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概况1.1自然环境1.1.1地理位置国营大坡林场位于平坝县西北部的安凤林区,场址位于齐伯公路16公里处,进场支线公路1.5公里,东经23.3°,北伟35.6°,距省城贵阳60公里,安顺57公里,经营区南北宽4.5公里,东西长11公里,呈长方型分布,地跨平坝县十字、齐伯两乡,与清镇市甘沟林场相毗邻。
1.1.2 地貌国营大坡林场地势以中低山为主,系“安凤林区”中部主要林段,海拔在1360-1670m之间,平均海拔1588米,属中中山地貌,山脉为东西走向,西高东低。
1.1.3 水文、气候大坡林场属乌江水系,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暧湿共节,年均气温13℃,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相对湿度80%。
适宜各种动植物正常生长生活所需要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针、阔叶乔木生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1.1.4 土壤国营大坡林场,土壤主要以黄壤为主,地质属煤系砂页岩。
土壤深厚肥沃,土层多为中~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4.5~6.5,水湿条件较好。
1.1.5 植被国营大坡林场地带性原生植被为北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现植被均为次生植被,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华山松、杉木、柳杉,楠竹,灌木树种主要有月月青、悬钧子、火棘等。
1.2 社会经济条件1.2.1经济条件平坝县作为贵阳市和安顺市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交通、通讯发达,是贵州省主要产粮大县,有六个万亩金品粮油大坝,同时是红枫湖,百花湖两湖水源的主要上游,肩负着保护贵阳市生活用水安全的重大历史使命。
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是我县的基本发展战略。
近年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就巨大。
2008年,全县总人口35.54万人,农业人口27.46万人,国民生产总值322962万元,林业产值6288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930元。
大坡林场属平坝县重点林区,林业特色优势突出,于2008年申报批复实施市级森林公园,林业支撑作用明显,开发潜力广阔,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平坝是其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重要举措和长远之计。
1.2.2 交通运输国营大坡林场交通十分便捷,场部距县城16公里,距省城贵阳60公里,安顺57公里,贵州省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引子度电站平(平坝)——引(引子度)公路贯穿全境,距贵昆铁路25公里,距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清镇高速公路16公里。
地跨平坝县十字、齐伯两乡,与清镇市甘沟林场相毗邻,林场经营区内简易公路纵横交错与乡、村公路构成了方便的公路网,四通八达,运输方便,为林业生产提供了较大的方便,有利于林场的经营管理及木材生产和流通。
1.3 林场森林经营状况1.3.1 管理机构国营大坡林场建场的主要目的是绿化荒山荒地,在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生产生活对木材及其制品的要求的同时,充分发挥森林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作用,属于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财政拨款差额管理事业单位,隶属县级财政管理,实行“县办、局管”的管理体制。
国营大坡林场是平坝县唯一的国有商品林林场,场部设有综合办公室、生产科、供销科、护林队、财务室等5个科、室、队。
建场以来,该场在林业科学研究与推广应用、良种壮苗、林业建设、多种经营、森林旅游等方面发挥了典型示范和骨干作用,承担了林区安全、森林资源培育、种苗培育等多重任务。
为全县林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3.2 职工状况国营大坡林场有在职职工19人,其中干部3人、工人16人。
离退休人员24人。
在职人员19人中,管理人员3人、办公室2人、护林队5人、供销组5、生产队4人;在岗人员学历结构:中专学历3人,高中学历16人。
初级职称19人。
1.3.3 森林经营国营大坡林场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加强现代林业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
从一有种子就上山造林到培育良种壮苗造林,从直播造林到挖水平带加大穴回表土造林;从劈草抚育到全锄抚育、下基肥、幼林追肥;从粗放抚育管理到注重干形培育等等措施,采用了多种现代林业技术方法,提高林木的速生丰产,取得了丰硕的经营成果和应用研究成果。
利用良种壮苗营造的柳杉、杉木林当年造林生长可达到1m以上,第二年1.5米以上,三年可郁闭成林,比普通组乡村造林提早两年郁闭。
林木生长量平均高出3个百分点,林木每公顷蓄积在同种林分中高出25%,出材率高出5-8%。
近几年来,国有大坡林场加大了林种、树种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大径材、无节良材等。
2006至2008年,新造林面积1003.2亩,其中速生丰产柳杉、杉木林950亩,占造林总面积的95%以上,抚育间伐面积222亩。
各优势树种平均每亩蓄积量为:马尾松198.9M3/公顷、杉木304.21M3/公顷、柳杉442.2M3/公顷、华山松225.1M3/公顷。
1.3.4 产值利润国有大坡林场资产总额为6995.5万元,其中林木资产6900.5万元,房屋、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95万元。
