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1.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A.传化水谷B.传化水液C.储藏精气D.传导糟粕E.排泄水液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主司二便的脏腑是A.肾B.肝C.脾D.肺E.心正确答案:A解析:肾开窍于前后二阴,为胃之关,主司二便。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下列哪一个是“主四肢”的脏A.心B.脾C.肺D.肝E.肾正确答案:B解析:脾通过升清和散精作用将水谷精微输送至四肢,以维持四肢正常生理活动。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4.下列哪一个脏具有“主疏泄”功能A.肾B.肺C.肝D.脾E.心正确答案:C解析: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它也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5.对全身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A.卫阳B.肺气C.心阳D.胃气E.肾阳正确答案:E解析:肾阳有温煦全身脏腑的作用。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6.“胃之关”是指A.贲门B.肾C.大肠D.膀胱E.幽门正确答案:B解析:《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肾有调节水液的功能,起着胃的关闸作用。
水饮人于胃,由脾上输肺,肺气肃降,水饮下流归于肾,从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如肾气不化、关门不利、水液聚积而出现水肿、中焦痞满等症。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7.“乙癸同源”是指A.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C.肝肾关系D.心肾关系E.肝脾关系正确答案:C解析:中医的“乙癸同源”是指古人用五行学说把方位、天干与五脏相配合而言的。
在方位上,肝属东方,肾属北方;在天干配属上,肝属乙木,肾属癸水;同时因为肝和胆、肾和膀胱是分别相表里的脏腑,而在天干配属上,胆属甲,膀胱属壬,所以有“肝属东方甲乙木,肾属北方壬癸水”之说。
由此,中医习惯上就把“肝肾同源”称作“乙癸同源”。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8.肺的阴阳属性是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体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
阳:上半身、背部、肢体外侧、体表、气、腑、心肺、心阳。
阴:下半身、腹部、肢体内侧、体内、血津液、脏、肝脾肾、心阴。
另外,五脏还可分阴阳:心(阳中之阳)、肺(阳中之阴)、肝(阴中之阳)、脾(阴中之至阴)、肾(阴中之阴)。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9.下列哪一个脏具有“运化水谷”的功能A.心B.肺C.脾D.肝E.肾正确答案:C解析:水谷泛指各种饮食。
“运化水谷”说的是脾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0.四肢肌肉强健有力,主要取决于A.心主血脉B.肾主骨C.脾主运化D.肺主气E.肝主筋正确答案:C解析: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运正常,营养充盈,则肌肉丰满,四肢强健有力。
中老年人脾虚不运,消化吸收机能失常,则食少纳呆,大便溏泻;升降失职,气机阻遏,则脘腹胀满疼痛;脾主四肢肌肉,中气不足,则四肢倦怠、乏力,消瘦。
综上所述,四肢肌肉强健有力主要取决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1.君相安位所指的两脏是A.心与肺B.心与肾C.脾与肝D.肺与脾E.肺与肝正确答案:B解析: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
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
君相安位,则心肾上下交济,心阳、肾阳旺盛而正常。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2.“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下列哪一项A.心B.肾C.脾D.肺E.肝正确答案:A解析:①心主血脉,全身的血之所以在脉中可以顺利运行,都依赖于心的搏动从而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
所以,心脏的搏动是否正常,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心主神志,心藏神。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可以分属于五脏,但主要是归属于心的。
因此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肺者,气之本B.心者,五脏之本C.肝者,罢极之本D.脾者,仓廪之本E.肾者,封藏之本正确答案:B解析:《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中: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脾的主要生理功能A.主统血B.主藏血C.主升清D.主运化水谷E.主运化水液正确答案:B解析: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运化水谷及水液,主生血统血,主升清。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5.脾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资生、促进B.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转化、制约C.水液的代谢和气血的生成D.气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正确答案:A解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
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6.心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阴阳升降,相互既济B.动静结合,互为阴阳C.精血互生,精神互用D.心火上炎,肾水润下E.水升克火,生中有克正确答案:A解析:心为阳脏,位居膈上,属阳、属火;肾位于下焦,属阴、属水。
心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阴阳相交,水火既济。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7.心和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血液生成和精神情志活动B.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C.血液运行和气机调畅D.血液生成和气机调畅E.精血的相互滋生、转化正确答案:B解析: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行血藏血和精神、情志方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8.肺和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B.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C.气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D.气血的运行和气机的调畅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正确答案:B解析:肺与脾的生理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19.肝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B.水液的代谢和气机调畅C.精血的相互滋生、约制D.精血的相互滋生、转化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正确答案:D解析: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闭藏。
肝肾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
肝肾之间,阴液互相滋养,精血相生。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与血之间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20.五体在五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心在体为脉B.肺在体为毛C.脾在体为肌肉D.肝在体为筋E.肾在体为骨正确答案:B解析:五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五种组织器官,也称为“形体”。
它们与内脏之间的关系,从总的方面来说,任何一种组织器官大都与多个内脏有关,而任何一个内脏又都与不同形体有关,然就其主要联系而言,即《素问》所谓的五脏所主。
具体联系是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21.五脏主五液,则涎为A.心之液B.肺之液C.脾之液D.肝之液E.肾之液正确答案:C解析:五液属津液范畴,皆由津液所化生,分布于五脏所属官窍之中,起着濡养、滋润以及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
汗为心之液,涕为肺之液,涎为脾之液,泪为肝之液,唾为肾之液。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22.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气血互助关系的是A.肺与肾B.肾与肝C.脾与肾D.肺与脾E.心与肺正确答案:E解析:心肺同居上焦。
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行血,肺主呼吸。
这就决定了心与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A.小肠B.大肠C.膀胱D.胆E.胃23.与肝互为表里的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4.与心互为表里的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5.与脾互为表里的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6.与肺互为表里的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7.与肾互为表里的是正确答案:C解析:肝与胆互为表里,心与小肠互为表里,脾与胃互为表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肾与膀胱互为表里。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