增加值为u(形成一 个空位所需要的能量,即空位形成能),所以内 能项增量ΔU应为: ΔU =n•u (2) 其中n为空位的数量
37
晶体中的纯刃型位错环
刃型位错不一定是直线,可以是折线或曲线,EFGH 就是一个位错环,这个位错环是由于晶体中多了一片 EFGH的原子层所造成的。这种位错环多是由于空位集 团崩塌而形成的。
38
几种不规则的刃型位错
39
刃型位错特征
(1)刃型位错是由一个多余半原子平面所形成的线 缺陷,位错宽度,2~5个原子间距,位错是一管道。
第2章

空位与位错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空位 位错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柏氏矢量 位错的运动 位错的应变场和应力能 位错的受力 位错与晶体缺陷的交互作用 位错的萌生与增殖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组态 位错的观测


1.刃型位错 2.螺型位错 3.混合位错
34

刃型位错:当一个完整晶体某晶面以上的某处多出
半个原子面,该晶面象刀刃一样切入晶体,这个多 余原子面的边缘就是刃型位错。

半原子面在滑移面以上的称正位错,用“ ┴ ”表示。
半原子面在滑移面以下的称负位错,用“ ┬ ”表示。
35
刃型位错线周围的弹性畸变
(105-108/cm2) (1011-1012/cm2)


41
电子显微镜下的位错
透射电镜下钛合金中的位错线(黑线)
高分辨率电镜下的刃位错 (白点为原子)
42
晶体缺陷
实际晶体中某些局部区域,
原子排列是紊乱、不规则
的,这些原子排列规则性 受到严重破坏的区域统称 为“晶体缺陷”(晶格的不 完整部位)。

晶体缺陷的状态易受外界
的影响,其数量及分布对
材料的行为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
2
晶体缺陷分类

根据缺陷在空间的几何尺寸分类: 1)点缺陷: 如空位、间隙原子 和异类原子等 2)线缺陷 :主要是位错。 3)面缺陷 :如晶界、相界、层 错和表面等
14
空位浓度求解方法1
温度T时,含有N个结点的晶体中形成n个空位: 亥姆霍兹自由能ΔA=n· ΔU-T•ΔS(内能项增量ΔU) 熵值增加ΔS =ΔSc+n•ΔSv,简称熵增 可能的原子排列方式Wc=N!/[(N-n)!•n !] 利用玻尔兹曼关系,Sc=k•lnWc Stirring公式:lnN!=N•lnN-N Sc=k•[N•lnN-(N-n)•ln(N-n)-n•lnn] C=n/N=exp(ΔSv/k)• exp[-ΔEv/(k•T)] =A•exp[-ΔEv/(k•T) 式中,A=exp(ΔSv/k),由振动熵决定,约为1-10
10
2.1 空位
空 位 置换 固溶 原子
自填 隙原 子
填隙 固溶 原子
空位和间隙原子同时出现、同时存在
11
空位的热力学分析


晶体中的原子在热运动时,以其平衡位置 为中心不停地振动; 在某瞬间原子的能量高到足以克服周围原 子的束缚,离开其平衡位置从而形成空位。
——点缺陷是热力学稳定的缺陷
12
空位的热力学分析
刃型位错线周围的原子不同程度地偏离了平衡位置, 致使周围点阵发生了弹性畸变。 ┴——晶面上部原子显得拥挤,受到压应力,而晶面 下部原子显得稀疏,受到拉应力。



位错周围点阵畸变是对称的,位错中心受到的畸变度最大, 离中心距离越远,畸变程度越小。 一般,把点阵畸变程度大于正常原子间距1/4的区域宽度 定义为位错宽度,其值约为2~5个原子间距。 位错线长度有数百个到数万个原子间距,与位错长度相比, 位错宽度显得非常小,所以把位错看作是线缺陷。
40

位错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包
含的位错线总长度。
= S/V(cm/cm3或
1/cm2)

金属的位错密度为
104~1012/cm2

位错对性能的影响:金属的塑性 变形主要由位错运动引起,因此 阻碍位错运动是强化金属的主要 途径。 减少或增加位错密度都可以提高 金属的强度。

金属晶须
退火态 加工硬化态
31


② 线缺陷—晶体中的位错
位错: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
对于另一部分晶体发生局部
滑移,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 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作位错。分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 32
刃型位错和
螺型位错
刃 位 错 的 形 成
33
2.2
位错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工程材料的理论切变强度与实际强度 相差100~1000倍 晶体中位错的基本类型 :
36
位错形成

