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重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华亭县东华小学马海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东华小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能和各位家长朋友进行探讨交流,感到非常高兴。
首先,对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到学校参加这次交流活动表示衷心的感。
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胜过了一切,孩子也一定能够体会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大家都知道古代两个孩子“学下棋”的故事,两个孩子一块儿听老师讲下棋的知识。
他们都很聪明,但是听讲状况太不相同,一个专心致志,只听老师讲解,任何事情也干扰不了他;另一个总想着有大雁从天空飞过,用箭把它射下来炖肉吃。
结果可想而知,前一个学得非常出色,成为当时棋坛高手后,一个学得一知半解,长大后只好改行干其它事。
同样是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出现两种结果?主要是学习的意志品质不同,前一个孩子学习目的明确,自觉性强,自制力强,有着坚韧的意志,能够坚持到底。
这说明了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
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其中主要包括注意、情绪和情感、性格、意志、动机、态度、价值观等等。
这些都是与智力活动密切相关的,对智力活动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分数”,其后果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曾经有位专家说过,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简单地学习加减乘除,不是简单地学习生字词语,不是简单地学习ABCD,而是意志品质、性格及注意力的培养。
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也应该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专注的态度是成长的力量大家都知道:学生只有注意听讲、注意观察、注意认真做作业、注意复习,才能达到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接受环境的教育,才能使智力得到形成和发展。
老师讲40分钟课,我们的孩子听5分钟就走神了,35分钟没听的容他怎么可能懂?不懂他怎么可能做对作业?作业不会做他的考试怎么可能好?考不好他怎么可能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表扬?经常受不到赞扬的孩子怎么可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于是他就可能会破罐子破摔,他的成长就进入了恶性漩涡,不能自拔!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干什么都失去注意力、不专心的孩子是一个智力水平很高的人。
正好有家长不止一个、不止一次问到我,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所以,我今天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环境很重要。
如果你想让孩子安静地看书或者认真地写作业,而自己却在看电视剧,打打闹闹、哭哭啼啼的场景肯定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怎么能专心投入呢?或者,家里人比较多,大声说话,这样嘈杂的环境,恐怕孩子也很难不分心。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初中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她的小孩上小学三年级。
我经常去她家串门子,就会发现她家小孩的书桌上总是堆着很多玩具,还有丰富的水果、零食,这不是让人眼花缭乱嘛?有一次,我们吃完晚饭,朋友在厨房洗碗,孩子就开始写作业。
我来到孩子的书桌前,看见孩子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握着钢笔写字,然后啃一口苹果,写半个字。
十多分钟过去了,我又特意去看了看,发现他的苹果倒是吃完了;生字呢,也写了一行半。
按理来说,三年级的孩子如果专心地写生字,十来分钟不可能只写一行半。
至于孩子写的“生字”记住了没有,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如果孩子专心地写字,肯定能记住所写生字的字音、字形。
过了一会儿,我的这位朋友走进了孩子的书房,陪孩子写作业。
妈妈表面上是陪着孩子写作业,可是呢一边看着孩子写作业,一边竟然给同事打聊天说笑,说什么她在“唯品会”相中了一件针织衫,想让同事帮她申请个账号,要把那件针织衫买下来。
打的同时,她发现孩子磨蹭,还不停地催促着“快写!”“写快点儿!”。
哎,这样的环境,孩子怎么能集中精力?所以我建议:要营造一个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少受外界干扰,更好地保持注意力。
比如,家中物品的摆放不杂乱,孩子的用品和玩具收在固定的位置。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把写字台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
成人在家里不大声说话和看电视,不做孩子的干扰源等等。
2、孩子专注的时候,不要打扰他。
很多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能主动安静下来,因为他对某个东西感兴趣,想研究研究。
比如,玩水、玩沙、玩土,通常都很专注,这个时候大人不要打扰他。
例如,孩子本来正在专心地玩什么玩具,家长忽然兴致冲冲地冲过去:喝水吗!吃香蕉吗!……我想:能不能先等他把手里的事情做完,再伺候?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就是在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你打断他的思路,就是在干扰孩子的注意力。
再比如,孩子做作业,家长在旁边指手划脚,要么指出错误,说“这道题算错了”,或者问一些无聊的问题,说“你看见我的手机了吗?”这都是干扰了孩子的思路。
有些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错误,就说,你这道题做错了,也不顾孩子正在写其他作业。
对于小孩子来说,注意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最直接有效的提升注意力呢?下面我教您解决小学生上课走神的好方法。
训练目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能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写作业,考试不粗心,提高学习成绩。
训练要求:每天训练10分钟,放学后在家里写作业前训练,由家长监督训练情况,必须每天坚持训练,效果明显。
(第一关)数字传真训练方法:家长将下列每个数字读一遍,孩子在听完之后凭记忆写下听到的数字。
