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液的分类使用及配制资料
消毒剂的选择:
本厂使用的消毒剂为:75%酒精、新洁尔灭(手、食品接
触面为0.1%;地漏为0.5%)
消毒剂的选择原则
车间的消毒灭菌方式
臭氧灭菌
车间利用臭氧进行空气灭菌操作方法: 将臭氧发生器与空调系统联接,对整个洁净区空气进行消
毒灭菌。开启臭氧发生器,通过空调送风系统输送臭氧,不需要
制冷或制热,当臭氧浓度达到5ppm后,继续输送臭氧30分钟然后 停止送风。
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 卵圆形小体,称为芽胞。 1、芽胞的形成与发芽:
环境产生较大差异时可形成芽胞。是一种保护机制。当外界环
境适合生长时,芽孢发芽。一个细菌←→一个芽胞 2、芽胞最主要的特点: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 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
结束语
谢谢
消毒方法分类
化学消毒法
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高浓度凝固蛋白,低浓度抑制细菌代谢。
新洁尔灭:具有杀菌浓度、毒性和刺激性小,无漂白及腐蚀作用,无 臭、稳定、水溶性好等优点。能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使菌体胞浆
物质外渗,阻碍其代谢而起杀灭作用。能与蛋白质迅速结合,遇有血、
棉花、纤维素和有机物存在,作用显著降低。0.1%以下浓度对皮肤无 刺激性。
四、消毒剂的配制
消毒剂的选择原则及方式
消毒剂的选择原则:
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消毒剂品种应 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宜与常规使用的清洁剂相容,水中溶解度高
符合需要控制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 本身及其使用浓度的溶液稳定 水的硬度,有机物或其他物质对其消毒效力影响小。
0.1%新洁尔灭消毒液的配制方法: 所需配制消毒液的体积×浓度(0.1%)=原液体积×新洁尔灭原液浓度(3%) 所需配制消毒液的容积(L) 3%新洁尔灭(L) 100 3.33 200 6.7 600 20 1000 33.3
备注:商品新洁尔灭浓度27g/L-33g/L,相当于浓度为3%。
注意:配制消毒液时,需先确认原液浓度后再进行配制。
频次:每周一次,浓度为5ppm。
优点:安全可靠,消毒灭菌后无残留。 注意:在臭氧灭菌时,操作人员要离开,灭菌结束后通风换气30
分钟后,操作人员才能进入。
消毒剂的选择原则
车间的消毒灭菌方式
二氧化氯灭菌
利用二氧化氯进行空气灭菌的方法:
将广口塑料容器放置于需消毒灭菌的房间地面中央,注入所需的水量,
然后将称量好的固体二氧化氯颗粒投入水中,进行简单的搅拌后,操作人
气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多而复杂,对于这些微生物普遍采用的是紫外线灭菌
方式,但由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大,紫外线杀菌效果并不理想。而二氧化氯 制剂的灭菌能力强,分解迅速无残留,非常适于饮食业及食品加工业的有关 场所的空气喷雾杀菌及消毒。
目
录
一、消毒/灭菌的定义 二、消毒方法的分类
三、消毒剂的选择原则及采用方式
a、8.4消毒液 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淡黄绿色透明液体,呈碱性,易挥发,
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为强氧化剂,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稳定性差。 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医院感染常见菌和细菌孢。 注意事项: 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性,对针织物有一定的漂白性。使用过程中如不慎溅 入眼内、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勿用40℃以上的热水稀释原液。④ 贮存在阴暗干燥处和通风良好的清洁室内。⑤注意防晒、防雨淋等。 ⑥消毒
果。对水的穿透力随深度和浊度而降低。但因使用方便,对药品无损 伤,故广泛用于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照射人体能发生皮肤红斑, 紫外线眼炎和臭氧中毒等。故使用时人应避开或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消毒方法的分类
化学消毒法
根据对病原体蛋白质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凝固蛋白消毒剂 包括酚类、酸类和醇类。
a、主要有酚、来苏、六氯酚等。具有特殊气味,杀菌力有限。可使纺织品变 色,橡胶类物品变脆,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故应用者较少。 b、酸类 对细菌繁殖体及芽胞均有杀灭作用。但易损伤物品,故一般不予使 用。
消毒方法的分类
化学消毒法
c、过氧化氢3~6%溶液,10分钟可以消毒。10~25%60分钟,可以灭菌,用
于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等消毒。10%过氧化氢(气体喷雾)消毒 室内污染表面;180~200ml/m3,30分钟能杀灭细菌繁殖体;400ml/m3,
60分钟可杀灭芽胞。
过氧化氢蒸汽(HPV)消毒技术正迅速成为制药、生物技术和医疗卫生行业 生物净化方法的选择。
液不能与其他含氯消毒液混合使用,产氯气引起气体中毒。
消毒方法的分类
化学消毒法
b、过氧乙酸 亦名过氧醋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酸味,是一种同效速效消 毒剂,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有机溶剂,具有漂白和腐蚀作用,易挥发的刺激性 酸味,是一种高效速效消毒剂,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有机溶剂,具有漂白和腐 蚀作用,性不稳定,遇热、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强碱等易分解。
