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检测题(第1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目相对应的括号里。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孟德尔采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先选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低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无论纯种高茎豌豆是作父本还是作母本,杂交后的第一代F1总是高茎的,再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第二代F2的植株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重复进行实验,得出以下数据:此后,便研究了分离定律。
根据这个材料,回答1-2题.1.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2.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以下说法中属于假说的是①F1代全部显现高茎②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③F2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④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⑤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A. ①③B. ②④⑤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⑤孟德尔继续采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这回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是纯种高茎豌豆是作父本还是作母本,杂交后的第一代F1总是黄色圆粒的,再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第二代F2的植株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对F2中不同性状类型的种子进行数量统计,在总共得到的556粒种子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的数量分别是315、108、101和32,它们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 此后,便研究了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这个材料,回答3-4题.3.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后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 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4. 豌豆种子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现有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个纯种品系。
用它们作亲本进行杂交,得F1。
再使F1自交,得F2。
为获得稳定遗传的绿色圆粒豌豆。
对F2还应A.从F2中选出绿色圆粒个体.使其杂交B.从F2中直接选出纯种绿色圆粒个体C.从F2中选出绿色圆粒个体.使其反复自交D.将F2的全部个体反复自交5.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帝国布隆(Brunn)(现在是捷克的布尔诺)的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A. 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B. 采取人工杂交的实验方法C. 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D.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5.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个数是①“假说—演绎”法建立在测交的实验基础上,与F1自交无关②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③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④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7. 纯种豌豆杂交后的第一代F1,再用子一代的豌豆连续自交,下图能正确表示子代中杂合体所占比例(纵坐标)与自交代数(横坐标)之间关系的曲线是8. 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 8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C.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相同基因型概率约为44.4%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9.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右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 黄色×黑色↓F1 灰色↓F1雌雄交配F2 黑色黄色黑色米色9 : 3 : 3 : 1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 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 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 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2 .10. 人类并指(D)为显性遗传病,白化病(a)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独立遗传。
一个家庭中,父亲并指,母亲正常,它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如果他们再多生一个孩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这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37.5%②这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是50%③这个孩子同时患有两种遗传病的可能性是25%④这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是75%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1. 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P 黄色子叶(甲)×绿色子叶(乙)↓F1 黄色子叶(丙)绿色子叶1:1 P 黄色子叶(丁)↓×F1 黄色子叶(戍)绿色子叶 3:1A.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高秆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2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D.以乙植株为材料,通过自交可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1412. 泰伊-萨克斯二氏病简称“TSD病”,人的TSD病是由氨基己糖苷酶的合成受阻引起的.该酶主要作用于脑细胞中脂类的分解和转化.病人的基因型为aa.下列原因中最能解释Aa型个体像AA型个体一样健康的是A. 基因A阻止了基因a的转录B. 基因a可表达一种能阻止等位基因A转录的抑制蛋白C. 在杂合子的胚胎中a突变成A,因此没有Aa型的成人D. Aa型的个体所产生的氨基己糖苷酶数量已足够脂类分解和转化13. 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它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C. 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D. 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14.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文革”时期的安江农校开辟了水稻杂交的农业先河,曾经的他通过研究纯合子水稻,产生水稻的新品种。
如果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抗倒伏(F )对易倒伏(f )为显性。
某两种水稻,一者是高杆抗倒伏抗稻瘟病水稻,记作甲;另一者是低杆易倒伏易稻瘟病水稻,记作乙。
甲和乙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形成F1。
另一者也是两种水稻,一是低杆抗倒伏抗稻瘟病水稻,记作丙;另一种是高杆易倒伏易稻瘟病水稻,记作丁。
丙和丁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形成F2。
从实验中,F1不仅有高杆,而且还有低杆;不仅有抗倒伏,也有易倒伏;不仅有抗稻瘟病,也有易稻瘟疫;同样,F2不仅有高杆,而且还有低杆;不仅有抗倒伏,也有易倒伏;不仅有抗稻瘟病,也有易稻瘟疫。
据此,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①F1中产生新品种的概率是34②F1中产生出的表现型一共有8种 ③F1中带有“Ff ”的遗传因子的比例是12④F1中遗传基因为“ddEEff ”的一种和带有遗传基因为“DdeeFF ”的另一种水稻杂交的新品种为0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5. 设在这两种遗传病中,白化病是甲病,艾滋病是乙病。
如果这两种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的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可以概括成下列图象,其中所表现的图象中正确的是16. 杂合子若连续自交若干代后,子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可以绘制出如下的曲线图,根据图中反映的结果,在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个数 ①a 是纯合子,b 是显性纯合子②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均趋近12③如果杂交到第n 代,那么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1211+-n④得到的启示是在育种过程中,要选择能稳定遗传的纯种,可连续自交,直到性状不再分离为止。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17. 某两种水稻感染某两种长时间致病不致死的病毒,分别记作A 、B ,没有受到A 病毒(Y )对受到A 病毒(y )呈显性,已知其后代所产下来的水稻产量根据其表现型如图所示,关于图得到的数据以及分析,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YyRr ②出现患有B 病的概率估计是12③亲本杂交是通过测交的方法进行实验的④如果选取患有A 病的水稻进行自交,则不可能产生出正常水稻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8. 已知某种水稻,亲本分别是AABB 和aabb ,杂交后进行自交,自交n 次。
据此,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①所产生的杂合子的比例是1-n21②所产生的杂合子的比例不可能等于0 ③所产生的纯合子的比例不可能大于1④所产生的显性纯合子的比例范围设P ,则0<P<0.5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9. 人体ABO 血型由9号染色体的三个复等位基因(IA 、IB 和I )决定,A 、B 、O 三种血型抗原化学结构的差异,仅在于糖链末端的1个单糖,A 抗原糖链末端为N-乙酰半乳糖,B 抗原糖链末端为半乳糖,O 抗原与A 、B 抗原相比则糖链末端少1个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相关抗原或抗体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若一位AB 血型、红绿色盲男性和一位0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BO 血型系统中的抗原和抗体血型 红细胞抗原(凝集原)血浆中抗原(凝集素)A A 抗B B B 抗A AB AB 无抗A 、无抗B O无A 、无B抗A 、抗BA. 从表格中判断,某人接受输血后发生凝集反应,这是一种免疫反应B. 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后期丢失一条Y 染色体,则形成正常精子的概率为12C. 基因i 可能是原来9号染色体IA 或IB 所在位置的染色体片断缺失导致D. 他们B 血型色盲女儿和AB 型正常男性婚配,剩下B 血型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20. 某种四倍体植物的花色遗传受基因A 和B 控制(A 、B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A 对a 完全显性,B 对b 完全显性),当A 或B 存在或A 和B 同时存在时,该植物的花色均为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