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与翻译技巧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 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2、夫战,勇气也 。 作战,要靠勇气。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 意外的变故 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时间长了,能根据脚步声辨别走过的人是谁。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 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 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 抑恶扬善 ∕ 有大略者不问其短 ∕ 有厚德 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文言文翻译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 能力目标:温故知新,通过课内文言句 子的翻译练习,掌握翻译技巧,提高学 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情意目标:通过训练验证方法技 巧的可操作性,举一反三,从而 增强对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 矣/ / 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 / / / /
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 矣 / 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 乎/ /
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 不亦 / / 诬天下士人哉
(选自明· 宋濂《杜环小传》)
译文: 史官说:交友之道太难(把握)了。当两 人意气相投之时,友人可以以身家性命相许 诺,好像(为了你什么事都可以办)世上没 有什么难事了。等到世事发生变化你已走投 无路(需要他)的时候,却不能履行当初所 说的话背离你而去的人实在太多了。更何谈 在(你)死了之后能照顾你的亲人呢?我观 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 士又哪里能超过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 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的士人了!”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 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 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 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 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 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 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相如/ 相如 秦王 /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 / 左右/ 左右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 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 语。
找顶真,定句读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 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 生凉(《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 /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 昏黄/夜生凉(《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意
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删;
“达”就是要通顺,要明白流畅; “雅”就是要语言优美。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部分的变化规律
地名 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安石记。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
年号
书名
周文王被拘在羑里而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而写下了《春秋》。
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 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 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 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 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 您越多越好,为什பைடு நூலகம்还被我俘虏了?"韩信 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 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窍门5: 依总分,定句读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 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 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 害的。”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 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 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所以,能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 打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 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的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 待敌人的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 会胜利。
请同学们找出下列翻译中的错误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从师学习的风尚也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正确答案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侯和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因为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他为上卿。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注意: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全名,以 后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或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 明辨句读。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 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012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划11 处 ,5分)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 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 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如 此 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 君 一 举 而 亡 国 矣。 医 扁 鹊 见 秦 武 王 /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鹊 请 除 之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
解析:
• (1)不需翻译的勉强翻译。 • (2)以今义当古义。 •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 (4)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 (5)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 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 格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直译 为主,以 字字落实,以_____ 意译 为辅。 _____ 信 、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 达 、 _____ 雅 。 _____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上 奉 臣 糠 之 食 之 闻 妻 埃 弥 贫 不 土/ 下 饮 黄 泉 繁/ 侵 之 愈 急 贱 之 交 不 可 忘/ 糟 下 堂
古人写文章非常注重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
中常用字数相同的结构。
察对称,定句读。
窍门4: 理对引,定句读
对话、引语常用标志有: “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
君子喜爱这个人,会将爱推及到在这个人屋 子上停留的乌鸦,何况对于圣人的弟弟呢? 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了舜,而不是 象啊。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桀骜不驯的 人难道还少吗?
/
窍门3
据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 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前后呼应,形式对应,内容关联 (或对比,或并列,或总分)。
人名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帝号 官名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安帝平素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公车特地征召 授予郎中一职,两次升迁担任太史令。 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器物 名、书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单位等专 有名词要保留。
窍门6:文言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固定句 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判断句式:„者„也、„„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何以„„为;与其„„,孰若„„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
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
窍门1: 察名代,定句读。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 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 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 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 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 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什么叫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 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 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 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 “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 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
祝枝山巧“断”对联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 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 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