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拉德_阿登纳外交战略研究

康拉德_阿登纳外交战略研究

康拉德·阿登纳外交战略研究高 嵩(长春市教育学院,长春 130021)收稿日期:1999-02-08作者:女,1968年生,硕士研究生摘 要 康拉德·阿登纳是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

他在职期间,制定并实施了与美协调、法德和解的外交战略,力图最大限度地维护德国的利益,对战后德国和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阿登纳;外交战略;与美协调;法德和解分类号 D 80德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挑起国和战败国,在战后50余年的时间内,不仅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而且在世界政治及地区政治中也为自己争得了不可轻视的一席之地。

德国的再起与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正是他在职期间(1949-1963)的外交政策及活动,使联邦德国走出外交困难,重塑国家主权,创造经济奇迹,并对其后德国历史和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阿登纳的外交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1 阿登纳外交战略思想的产生 1949年5月,联邦德国成立,阿登纳当选首任西德总理。

阿登纳上台后,面临这样的国际形势:二战的结束使德国在国际上面临两大变化。

一是欧洲几个大国的衰落和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世界大战既打败了德国,也极大地削弱了欧洲其它资本主义国家,造成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完全丧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

欧洲时代结束,美苏冷战时代开始。

二是美苏两极的争夺首先自欧洲展开,而位于欧洲心脏的德国处于美苏冷战的前哨。

两强对峙、相争的分界线是从德国的中心划定的(即东、西德的国界)。

因此德国的前途也自然操纵在两强手中。

从战后德国的现实看,政治上,联邦德国虽然拥有政府却不是完全的主权国家,英、法、美以《占领法规》确保了其在西德的最高权力。

西德国家的根本大法《基本法》明确规定国家的建立只是为了建立过渡时期国家生活的新秩序,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整个德国的统一。

同时,战争使德国经济处于瘫痪状态,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头上瓦,桌上食,炉中火”,固定的工作,有实际购买力的货币收入,成为至关重要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民族的形象已被破坏,德意志民族成为穷兵黩武、侵略成性和极端民族主义的代名词,德国民众的理想和信念彻底动摇。

德国战后所处之国际国内形势使阿登纳政府必须解决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问题。

一方面,恢复因战败而丧失的国家经济政治地位,实现国家安全,是阿登纳政府的首要外交目标,实现德意志民族的重新统一是其长远目标。

但另一方面,由于德国处于欧洲的心脏,尽管“铁幕”分割了德国,德国仍然掌握着欧洲的前途,再加上德国两次挑起世界大战的历史,令邻国忌讳和害怕德国实力的增强,甚至提高德意志民族主权地位的企图都会招致邻国的强烈反对。

特别是法国,从1870年到1945年与德国三次兵戈相见,两次败降,基于安全考虑,战后法国一直奉行经济上高赔偿和政治上分割肢解的对德政策,尽量使德国不可能再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阿登纳曾直言不讳地说:“一项大国的共同政策加于德国的危险自1945年以来就存在了,在联邦德国成立以后也继续存在。

联邦政府对外政策的目的,从开始就在于摆脱这个危险的境地。

德国不能卡进磨盘中去。

”!基于对战后新的国际力量格局的认识和对联邦德国自身发展的深思熟虑,为了实现联邦德国的外交目标,阿登纳提出了“欧洲联合”的外交理想。

他说:“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经历过分的民族主义如何把欧洲推向深渊的边缘。

几乎全体欧洲人民都从这第9卷 第2期1999年4月长春大学学报JOU R NA L O F CHA NG CHU N U NI VER SIT YV o l.9 N o.2A pr il 1999一灾难中得出了结论。

他们认识到,只有把各国人民的能量都用于实际合作上去,才可能在和平与自由的环境中重建欧洲生活。

”∀阿登纳认为,这种欧洲的联合与合作既要考虑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要允许重建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因此他公开提出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目标。

同时,在阿登纳看来,参与创建超国家的共同组织,可以为西德提供一个克服限制和歧视的机会,参加欧洲组织,西德就能够积极参与国际政治。

只有将德国的命运和欧洲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德意志国家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才能逐步重新赢得与“自由世界”各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他对此写到:“在一个都在变动的时代,我们必须参与确定方向,以投身到欧洲和自由世界蓬勃发展的洪流中去。

”#为了在欧洲联合中实现联邦德国的外交目标,阿登纳制定并实施了两个外交战略,一是与美协调外交,二是推进法德和解。

也就是说,在欧洲联合的旗帜下,凭借冷战的紧张形势,以德国重要的战略地位为筹码赢得西方盟国的政治让步,尤其是通过与美协调外交,得到美国的支持,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统一,争取早日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平等伙伴;同时,积极促进法德和解,致力于西欧联合,以避免德国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脱离西方阵营。

阿登纳在其执政的14年中,凭着对国际局势的敏锐眼光和抓住机遇的能力,以欧洲联合为旗帜,施展与美协调、法德和解的外交战略,为联邦德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

2 与美协调的外交战略 与美协调,是指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对苏冷战政策,通过美国的扶植使自己逐渐强大起来,在西方联盟中稳住脚跟,取得实力,最后把东德统一过来。

阿登纳与美协调外交战略的制定是一种务实之举。

阿登纳认为,历史的教训使世人最忌讳德国在东西方之间实行纵横捭阖的民族主义政策。

在冷战形势下,美苏双方都不会让两个德国保持独立的不结盟姿态,斡旋于两大军事集团之间。

同时,作为战败国,要实现自己的外交目标,西德面临巨大的困难。

阿登纳在1949年9月的就职演说中明确地指出了西德政府在制订政策,特别是在制订外交政策方面所受到的限制:“随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行政和立法机关的建立,大部分责任和决定权将交到德国人手中,但我们还不拥有完全的自由。

