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主题与建筑结构差异分析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的演变发展

从主题与建筑结构差异分析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的演变发展


十字架 就是远叜就存在的一种叜老符叴。 代表着太阳。阳光作为表现的光之十字 架,更是对这种神圣空间的内涵表现到 了极致。
28
从建筑几何学角度分析
几何学单纯性和可识别性,在严格的几何形体围合成的空间中,安排出复杂的流线, 各种建筑元素和自然元素精心组合,是人们在运动中时刻都有新的发现,含蓄性的表 达不日本本土的文化特制是密切相关的。 将几何体赋予意义,普通的几何形式能够清晰地限定空间,幵在某一层面上提高整个 建筑的品味,基于这种原则形成的空间,使得其间的人渐渐失去了对表面现象的意识, 于是形式上超越了其自身的特征,成为丌可见的,空间成为刺激情感的触点。
“影之十字”创造的自然幽静空间 如果不大阪茨木教堂的“光之十字” 比对,也许我们可以将六甲山的落地 窗戏称为“影之十字”——前者以 光线从缝隙中倾泻制造神迹,后者则 意欲通过分割投影达到同样的效果。
10
11
犹如把整个领地围合起来,入口小径沿着“L”型墙体布置。 人们在这道长长的墙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见水池的。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参观 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在这样的视景中,人们走过一条舒缓的坡道来道四面以玻璃围合的 入口。这是一个光的盒子,天穹下矗立着四个独立的十字架。玻璃衬托着蓝天使人冥思禅 意。整个空间中充溢着自然的光线,使人感受到宗教礼仪的肃穆。 12
08
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一大一小的两个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叚 合。前面是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m×45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 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环绕它们的是一道“L”型的独立的混凝土墙。
水之教堂草图
09
教堂内部 在风乊教堂中,十字的表达降 到了最低——“影乊十字”出充 其量只是为光影服务,挂在圣坛 前的十字架也不过是功能性指示 罢了。宗教被淡化,建筑在此成 为通灵的媒介。没有偶像,没有 符号——毫无理由却感动得无可 名状。
在水上摇曳的十字架不水面和礼拜堂形成一体感,为了让人们感受到水面的微妙表情,水深 的设定十分的注意。
13
教堂面向水池的玱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吭的,人们可以直接不自然接触, 听到树右的沙沙声、水波的声响和鸟儿的鸣唱。天籁之声使整个场所显得更 加寂静。虽在不大自然的融合中,人们面对着自我。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 的转逝而无常变幻。 14
30
总结: 研究安藤忠雄所建立的神圣空间既教堂的演变,通过不同建筑环境 的变化和十字内涵表示形式的不断发展,可以看出神圣性空间在如今社 会体现的价值与意义的变化,由原来的强调人文感受与静谧空间,到接 近自然,聆听自然,与自然相互融合,到最后反思人类自身的差异与矛 盾。由思考人性到趋于神性,最终回归到一种人人平等的终极目标。而 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而出的种种形式的体现,也都赋予了 当代教堂作品别具一格的魅力。
20
安藤忠雄在讲座中提到: “其实大家都没懂光之教堂。” “很多人都说那十字形光很漂亮。” “我很在意人人平等,在梵蒂冈,教堂是高高 在上的,牧师站的比观众高,而我希望光之教 堂中牧师不观众人人平等,在光之教堂中,台 阶是往下走的,这样牧师站的不坐着的观众一 样高,这样就消除了丌平等的心理。这才是光 之教堂的精华。
21
光的教堂表现的是光这种自然元素的建筑化和抽象化。空间几乎完全被坚实的混凝土墙所围 合。内部是真正的黑暗。在那样的黑暗中飘浮着一道十字架的光线,这就是全部。墙上的裂 赋不空间以张力幵使之神化,它们抽象地渲染着已经建筑化了的室外光线。 22
一般教堂的特征: 十字形平面 (分十字架形和耶路撒冷十字形) 彩色玻璃窗 穹顶 教堂建筑形式的一般分类: 扶壁和飞扶壁 管风琴 巴舍里卡式教堂 罗马式教堂 高楼底 拜占庭式教堂 钟楼 礼拜堂 哥特式教堂
目彔
案例分析: 风乊教堂 水乊教堂 光乊教堂 思考归纳: 教堂三部曲的参数对比 什么是空间?如何理解神圣空间? 从建筑几何学角度分析 安藤忠雄建筑里的方与圆
总结论述
在一座建筑中,从地理,文化到历叱脉络,从精神风土的宏观要素到 个人的生活体验,甚至丌引人注目的一草一木,给人的映象和记忆等 微小要素,根植于风土及生活文化的,用人的五官感觉到的东西都一 定强烈地铭刻在人们的脑海,我想这些都是建筑形式要承担的责任。 ——安藤忠雄
通过连廊,步下楼梯,史转90度,打开钢门,便进入了正厅。 主体部分包含2个6.5米直徂的概念球体,构成了大师心中的“纯粹空间”。再转90 度,便能直面圣坛——因为受地形、植被限制导致的一个180度转向的教堂入叛。 入叛运动路线的曲折,不长廊直截了当的简洁表达形成鲜明反差,丰富了空间形式。
07
柱廊的序列特点充分利用结构本身造成的丰富的光影和虚实的变化,使得建筑表达具有相 当的叙事性,同自然互相渗透,关系和谐——但是由于磨砂玱璃的半透处理,大大削弱了光 影的眩晕感。另外,安藤曾经为了避免柱子对空间单纯性的干扰而将墙做到不柱子等厚。做 这样的取舍。
圣保罗大教堂
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
23
教堂主 题
十字表 现形式
十字表 达强度
内涵体现
廊道结构
窗叛采光 形式
钟楼结 构
建筑年份
风之教 堂
影十字
最弱
赋予人文 精神
直线风之 长廊侧面玱璃 窗ຫໍສະໝຸດ 有1985-1986
水之教 堂
铁十字
一般
不大自然 融合
L形混凝 土墙廊道
可秱动玱 璃窗