例如:家长读:68715孩子听完之后在纸上写:68715(第二关)听字训练训练方法:家长读下列短文,孩子认真听,当听到一个“一”字就用笔在纸上打一个“√”,家长读完后统计“一”字的个数,直到孩子记录的个数与短文中“一”的个数相同为止。
有一只小鸟,它的窝搭在最高的树枝上,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高飞,每日只在家里叽叽地叫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他们都是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
那两个老鸟都找食物去了。
一看见火红的太阳,它们又害怕了,因为太阳太大了,它们又看见一棵树上的一片好大的树叶,树叶上又站着一只小鸟,正在吃害虫。
害虫吃了很多树叶,让大树不能长大。
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棵树都产生氧气,让我们每一个人呼吸。
这时老鸟马上飞过去,与小鸟一起吃害虫,吃得饱饱的,并为民除害。
(第三关)词语思维训练方法:家长每念一个词语,孩子认真听,当听到电器就马上举起右手,当听到学习用品就马上举起左手。
凳子课桌洗衣机篮球电视机自行车书包电冰箱作业本葡萄空调电风扇机被子杯子钢笔手机篮球羽毛球打火机飞机刀剑(第四关)找差异训练训练方法:仔细听下面几组句子中的甲,乙两句话,快速找出乙句中与甲句不同的地方。
第一组:甲:树林里的动物和植物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和雨露,自由自在地成长。
乙:森林里的动物和植物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和雨露,自由自在地生长。
第二组:甲: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后做一个植物学家,种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送给妈妈。
乙: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长大后做一个植物学家,种出世界上最漂亮的花送给妈妈。
(第五关)按顺序找数字我国年轻的数学家乐、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
在一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见下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
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导找每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
可以自己多制做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二、顽强的毅力是成功的阶梯一个人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成就梦想。
然而,现在一些孩子似乎缺乏对事物持久的热情和坚持。
提出“情商”概念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曾做过一个实验,找了一批四岁孩子,给他们每人一块糖,并告诉他们若能等主持人回来再吃这块糖,则还能吃到第二块糖。
戈尔曼悄悄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只等了一会儿便不耐烦,迫不及待地把糖塞进了嘴里;而有的孩子则很有耐心,而且很有办法,想出做游戏、讲故事之类的种种方式打发时间,分散注意力,最终坚持到主持人回来,得到了第二块糖。
戈尔曼又对这批孩子14岁时和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表现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晚吃糖的孩子数学和语文成绩比早吃糖的平均高出120分,而且意志坚强,经得起困难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其实,这个实验考察的主要方面就是孩子的毅力。
可见,一个毅力较强的孩子更容易在学业和以后的工作上取得成功。
去年,一名家长说,他的孩子虽然读小学六年级,但干什么事都不持久。
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家长就带她去学古筝,没过两个月,孩子就嫌乐理入门枯燥不肯去学了。
后来,又陆续学了钢琴、画画、小提琴等,每次都是孩子自己主动提出要学的,也再三保证“这次一定会坚持”,可是,没过多久,她就会故伎重演,不肯去学了。
其实,孩子学什么东西都挺快的,而“喜新厌旧”的速度也比一般人要快。
在学习上也同样如此。
这足以说明,孩子缺少坚持学习的毅力。
其实,意志品质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
一个小孩子,从上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就会表现出意志品质的初步状态。
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意志品质的各个因素发展很快。
因此,必须从小抓紧意志品质的培养,一点也不能放松。
有专家表示:意志品质应在家庭教育的实践行动中培养。
那么,父母们应该怎样进行培养呢?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观点:1. 习惯成自然。
孩子看“小人书”时,不妨要求他们从头至尾看完后再换另一本。
孩子画一幅画时,务必请他们有始有终。
孩子学洗自己衣服时,绝对不准借口累或手疼而半途而废……长此下去,习惯便成自然,“坚持”也不再是难以克服的困难了。
2.制订合理的目标,严加督促。
父母要善于从小目标上开始培养孩子的毅力,如在学习上,不能泛泛地督促和考察孩子“坚持学习”,而要将目标具体化,数量化,可让孩子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背10个单词等。
随着每一天的坚持,孩子的信心就会增强,从开始的意志和毅力,变成了习惯。
孩子从中可以发现毅力的重要作用,从而不再恐惧较高些的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不要太低,这样起不到训练意志力的作用;目标也不能定得太高,这样孩子很难达到,就会放弃,致使锻炼变成了打击。
帮助孩子将大的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达到目标也是如此。
很多目标是无法一下子就达到的,这时为了减少孩子的压力和逆反心理,父母要帮助孩子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比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将长远的目标按进行的过程分解成阶段性的目标。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不断达到目标的喜悦心情下,充满热情地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3. 家长须作出表率。
如果家长自己都缺乏毅力,那么要求孩子有毅力基本上是一句空话。
有些家长朋友做事就没有长性,什么事情都是半途而废,有时要做事情之前,是下好决心的,不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了当初的兴趣,慢慢的就把事情放下了,孩子当然也受到了影响,什么事一旦放下后,就不愿再提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