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经典课时作业1-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含标准答案及解析)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1.(2013·山西四校联考)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B .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时间的测量C .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D .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2.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 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 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 A .拖行路程为8 m ,符合规定 B .拖行路程为8 m ,不符合规定 C .拖行路程为4 m ,符合规定 D .拖行路程为4 m ,不符合规定3.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v 02gB.v 0gC.3v 0gD.3v 02g4.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3v ,则ab 段与ac 段位移大小之比为( ) A .1∶3 B .1∶5 C .1∶8 D .1∶95.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 ,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 ,由此可求得( )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6.一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 点上滑,最远可达b 点,e 为ab 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 到e 的时间为t 0,则它从e 经b 再返回e 所需时间为( )A .t 0B .(2-1)t 0C .2(2+1)t 0D .(22+1)t 0 7.(2011·高考安徽卷)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 B.Δx t 1-t 2t 1t 2t 1+t 2C.2Δx t 1+t 2t 1t 2t 1-t 2D.Δx t 1+t 2t 1t 2t 1-t 28.如右图所示,木块A 、B 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 的长度是L ,B 的长度是2L ,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 1射入A ,以速度v 2穿过B ,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 时的速度为( )A.2 v 1+v 23B. 2 v 21+v 223C.2v 21+v 223D.23v 1 9.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拋一物体,从拋出至回到拋出点的时间为t ,现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 ) A .0.5t B .0.4t C .0.3t D .0. 2t10.研究人员为检验某一产品的抗撞击能力,乘坐热气球并携带该产品竖直升空,当热气球以10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时,研究人员从热气球上将产品自由释放,测得经11 s 产品撞击到地面.不计产品所受的空气阻力,求产品的释放位置距地面的高度.(g 取10 m/s 2)11.(改编题)2011年12月1日至21日,印度和吉尔吉斯斯坦举行了代号为“匕首—2011”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印方参演人员全部来自印度伞兵团.在一次低空跳伞演练中,当直升飞机悬停在离地面224 m 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 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 ,(取g =10 m/s 2)求:(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 (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12.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小球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右图所示,测得x AB=15 cm,x BC=20 cm,求:(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球的速度;(3)拍摄时x CD的大小;(4)A球上方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标准答案及解析:1.解析:“斜面实验”中小球运动的加速度较小,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A 错误、B 正确;斜面倾角增大到90°时,斜面运动外推为自由落体运动,C 错误、D 正确. 答案:BD 2.解析:v -=v 02=4 m/s.x =v -·t =4 m<5.9 m ,故C 正确.答案:C 3.解析: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虑两种情况,即v =v 02和v =-v 02,由公式t =v -v 0a ,得t =v 0g 和t =3v 0g ,故B 、C 选项正确.答案:BC 4.解析:由v =gt 可知小石块在a b 段运动时间与ac 段运动时间之比为1∶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小石块在ab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与ac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3,则ab 段与ac 段位移大小之比为1∶9. 答案:D 5.解析:由x 23-x 12=x 34-x 23可求x 23,故C 正确;由Δx =aT 2可求a ,故B 正确;由v 2=x 132T可求v 2,再由v 2=v 1+aT 可求v 1,故A 正确,但物体原来的初速度无法求出,故D 错.答案:ABC 6.解析:由逆向思维可知物体从b 到e 和从e 到a 的时间比为1∶(2-1);即t ∶t 0=1∶(2-1),得t =(2+1)t 0,由运动的对称性可得从e 到b 和从b 到e 的时间相等,所以从e 经 b 再返回e 所需时间为2t ,即2(2+1)t 0,答案为C. 答案:C 7.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v 1=Δx t 1,v 2=Δxt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v 2=v 1+a ⎝⎛⎭⎫t 12+t 22.联立以上三式可得A 正确. 答案:A8.解析:设子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子弹穿出A 时的速度为v ,子弹在A 中运动过程中,有v 2-v 21=-2aL ,子弹在B 中运动过程中,有v 22-v 2=-2a ·2L ,两式联立可得,v =2v 21+v 223,因此C 对.答案:C 9.解析:将物体的上升过程分成位移相等的两段,设下面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 1,上面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 2,根据逆向思维可得:t 2∶t 1=1∶(2-1),又知,物体撞击挡板后以原速度大小弹回(撞击所需时间不计),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t ′=2t 1且t 1+t 2=t2,由以上几式可得:t ′=(2-1)t /2≈0.3t ,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10.解析:解法一:全程法将产品的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如图所示. 规定向上为正方向,则v 0=10 m/s ,a =-g =-10 m/s 2根据H =v 0t +12at 2解得H =-495 m即产品的释放位置离地距离为495 m. 解法二:分段法仍然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如图所示.将产品的运动过程分为A →B 和B →C →D 两段来处理.A →B 为竖直上拋运动,B →C →D 为自由落体运动.在A →B 段,根据竖直上拋运动规律可知t AB =v 0g=1 sh AB =h BC =12gt 2AB (或v 202g )=5 m由题意可知t BD =11 s -1 s =10 s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h BD =12gt 2BD=500 m故释放点的高度H =h BD -h BC =495 m. 答案:495 m 11.解析:(1)设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 ,此时速度为v 0,则有v 2-v 20=-2ah ,即52-v 20=-2×12.5×h 又v 20=2g (224-h )=2×10×(224-h ) 联立解得h =99 m ,v 0=50 m/s以5 m/s 的速度落地相当于从h 1高处自由落下,即2gh 1=v 2所以h 1=v 22g =5220m =1.25 m.(2)设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t ,则有v 0=gt 1,t 1=v 0g =5010 s =5 s ,t 2=v -v 0a =5-50-12.5 s =3.6 s ,故所求时间t =t 1+t 2=(5+3.6) s =8.6 s. 答案:(1)99 m 1.25 m (2)8.6 s 12.解析:(1)由Δx=aT2得:a=ΔxT2=x BC-x ABT2=5 m/s2(2)v B=x AB+x BC2T=1.75 m/s(3)由Δx=x CD-x BC=x BC-x AB得:x DC=2x BC-x AB=25 cm.(4)小球B到达图示位置运动的时间t B=v Ba=0.35 s则B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3颗,A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2颗.答案:(1)5 m/s2(2)1.75 m/s(3)25 cm(4)2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