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计划成本法教案
讲解
归纳
约
2分钟
师生交流
思考提问
解答疑点
归纳
5分钟
巩固练习
创设情境
练习
个别指导
自主学习
约
5分钟
分组按岗位模拟具体核算流程、票据传递及账务处理
划分岗位
填写票据、传递票据、账务处理
分发资料、按岗位分派任务、解答疑点
按岗实操
25分钟
师生交流
实操小结
听讲
提问
点拨、
评价
归纳
评价
约
5分钟
本节课总结
三个账户的核算内容及收入材料的账务处理
(3)情感目标:获得对会计学科学习及不同会计岗位的积极体验;
理解会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重点:外购原材料入库的核算
教学难点:“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归纳法、对比法
2.学习方法:发现学习式、探讨式
五、教学用具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学习了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对材料收发业务较熟悉,基本掌握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所以宜采用比较法导出新课。
2、2班学生由三部分组成:江高分校、越华分校和总校,各校部在教学侧重点、教学方法上有所不同,技能训练不系统,学生的基础和素质差距较大,自主学习、灵活思维、创造思维能力较弱,这就要求老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力求使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在听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对会计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较适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宜采用对比法,直观比较。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原材料”“物资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内容;
掌握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2)能力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存货核算中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区别及管理的侧重点。初步形成后续学习材料发出核算的基本思维
。能按计划成本计价对材料收入进行会计核算;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按岗位的实操模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出问题
解答疑点
归纳
约
5分钟
小结
听讲
讲解
归纳
约
2分钟
问题:
差异的处理
对比思考
讨论
评价,归纳三个账户核算内容、重点对“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解释
渗透
思想
教育
约10
分钟
分层练习业务3、4
探究、思考
成本差异的账务பைடு நூலகம்理
引导
提示
归纳
回答
约
3分钟
尝试练习业务5、6
做5、6题
思考问题
归纳要点
提出问题
归纳
约
7分钟
小结
听讲
企业财务会计——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学校
执教
授课班级
授课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课时:90分钟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1.使用教材: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企业财务会计》。
2.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二节中的“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3.本次教学内容:
(1)、由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方法,导出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目的、基本处理方法;
听讲
总结讲解
总结
约
5分钟
强化
练习
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书
P39习题九T1、4、
5、7、9
布置作业
教学流程图
适当提示
启发
约3分钟
对比:
实际成本计价和计划成本计价下的主要账户:
在途物资、原材料
物资采购、原材料
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
对比结论
归纳涉及账户
归纳
约
5分钟
分层练习业务3、4
探究、思考
1、3题对比
2、4题对比
引导
提示
归纳
回答
约
3分钟
尝试练习业务5、6
思考:各账户的记账方向、入账金额如何确定
做5、6题
思考问题
归纳要点
(2)、主要的核算科目:物资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3)、材料收入的核算
4.内容分析:
第三章是学习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起点,也是学好后继章节内容所做的铺垫。 材料的核算是工业企业日常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掌握材料的核算,对其他存货的核算有很大的帮助。
本节课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内容,与上一节内容“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可以利用学生已掌握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的基础上,采用“同化”与“顺应”新知识,从而达到对“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这一知识点的建构。
教师活动
教学方法
时间
分配
复习
旧课
经济业务1、2
做1、2题
对答案
肯定评价
对实际成本计价作简要归纳
反馈练习情况
总结评价
创设情境
约
5分钟
引入
新课
1、3业务题
对1、3业务题进行对比
引导、提出本节学习任务
讨论
对比
学
习
过
程
问题:
1、本题反映的经济业务要求核算什么内容?
2、通过哪些账户反映?
思考
对比
点拨、
个别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