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渭南市2020届高考考前提分语文试题(有答案)

陕西省渭南市2020届高考考前提分语文试题(有答案)

陕西省渭南市2020届高考考前提分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纵观中国传统品牌的命名,大多以激发文化中善意美好的内涵为基础,兼顾汉语平上去入的韵律感知,增加品牌传播的能力。

在选字用词时,老字号品牌多选用“福、庆、德、泰”等中国人认知中与吉祥喜庆相关的字词,如“全聚德”“隆庆祥”“瑞蚨祥”“盛锡福”等,这就很容易激活汉语母语者对品牌产生积极的联想,增加认同性。

另一方面,传统品牌塑造过程也重视语言所代表的意象的产生。

如“同仁堂”中,“同仁”源于《易经》,意为和同于人,宽广无私;“丰泽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丰富而味道润泽的情景。

老字号品牌将自身的产品与美妙的意象联系起来,无形中影响了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的潜意识。

同时,传统品牌名称在发音上多为三音节,在音节上,既凸显于平淡的双音节词,又不会像四音节,乃至更多音节词那样增加记忆负担。

而第三个音节的声调多为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这就使得这个音节音响效果出色,朗朗上口且易于汉语语言使用者记忆。

传统中华文化的自信通过老字号的汉字、意象、韵律得到多方面表达。

作为美式快餐代表的“麦当劳”(Mcdonald's),进入中国后,作为外来词,“麦当劳”采取的是直接音译的造词方式,即将英语中的发音与汉语中最相近的汉字读音对照起来,但这很难使人直接从语言形式中把它的意义推断出来。

“麦当劳”代表的意义已突破了作为一种食品的基本词汇内涵,而成为美国快餐,乃至美国文化的典型代表。

随着20世纪美国文化的强势蔓延,麦当劳文化席卷全球。

音译词这样的造词方式,本身是两类相异文化的一种无缝对接。

但由于不同文化背后的实力之差,这种音译词曾一度成为“时尚”的代表。

2017年10月12日,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其各地分公司也将陆续更名。

据介绍,此次名称的变化也体现了企业进一步中国本土化的需求。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洋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放弃了以前直接音译的命名方式,更多的选择利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之美、向中国文化靠拢的做法来为自己的品牌命名,以达到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效果。

如全球著名的民宿网站Airbnb将自己的中文名定为“爱彼迎”,此名可使中国人明显感受到该品牌内涵中浓烈的“彼此相迎之意”;瑞典享誉全球的家居品牌IKEA译名为“宜家”,这一译名取自《诗经》“之子于归,宜室宜家”,使熟悉中国文化的消费者非常容易与舒服适宜的家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共鸣;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旅游点评网站TripAdvisor将其译名定为“猫途鹰”,通过汉语中同一语音的汉字变体而创造出的一音双关的汉语名字,不仅让该网站猫头鹰的标识深入人心,还能自动激发中国人头脑中与旅途和行程相关的合理联想。

(节选自翟甜《品牌命名的语言之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很多传统品牌的命名以激发文化中善意美好的积极内涵为基础,兼顾汉语平上去入的音响效果,来增加品牌传播的能力。

B. 中国传统品牌将自身的产品与美妙的意象联系起来,能激活汉语母语者对品牌的联想,增加认同性,直接影响消费者选择产品。

C. 音译词这样的造词方式代表的是霸权文化的强势蔓延,体现了不同文化背后的实力之差,是不利于两类相异文化的对接的。

D. 中国实力的增强使洋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选择利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之美、向中国文化靠拢来为自己的品牌命中文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说明了无论是中国传统品牌还是洋品牌,在命名时都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B. 第一段具体分析了传统品牌名称的音节和声调,说明传统中华文化的自信通过老字号的韵律得到表达。

C. 第二段以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更名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来证明两类相异文化的无缝对接。

D. 第三段以“爱彼迎”“宜家”“猫途鹰”为例,来论证洋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对中国消费者的迎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品牌的命名必须利用美妙的意象激活消费者对品牌的联想,让人联想到丰富而具体的情景,并且易于使用者记忆。

B. 只有通过利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之美、向中国文化靠拢的方法来为品牌命名,才能让品牌脱颖而出,深受消费者喜欢。

C. “老干妈”“刘老四”等品牌的命名由于缺乏美妙的意象和善意美好的内涵,传播效果不如“全聚德”等老字号。

D. 遍布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酒店预订网站Booking的中文译名为“缤客”,就是用一音双关的汉语名字来迎合中国消费者的。

【答案】1. A 2. C 3. 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8月17日12时1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成功将“千乘二号01星”“星时代-5”卫星和“天启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

捷龙一号运载火箭总长19.5米,箭体直径1.2米,起飞重量约23.1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200公斤。

首飞成功的捷龙一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家族最年轻的新成员,是目前我国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火箭,但运载效率却很高。

