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第四次作业

金融学第四次作业

金融学第四次作业
答:一般来说,金融市场的功能包括有:筹资功能;投资功能;风险管理功能和调节经济的功能。

资本市场也是金融市场中分成重要的组成部分,尚福林主席提到了,目前在我们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多的从筹资角度去理解的,相对忽略了金融市场其他功能的发挥。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更多考虑筹资者,而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权益保护等关注不够。

对此,我们说一个完整的市场、一个全面的市场、一个健康的市场和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不仅需要制度的硬约束,还需要有理性的投资理念和信用评价机制和信息公开机制。

(1)资本市场除了筹资功能还有投资功能、保险功能,我认为筹资和投资是密不可分的,一项筹资业务必然对应一项投资业务,这两个功能就构成了融资。

保险功能主要是防范风险。

(2)个人认为,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虚假信息严重,对于投机性投资风险防范不够,金融知识普及不够。

(3)加强监管,从源头遏制虚假信息;设立制度,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普及金融知识教育。

1、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来意义是指长期资金的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

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资本市场的意义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其原始内涵,而成为社会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交易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的功能可以按照其发展逻辑而界定为资金融通、产权中介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

(一)融资功能
本来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即是纯粹资金融通意义上的市场,它与货币市场相对称,是长期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

因此,资金融通是资本市场的本源职能。

(二)配置功能
是指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

资本市场由于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而投资主体作为理性经纪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表现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三)产权功能
资本市场的产权功能是指其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发挥的功能。

产权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派生功能,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三个方面共同构造资本市场完整的功能体系。

如果缺少一环节,资本市场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

资本市场的功能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资本市场本身的属性之一。

从理论上认清资本市场的功能,对于我们正确对待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存在两方方面的问题:资本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资本市场制度
方面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
1.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

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而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但是目前市场上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比较弱小,能以
适应投资的机构化需要,阻碍了这种稳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2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
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于集中,导致“一股大”现象;公众流通的比重非常低,绝大部分不能上市流通:流通股归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小;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不是自然人,通常是一家控股公司。

上市公司组成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小;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小企业比重小;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业整体上市公司少;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多,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上。

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传统金融业务产品结构单一。

在银行业,业务集中在信贷等传统的零售业务领域,即是在传统的零售业务中,也缺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金融中等批发业务严重不足;而国外银行业企业的发展期成熟期,甚至二次创业中都会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品种。

在证劵市场,中国股票市场相对于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同样存在法人股国有股的流通问题以及A股和B股的合并问题。

金融衍生工具发展带后,金融手段创新不足。

资本市场层次结构不合理,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性。

二资本市场制度方面的问题
1.体制方面的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由于政策和行政机构的介入,行政化色彩较浓,是“计划”的资本市场。

2.机制方面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体制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

竞争机制失效。

在上市公司中,首先缺乏产权关系明确的市场主体,其次缺乏竞争机制形成的市场价格,导致资本市场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行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市场机制。

约束机制弱化,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改造而来,存在着“转轨”不转制现象。

主要表现在:一是“翻牌”。

将未根本改制的原名企业改为股份有效公司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二是圈钱。

在上市中按溢价募集资金,力保配股资格,达到圈钱的目的。

激励机制不健全。

3.规则方面的问题
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基础,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缺乏完整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和制度化的沟能协调机制。

3、各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建立在真实信用和现实社会再生产基础之上,坚持与生产流通紧密相关并为之服务的方向,才能在健康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功能。

如果金融市场的活动脱离了上述基础与方向,其不仅难以发挥基本功能,而且还会出现诈骗、投机、泡沫和操纵市场等不良现象,加大金融风险,破坏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和经济的稳定,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并在国际间迅速传播。

为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1)健全法制。

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完备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不仅是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而且是行政及执法部门的行动指南。

需要有全面、系统、细致的法律、法规对相关事务作出科学、合理、明确、可操作的界定与规定,做到有法可依;还应涵盖执法必严的思想,即严格、严厉执行金融法律法规,真正起到震慑违法者、保护守法者。

(2)信息披露充分。

金融市场比较完善的国家都将监管的重点放在证券发行人的信息充分披露上。

所有规定必须披露的信息都要充分、及时、真实地披露,否则上市公司就要受到制裁。

这样才能稳定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3)灵活价格机制。

没有灵活的价格机制意味着资金资源的配置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宏
观调控都要依靠行政手段直接进行,各国历史证明,那样的金融市场就是一个没有效率、缺乏生气的市场。

(4)市场进退有序。

能正常发挥功能作用的金融市场应该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市场准入,人人平等;市场运作中,平等竞争,优胜略汰;退出市场,竞争中的淘汰者已经丧失生存能力,应该依法退出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