2004-2008五年经营期内实现经济总收入712.30万元,主营业务利润365.22万元。
第二章森林资源本次森林经营方案以2006年底的森林资源建档数据为基础,通过补充调查,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
以2008年未更新后的森林资源数据作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依据。
2.1、森林资源数据更新1、2006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
经营总面积10185亩。
林地面积10085.4亩。
非林业用地99.6亩。
有林地9811亩,其中乔木林9729.7亩,竹林81.3亩。
苗圃地95.3亩,采伐迹地132.5亩,火烧迹地9.9亩,无立木林地36.7亩。
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详见附表1-1,有林地各树种、面积、各龄组蓄积详见附表1-2。
2、林分面积、蓄积数据变化。
用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各树种、龄组、小班林分资源面积、蓄积减去2006-2008年采伐的相应树种、龄组、小班采伐的面积、蓄积和零星受灾林木清收蓄积。
2006-2008年采伐统计详见附表2-1,2-2。
采伐及清收后的乔木林资源状况详见表3-1。
竹林面积株数详见表3-2。
3、各类土地面积变化。
用2006年各类土地面积加上相应地类面积增加数减云相应地类面积减少数。
更新后各类土地面积详见附表4。
4、数据更新。
2008年底各树种、龄组林分资源蓄积更新数据=调整后的资源数量(2006年资源数减去近3年的消耗数)×(1+生长率)3。
5、生长量测算。
各树种生长量计算采用下列公式:n m生长量=∑∑2008年资源数量×(生长率)i=1j=1其中:i:各树种(组)j:各龄组生长率确定按照省林业厅下发的贵州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成果《贵州省优势树种生长率》一览表。
大坡林场各树种、龄组年均生长率表各树种、龄组林分资源蓄积生长量详见附表5。
2.2 森林资源现况经资源数据更新后平坝县国营大坡林场经营总面积10185亩,林地面积10085.4亩,森林覆盖率88.76%。
林分面积9039.7亩。
主要树种为杉木、马尾松、华山松、柳杉和阔叶类。
经营区内林地立地质量好,生长潜力大,林木总蓄积量145825 m3,林分平均产量16.13M3/亩。
竹林81.3亩,51490株,平均产量为633株/亩。
2.2.1 各类土地面积大坡林场经营总面积10185亩,其中林地面积10085.4亩,占99.02%,非林地面积99.6亩,占0.98%。
林地中,有林地面积9039.7亩,占林地面积的89.6%,有林地中,商品林面积9039.7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00%。
苗圃地面积132.5亩,占林地面积的1.3%,未成林造林地913.2亩,占林地面积的9.1%。
非林地面积99.6亩中,为办公楼、住宿区、球场及附属设施公路等占地。
2.2.2 林分面积、蓄积国营大坡林场林分总面积9039.7亩,林木总蓄积量145825 m3,均为人工林。
按龄组统计为:幼龄林面积646.8亩,占林分的7.16%;中龄林面积622.2亩,占林分的6.88%;近熟林面积325.5亩,占林分的3.6%;成熟林面积5280.7亩,占林分的58.54%;过熟林面积2083.2亩,占林分的23.82%。
按树种统计为:马尾松面积3960.1亩,蓄积56770M3,分别占43.8%和38.9%;杉木2091.1亩,蓄积40378M3,分别占23.1%和27.7%。
华山松1793.6亩,蓄积25042 M3,分别占19.8%和17.3%。
柳杉967.3亩,蓄积23513M3,分别占10.7%和16.1%。
硬阔54.3亩,占0.6%;软阔92亩,蓄积122M3,分别占1%和0.1%。
变化情况见下表:表2.1.2-2大坡林场林分面积、蓄积按树种统计表2.2.3 竹林面积、株数国营大坡林场现有竹林楠竹81.3亩,占林分总面积的0.9%,4-5度竹51490株。
2.2.4 林分蓄积生长量国营大坡林场林分总面积9039.7亩,林分蓄积年生长量为10976 m3。
其中:幼龄林年生长量为492 m3,中龄林年生长量为4509 m3,近熟林年生长量为390 m3,成熟林年生长量为4255 m3,过熟林年生长量为1330 m3。
2.3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2.3.1 林分面积变化国有大坡林场经营区总面积10185亩,林地面积10085.4亩,非林地99.6亩,与2006年二类调查面积相同。
有林地面积比2006年减少771.3亩,减少面积为2006年冰雹灾害,2007年风灾和2008年特大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地势较高、当风的成过熟林倒折成片清收采伐的771.3亩面积。
人工造林未成林地面积增加913.2亩,其中:2005年采伐迹地造林95.3亩,火烧迹地造林9.9亩,无立木林地造林36.7亩,2006-2008采伐迹地造林771.3亩。
苗圃地增加37.2亩,为2005年采伐迹地造林37.2亩新增苗圃地面积。
竹林面积81.3亩,与2005年相同。
林地面积变化情况见下表:2.3.2 林分蓄积变化国营大坡林场活立木总蓄积量比2006年增加13816m3。
三年林分蓄积生长量为39545 m3,林木采伐25729 m3(其中:受灾林木清收14344 m3,受灾林分采伐11385 m3)。
详见表2.2。
32.3.3 用材林龄组结构变化国营大坡林场有林地面积减少771.3亩,蓄积增加13816m3。
其中:幼龄林面积减少37.5亩,蓄积增加796m3;中龄林面积减少11.4亩,蓄积增加8179m3;近熟林面积相同,蓄积增加991m3;成熟林面积减少567.2亩,蓄积增加2531m3。
过熟林面积减少155.2亩,蓄积增加1318m3。
2.3.4 林分质量变化国营大坡林场用材林2006年二类调查中,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平均为13.6m3/亩,2008年末,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平均为16.3m3/亩,用材林平均蓄积比上期增加2.7m3/亩,其主要原因是林分年生长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