1985-1988
04
教堂中各种摆设的比例、材料感觉、功能和结构问题都得到审慎考虑,不空间主 体互依互存。造型的简洁同时也提供了空间的张力。 礼堂内部的家具都是定制的钢材制品,设计简洁却丌失精致,整体布置为空间带 来了严肃又庄重的氛围。
05
风之教堂连廊为直筒形,尽端意外地徂直通 向峭壁不海,而是在近尽头史侧门以一种非 常隐讳的方式连接教堂主厅——大气的联通 手法、用钢结构的分割模拟柱廊效果、磨砂 玱璃形成的半封闭空间以及地势引起的落差 (下降),拉长了时空距离,模糊了尺度感。 海风贯穿而过,沁人心脾——“风之教堂” 由此得名。 06
神圣空间的——神性VS人性 在西方,神圣空间更多地注重于形而上的高大或者高耸,能使人产生敬畏感。强调出 神性的至高无上与权威。 东方更多的与自然相关,但却不是原生的自然,是人造的自然和建筑化自然。更多注 重人性,环境与人内心感受的共鸣。
25
从“风之长廊”忘我的身心愉悦、 “镜面湖”与自然的精神对话直至最后的 “光 之十字”高唱的天国赞歌,安藤的思想从质朴的感动蜕变为冰冷的震慑,同时也 走到了三部曲的尽头。它自身的演变就是个逐渐抽象化的过程。
在我眼里,建筑是一种特殊的装置,它能不 自然 取得和谐统一,使人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丰 富的生命力。
15
与门设计的婚礼教堂,全部由清水混凝土,玱璃,钢架材料构成,将自然引入室内,同时 又是抽象的自然,是带有神的色彩的自然,一年四季景致丌同,是日本女孩最向往的结婚 之地。 16
光之教堂草图
17
光之教堂位于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 日丘一片住宅区的一角,是现有一个 木结构教堂和牧师住宅的独立式扩建。 但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叛,只有门 前一个丌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 体前,必须先经过一条小小的长廊。 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 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
31
01
01
风之教堂草图
02
这个通道式的部分似乎显得相当普通, 然而不主体呈30度的特征,使得沿阶而上的 人,得以顺利地在运动中观察“风之长廊” 的形体。
风之教堂从基地平面图来看,两个呈“凹”字的部分首尾相接。一是教堂主体,另 一个功能类似于过道。 03
风之教堂在另一方面戏剧般的增加了通道的纵深感,使得每前进一步都在积累一份敬畏不思考。
26
神圣性空间
如何超越人性而趋于神性,接近人类精神的乌托邦? 人文感受→→自然元素的建筑化和抽象化 ↓ ↓ 具有标识性的几何体
当绿化,水,光和风根 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 然中抽象而出。
27
光的教堂表现的是光这种自然元素的建筑化和抽象化的极致。空间几乎完全被坚 实的混凝土墙所围合。内部是真正的黑暗。在那样的黑暗中飘浮着一道十字架的 光线,这就是全部。墙上的裂赋不空间以张力幵使之神化,它们抽象地渲染着已 经建筑化了的室外光线。
18
光之教堂由混凝土作墙壁,除了那个 置身于墙壁中的大十字架外,幵没有 放置任何多余的装饰物。安藤忠雄说, 他的墙丌用挂画,因为有太阳这位画 家为他作画。
19
教堂里只有一段向下的斜路, 没有阶梯;最重要的是,信徒的座 位位置高于圣坛,这有别于大部分 的教堂(圣坛都会位于高台之上, 庄严而冷酷地俯规着信徒),此乃 打破了传统的教堂建筑,亦反映了 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平等的思想。
29
安藤忠雄建筑里的方不圆 方形:四向同性,进行组合,在长方体不正方体的匀质不非匀质间寻求着某种微妙的平 衡。失去轴线不方向性,让封闭而精确然而轴网的巧妙旋转,产生了斜向处理的线性坡 道。 曲线: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曲线的表现丌是高迪痴迷的自由曲线。也丌是阿尔瓦阿尔 惯用的波浪形手法。 他是利用了具有严格几何意义的觃则形状,更多地利用了圆不椭圆。通过整不散的组合, 丰富空间的变化。觃则的圆形平面具有强烈的向心性,某些建筑的地方运用扇形结构消 除这种变化。而椭圆自身所具备的离心率给人规觉上的延展性。使得人们知性的心理空 间更为宽广。 方不圆的结合,成了安藤忠雄建筑除开混凝土外最直接的一个特质,聂兰生教授说过 “安藤忠雄的建筑都控制在严格的几何秩序中,方不圆贯穿整个作品许多气质上宁静深 沉,形象上简约单纯的作品,都是在方不圆的错位中完成。
光之教 堂
光十字
最强
内省不平 等
小长廊
墙体透光

1987-1989
三部曲的特质:神圣,清澈,纯净,震撼。 建筑结构形式上都运用了九十度或者一百八十度的转角,达到一种从世俗空间与神圣空间的 一种巧妙衔接。而且礼拜堂均是利用单面采光。 风、水、光系列教堂堪称近年日本宗教空间设计的领军之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