c、醇类 乙醇(酒精) 75%浓度的酒精分子具有很强的渗透力,能穿过细菌
表面的膜,进入细菌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
但对芽胞无作用。 75%的酒精用于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 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则虽可 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能电子束(阴极射线)。 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
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
消毒方法的分类
物理消毒法
目前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
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对紫外线耐受力以真菌孢子最强, 细菌芽胞次之,细菌繁殖体最弱,仅少数例外。
缺点:紫外线穿透力差,空气中尘埃及相对湿度可降低其杀菌效
消毒/灭菌的定义
细菌微生物的构造
目
录
一、消毒/灭菌的定义 二、消毒方法的分类
三、消毒剂的选择原则及采用方式
四、消毒剂的配制
消毒方法的分类
消毒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
备注: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
故一般不予采用。
消毒方法的分类
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等物理手段,消除手
消毒方法的分类
化学消毒法
5.烷基化消毒剂
a、福尔马林 为34~40%甲醛溶液,有较强大杀菌作用,因其穿透力差,刺
激性大,故消毒物品应摊开,房屋须密闭。
b、环氧乙烷(epoxyethane) 低温时为无色液体,沸点10.8℃,故常温下为气
体灭菌剂。其作用为通过烷基化,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代谢。可用于纸张、 书籍、布、皮毛、塑料,人造纤维、金属品消毒。因穿透力强,故需在密闭
消毒剂的分类和使用
质量部 2016.10.20
目
录
一、消毒/灭菌的定义 二、消毒方法的分类
三、消毒剂的选择原则及采用方式
四、消毒剂的配制
消毒/灭菌的定义
什么是消毒?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
能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
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消毒/灭菌的定义
芽胞:(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体,是休眠体)
上绝大部分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 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等装置过滤空气,保护洁净区、微生物室等 的无菌状态。 2、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压蒸气、干热灭菌 等。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3、辐射消毒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
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γ射线)的高
消毒方法的分类
化学消毒法
2.溶解蛋白消毒剂 主要为碱性药物,常用有氢氧化钠、石灰等。
a、氢氧化钠 白色结晶,易溶于水,杀菌力强,2~4%溶液能杀灭病毒及细菌 繁殖型,10%溶液能杀灭结核杆菌,30%溶液能于10分钟杀灭芽胞,因腐蚀性 强,故极少使用,仅用于消灭炭疽菌芽胞。 b、石灰(CaO)遇水可产生高温并溶解蛋白质,杀灭病原体。常用10~20%
目
录
一、消毒/灭菌的定义 二、消毒方法的分类
三、消毒剂的选择原则及采用方式
四、消毒剂的配制
消毒剂的配制
75%酒精消毒溶液的配制方法: 所需配制消毒液的体积×浓度(75%)=原液体积×乙醇原液浓度(99.98%)
所需配制消毒液的容积(L)
99.98%酒精(L)
100
75
200
150
600
450
1000 750
消毒方法的分类
化学消毒法
7.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因为其具有杀菌能力强,对人体及动物没有危害以及对环境不造 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二氧化氯不仅是一种不产生致癌物的 广谱环保型杀菌消毒剂,而且还在杀菌、食品保鲜、除臭等方面表现出显著 的效果。 对空气的杀菌 空气中含有大量可以致病的细菌,特别是饮食业场所及食品加工厂生产车间空
员关好门离开房间(二氧化氯熏蒸液浓度为3000mg/L,每立方米的空间用 约1.17ml二氧化氯熏蒸液。)。 频次:重点洁净区每周一次,其他洁净区可以两周一次。 优点:灭菌能力强,分解迅速无残留。 注意: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灭菌时,需关闭送风系统。操作人员在消毒灭 菌过程中不能呆在灭菌房间内,在剂量衰减后才能进入房间操作。 二氧化氯对非不锈钢设备或配件会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如果 这些设备或配件不干燥,腐蚀更严重。
容器中进行消毒。须避开明火以防爆。消毒后通风防止吸入。
消毒方法的分类
化学消毒法
6.其他
(1)碘通过卤化作用,干扰蛋白质代谢。作用迅速而持久,无毒性, 受有机物影响小。常有碘酒、碘伏(碘与表面活性剂为不定型结合
物)。常用于皮肤粘膜消毒,医疗器械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