根据占领法规,对德国还有相当的限制……”∃。

德国必须在国际上寻求支持。

这时的美国凭借两次世界大战已经成为西方世界的领袖,西德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外交紧密依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似乎是势在必然。

然而,阿登纳与美协调的构想主要来自于他对美国的欧洲战略、对德政策的清醒认识与正确判断。

阿登纳认为,一方面,欧洲统一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从经济上看,“美国的经济需要欧洲的销售市场”;%从国际政治角度看,为了遏制苏联集团,推行全球战略,美国也必须关心欧洲的复兴。

事实上,无论是杜鲁门总统,还是杜勒斯、马歇尔、艾奇逊都倾向于欧洲联合起来。

因此,西德与美国保持协调外交有利于推动欧洲联合的实现。

另一方面,美国极为器重西德的战略地位。

正如杜鲁门所说,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够有一个纵深的防御”。

&冷战伊始,美国就推行复兴西德、将其纳入西方阵营并争取在西德的基础上统一德国,最终将整个德国纳入西方体系之中的政策。

这正好与阿登纳的外交目标相吻合。

特别是,美国企图把苏联的势力从东欧推回去,在东欧推行资本主义制度,与阿登纳“以西统东”的意愿完全符合。

阿登纳政府追求在“自由中重新统一德国”, 即由联邦德国统一民主德国,进而恢复1937年时的德国疆界,把奥得——尼斯河以东已划归波兰的地区统一过来。

然而在冷战形势下,德国的统一已不单单是两个德国之间的事,而是关系到两大阵营利益的重大问题。

“以西统东”必然遭到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坚决反对。

同时,法国也不愿看到德国重新统一,再度强大起来。

在这种形势下,阿登纳确认,联邦德国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与美国保持协调,将有利于摆脱它在欧洲大陆的被动局面,实现德国统一。

同时,与美协调外交也意味着西德将追随美国一道对抗苏联。

在阿登纳的眼中,苏联“国家至上,国家万能,国家高于个人尊严和自由的等等观念,触犯了基督教的天赋人权”; 苏联强调服从,把人变成国家的机器,容易导致独裁政治,将对“自由世界”构成威胁;苏联历史上一贯奉行侵略政策,它在东欧的行动已显现出其侵略本性,因而不相信苏联在德国问题上会抱有诚意。

因此阿登纳主张对苏联进行遏制,并希望在美苏的对抗及西德自身实力的增强中捕捉统一的时机。

这种认识也决定了阿登第2期高 嵩:康拉德・阿登纳外交战略研究55纳的外交走上了与美协调的道路。

阿登纳表示,“我的政策的出发点是紧紧地依靠美国”,“我们要竭力依靠西方盟国的帮助来完成德国的重新统一”,“没有西方之间的支持,重新统一德国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 !在1954年阿登纳甚至说,最好的欧洲人在美国。

∀阿登纳与美协调外交,产生于冷战这一特殊时代,服务于德国的现实利益,决不是对美国的一边倒。

一边倒有屈从的一面,而协调有时可以坚持本国的立场和利益。

从实际情况看,与美协调战略的实施为西德带来了不少好处。

首先,在美国的支持下,阿登纳政府不仅促使西方大国废除了《占领法规》,而且使联邦德国通过加入国际组织与条约,逐步获取了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地位。

阿登纳政府对西德成立后盟国仍加在它身上的种种限制日益不满。

1949年到1950年初,当法国与萨尔当局谈判签订“法国——萨尔协定”,谋求继续控制萨尔地区时,阿登纳指责法国在萨尔的所作所为是“反对欧洲的决定”,将激起德国的民族主义,危害欧洲的恢复。

阿登纳政府还强烈批评在法国要求下建立的鲁尔国际管理机构,说西德受到了歧视。

在美国的支持下,西德加入了鲁尔国际管理机构后,阿登纳对于盟国通过《占领法规》对西德主权和自由的限制也很不满意,向美国提出尽快实现西德主权和平等地位的要求:停止对德国工厂的拆迁,盟国驻德专员不经与西德政府磋商不要就西德对外事务作出决定,修改《占领法规》等。

阿登纳政府的这一系列要求,符合美国冷战战略的需要,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逐步实现了。

在美国的酝酿与筹措下,1949年11月,阿登纳与美英法三国签订了《彼得斯贝格议订书》。

这是西德建立后明确表明西德加入西方阵营的第一个协议,协议进一步减少对西德工厂的拆迁,放松对西德经济的限制。

1950年9月,美英法三国外长决定修改《占领法规》,授权西德政府成立外交部,德国的主权外交朝前迈了一大步。

1952年5月,《波恩条约》签订,结束了西德的被占领国体制。

在美国支持下,1952年西德加入成立的西欧六国“煤钢联营”,解除了鲁尔国际管理机构对西德煤钢工业的束缚。

1954年依靠美国的积极策动和多方活动,西德参加了伦敦会议和巴黎会议,与西方八国签署了“伦敦——巴黎协定”。

协定规定:吸收西德加入西欧联盟和北约,承认联邦德国政府,废除对西德的占领。

联邦德国正式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成为西方联盟的一员。

1957年3月,西欧六国在煤钢联营的基础上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原子能联营条约》,即《罗马条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