捷龙一号缩短发射服务履约周期,与用户签约后6个月即可履约发射,比其他火箭履约时间短很多;优化发射准备流程,运抵发射场后能够实现24小时内快速发射。

根据规划,捷龙一号将按照“三步走”来开展运营:第一步是从2018年研制启动到2019年8月完成首飞任务,创新商业、研发、运营三种模式;第二步是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完成研制批任务5发,完成1.4.米卫星舱方案设计和飞行验证,具备在国内各主要发射场实施发射的能力;第三步从2021年起,进入成熟批任务阶段,为每10发一批,实现较高的国内发射占有率,打造“捷龙”国际品牌。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8月18日,有删改)材料二: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唐亚刚介绍,“捷龙一号”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50千克,单发价格不超过2500万元,可以满足用户一箭一星或一箭多星的发射需求,为微小卫星技术验证、星座组网和补网提供更加安全、灵活、经济、迅速的服务。

在技术方面,“国家队”的基因是其金牌保障。

作为和长征火箭一脉相承的“亲兄弟”,捷龙亦是源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60多年的技术积淀和发展,因此拥有技术成熟度、飞行可靠性方面的天然优势。

同时,捷龙具有“两高两快”的特点,即高可靠性、高性价比、快履约、快发射。

在性价比上,捷龙更是做到了极致。

唐亚刚介绍:“从单次专属发射的角度,捷龙一号的单位入轨成本是世界上最低的。

”他还透露,捷龙一号的经费投入用的不是国家经费,而是面向社会资本融资的资金。

另外,捷龙一号的研制过程打破了原有的配套关系,重新通过竞争选择性价比最优的配套单位,有利于全箭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选自“人民网”2019年08月17日,有删改)材料三:唐亚刚坦言,目前我国每次执行发射任务的费用价格不菲,对不少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我国现有的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四大发射场,发射工位数量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尚无法满足巨大的发射需求;而此次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在海上发射,便为我国发射场区位选择打开了“新大陆”,为中国角逐国际商业航天市场注入了新动力。

长征十一号副总指挥金鑫表示,未来10年国内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约1700颗,国外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约6200颗,且不同倾角卫星并存。

他说:“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既能降低发射成本、提高运载能力,还可有效解决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问题,避免大规模人员疏散,提供更广闻的区域、更低的纬度给海上发射进行选择。

”此外,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还有了专属于自己的别名--CZ-11WEY号。

这代表着中国航天的商业合作模式,“推开了一扇窗”。

WEY是来自国内自主汽车厂商长城汽车旗下的豪华SUV品牌。

记者了解到,中国航天与国内企业开展商业合作不乏先例,但此次企业获得冠名权,开创了中国航天与企业品牌联合命名火箭的先河。

(选自《经济参考报》2019年07月16日,有删改)4. 下列有关“捷龙一号”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 捷龙一号在我国运载火箭家族里,重量最轻、年龄最小、但运载效率却很高。

B. 捷龙一号能在签约后六个月内履约发射,在设备运抵发射场后24小时内发射。

C. 捷龙一号因为有“国家队”的基因保障,所以具有高可靠性、快发射等特点。

D. 在海上的成功发射表明,捷龙一号将为中国角逐国际商业航天市场注人新动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按照运营计划,可载多星的捷龙一号已完成商业、研发、运营等三种模式的创新。

B. 单位入轨成本世界最低而技术成熟,飞行可靠的捷龙一号在性价比上做到了极致。

C. 未来十年内,国内外商用卫星市场广阔,这为火箭的研发和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动力。

D. 随着火箭的研发应用,位数不多的火箭发射场将成为捷龙与长征争夺的最重要核心。

6. 这三则有关运载火箭的新闻在内容方面分别侧重报道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D6. 材料一侧重介绍了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优势特点和捷龙一号“三步走”的运营模式。

材料二侧重介绍了“捷龙一号”具有“两高两快”的特点,在性价比上,捷龙更是做到了极致。

材料三侧重报道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海上成功发射,为我国发射场区位选择打开了“新大陆”,为中国角逐国际商业航天市场注入了新动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夜里的流浪汉苍苍松柏灯光点亮了小镇,鞭炮声在除夕夜里迭起。

窗内,人们围坐推杯笑语;屋外,夜里寒风刺骨,偶有烟花起落。

小男孩隔着雾气迷蒙的窗户,觑见了一条熟悉的人影,又是那个流浪汉!他正在除夕的夜色中流浪!小男孩始见那个流浪汉是在春天。

那时的流浪汉干瘦,腰板还是直挺的,肩上摘着根系了两袋垃圾的扁担,身上裹着披散斑驳的棉袄,顶着鬈髭结块的及肩散发,走近了闲坐着的人们。

如果不是那一对灰蒙蒙的眼仁久久还会一转动,那扁担上的就不止是两袋垃圾了。

“嘿,老头要钱抽烟不?”小男孩循声看去,一个中年男人叫住了流浪汉,“我拿钱给你去买烟抽,要不要?”中年男人脸上泛起笑容。

“你给我烟抽嘛。

”流浪汉停在中年男人身边,像小孩索要糖果似的看着他。

中年男人稍稍离了流浪汉,继而笑道:“我这儿有五角和一块,你看哪张买得烟,说对咯,就拿钱给你买烟抽。

”围坐的人闻言大都忍着笑。

“我不晓得,一块买得烟抽不嘛。

”流浪汉问。

中年男人几乎遏制不住大笑:“一块囊个(怎么)买得到烟抽,五角要比一块大得多咯嘛,你真勒是捡渣渣(垃圾)脑壳捡搭铁(蠢笨)略!”流浪汉闻言憨笑,说:“他们都说我憨,你给我五角,买烟抽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