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

教学步骤:一、概说:中国古代小说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文言小说就是用当时的‚雅言‛也即书面语写成,它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白话小说,多用口语形式,是随着宋话本的出现而出现。

也就是说在宋之前无白话小说这种形式。

二、分期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具了小说的要素。

(小说的要素有三,一为情节,二为人物,三为合理的虚构)按其发展特点,中国古代小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但对于神话故事,拘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人们还大多相信确有其事。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夸父逐日》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

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比如《庄子》中的寓言故事;《战国策》中的寓言故事也很多,‚鹬蚌相争‛(《燕策》二)、‚狐假虎威‛(《楚策》一)、‚画蛇添足‛(齐策)二)、‚南辕北辙‛(《魏策》四)、‚亡羊补牢‛(《楚策》四)等,都是流传至今的有名寓言故事。

先秦历史散文如《左传》采用叙述描写来记录战争,《战国策》刻画了活跃在当时的众多策士的形象,对后来小说的发展也有很大贡献。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

就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在于曲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

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发展期。

魏晋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

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

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

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

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

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往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砥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

日夜思欲报楚王.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雠。

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

谓:‚子年少。

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

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儿曰:‚幸甚。

‛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客曰:‚不负子也。

‛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客曰:‚此乃勇士头也。

当于汤镬煮之。

‛王如其言。

煮头三日,三夕,不烂。

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王即临之。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

乃分其汤肉葬之。

故通名三王墓。

——《搜神记〃干将莫邪》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

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

值祥私起,空斫得被。

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世说新语〃王祥至孝感动后母》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3、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唐代出现的传奇体小说,开始自觉地进行想象和虚构,作品从记录神怪异闻,转向描写现实的社会人生,篇幅加长,描写细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是成熟的短篇小说。

著名的唐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等。

唐人传奇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内容:(1)神怪故事:著名的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这两部作品讽刺了热衷功名富贵的封建士子。

(2)恋爱故事: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等。

(3)侠义故事:描写侠客义士惩强扶弱的英雄行为,代表作有《红线传》、《谢小娥传》等。

现在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太平广记》中。

4.宋元时期——转变期:宋元时期为我国小说的转变时期。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

‚话本‛就是‚说话艺人的底本‛。

‚说话‛是宋代民间娱乐场所中的一种技艺。

当时属于说话范围的有小说、讲史、说经、合生或诨话四种。

‚讲史‛是讲述史书上历代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这一体裁是后来演义小说的起源。

‚说经‛是演说佛经故事。

‚小说‛是影响最大的一家,所讲述的主要是爱情、神怪和侠义故事,故事简短,内容新鲜活泼,广受欢迎。

现存的话本以爱情和公案居多,成就也最高。

前一类有《碾玉观音》,后一类有《错斩崔宁》等。

(刘贵、王氏、陈二姐,十五贯,柴米店,酒后胡言,借住邻家,遇后生崔宁,刘贵被劈死,崔宁、陈二姐一斩一剐,一年后,王氏嫁给‚静山大王‛强盗,原来是强盗劈死了刘贵)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

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标志着中国小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从文言小说向白话转变。

虽然文言小说仍在继续发展,但白话小说开始成为古代小说的主流。

(2)从短篇小说向长篇小说转变。

虽然短篇小说仍在发展,但由话本发展起来的章回体小说,成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3)小说题材从描写文人的生活转向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描写,小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人等成为作品主人公。

这些转变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虽然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它的基本骨架却是在宋元时代形成的。

严格地说,它们不是明初社会的产物,而是宋元时代市民文学的硕果。

5、明代——繁荣期:明出现了‚章回体小说‛。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引读者。

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大批不朽的名著。

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水浒传》(施耐庵)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此,中国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长篇小说为主。

除此,明代还出现了‚拟话本‛,即模仿宋话本而作如‚三言‛、‚二拍。

代表作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四大奇书‛在所属的各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是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吴承恩)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小说,也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

6、高峰期:清代是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

清代的《儒林外史》(吴敬梓)和《红楼梦》(曹雪芹)的问世,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推向高潮。

此时的文言短篇小说著名的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深度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似乎自然地形成三个阶梯。

《聊斋志异》以一个个独立的花妖狐魅的短篇故事,从表层揭露清朝政治的溃疡;《儒林外史》却是以一条主线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短篇故事串成长篇小说,来剖析封建专制制度的一个社会基础——封建知识分子,进而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度;《红楼梦》则是以几个上层贵族家庭的兴衰荣辱和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瓜葛为线索,、来揭示封建社会的内部矛盾。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呈低谷状态,至晚清才又繁荣起来,晚清长篇小说有一千种以上,著名的有‚晚清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篇小说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两种短篇小说双线发展,明代开始,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叙事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中国古典名著诗: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附解:东──(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西──(明)吴承恩《西游记》;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水──(明)施耐庵《水浒传》;桃花──(清)孔尚任《桃花扇》;红──(清)曹雪芹《红楼梦》;官场──(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儒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金瓶──(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三言──(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今古──抱瓮老人辑的明代话本选集《今古传奇》;聊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史书──(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镜──(清)李汝珍《镜花缘》。

教学步骤: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一、蒲松龄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