晶体形成(凝固或冷却)、塑性变形过程
力(F)作用在晶体的右上角,促使右上角的上半部晶体沿着滑移面向 左作局部移动,使原子列移动了一个原子间距,其滑移量用矢量表示,从而 形成一个刃型位错。 从滑移角度来看,位错可定义为晶体中已滑移区域和未滑移区域的边界。 作为滑移区的边界,不可能中断于晶体内部,位错或者中止于表面,或 者中止于晶界和相界,或者与其它位错线相交,或者自行在晶体内形成一个 封闭环。
原子挤入结点空隙,形成间隙 原子,原来的结点位置产生一个 空位 空位和间隙原子对
9
材料中的点缺陷

点缺陷破坏了
原子的平衡状
态,使晶格发 生扭曲,称晶
格畸变。从而
使强度、硬度 提高,塑性、
韧性下降。
1-大的置换原子;2-肖脱基空位;3 -异类间隙原子;4-复合空位; 5-弗兰克耳空位;6-小的间隙原子
23
空位的迁移
2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空位迁移

原子作热振动,一定温度下原子热振动能量 一定,呈统计分布,在瞬间一些能量大的原子 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束缚,迁移至别处,形成 空位。
空位形成引起点阵 畸变,亦会割断键力, 故空位形成需能量,空 位形成能(ΔEV)为形 成一个空位所需能量。
空位的迁移
25
迁移能的估算
测定淬火试样在不同温度加热时电阻率下降速度变 化情况: 先将淬火试样分别测定其电阻值; 然后将试样分成两组,分别加热至T1及T2温度,并保 持不同的加热时间t1和t2; 若加热温度和时间相互对应,并保证两组试样电阻值 相同,从而可求得空位迁移能Em ln(t2/t1)=Em ·[(1/T2)-(1/T1)]/R (4)

16
空位浓度求解方法2

熵值增加ΔS(简称熵增) 随空位数量的变化是非线 性的,熵增先随晶体中空 位的增加而快速增加,继 续增加空位使熵增变化逐 渐变缓。ΔU和ΔS这两项 相反作用的结果使自由能 变化ΔA的走向如图所示:
自由能随点缺陷数量的变化
17
空位浓度求解方法2

先随晶体中空位数目n的增多,自由能逐渐 降低,然后又逐渐增高,这样体系中在一 定温度下存在着一个平衡空位浓度,在该 浓度下,体系的自由能最低。也就是说, 由热振动产生的空位属于热力学平衡缺陷, 晶体中存在一些空位时自由能是降低的, 相反,如果没有这些空位,自由能反而升 高。

空位处于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过程中 空位的数量通常用“空位浓度”衡量
空位浓度指晶体中空位总数和结点总数的比值

根据统计热力学原理,空位浓度主要取决于温度
在一定温度下,晶体中有一定平衡数量的空位和间隙原子
13
空位的热力学分析
空位——一方面由于弹性畸变使晶体内能增加; 另一方面又使晶体中混乱度增加,熵增加,使 自由能降低。熵的变化包括两部分: ① 改变其周围原子的振动引起振动熵,Sv ② 使体系的排列方式大大增加,出现许多不同的 几何组态,使排列熵Sc增加
19
空位浓度
ne u Ce A exp N RT
1)晶体中空位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一定 温度T对应一平衡浓度C 2)C与T呈指数关系,温度升高,空位浓度 增大
3)空位形成能u大,空位浓度小
20
一些常见金属的空位形成能(u)
金属 W u/ev 2.20 金属 Cu u/ev 1.15 金属 Al u/ev 0.76
29
空位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造成金属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变化: 1.空位引起点阵畸变,破坏了原子排列的规律性, 使电子在传导时的散射增加,增加电阻。 2. 引起体积膨胀,密度下降。 可利用电阻或密度的变化,测量晶体中的空位浓度 3.过饱和空位与其它晶体缺陷发生交互作用,使材 料强度提高,同时引起显著的脆性。 4.空位的存在及其运动是晶体发生高温蠕变的重要 原因之一。
10-5.7
22
空位的迁移
空位在晶体中并非静止不动,空位在 晶体中的分布是一个动态平衡,它可借助 热激活而作无规则的运动,不断地与周围 原子交换位置。空位的迁移,实质上是其 周围原子的逆向运动。 当原子获得一定能量后,就会越过 “势垒”发生迁移。这个势垒,即空位移 动所必需的能量,就是空位迁移能Em。
(2)位错滑移矢量b垂直于位错线,位错线和滑移矢 量构成滑移的唯一平面即滑移面。
(3)刃位错不一定是直线,形状可以是直线,折线 和曲线,位错环 (4)晶体中产生刃型位错时,其周围点阵产生弹性 畸变,既有正应变,又有切应变,使晶体处于受力状 态,就正刃型位错而言,滑移面上方原子受到压应力, 下方原子受到拉应力;负刃型位错则刚好相反。
小置换原子
大置换原子
7
外来原子


外来原子也可视为晶体的点缺陷,导致周围晶格的畸变 外来原子挤入晶格间隙,或置换晶格中的某些结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