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省情

陕西省省情

省情概况之陕西省基本情况一、位置面积,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1)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

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平方千米。

(2)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黄土高原、中部关中平原,南部秦巴山地。

(3)陕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兼具沙漠气候特征。

关中平原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

陕南在维度上仍属北方,但是由于秦岭和汉中盆地的影响体现亚热带的气候风貌降水明显,温度叫同纬度地区相对偏高,冬季温暖湿润,有小江南之称、二、主要河流和主要山脉(1)主要河流:延河:渭河:北洛河:嘉陵江:汉江:丹江:(2)主要山脉:太白山:化龙山:首阳山:终南山:华山:白子山:巴山:子午岭:三、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已发现拥有矿产130余种,探明储量的91种。

矿产535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64处,探明储量居全国第1位的有锶、铼、不泥灰岩等9种,居2、3位的有汞、钼、天然气、煤等18种。

全部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超过8.24万亿元,居全国第4位。

(2)能源资源:全省含煤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4。

保有储一1619.6亿吨,居全国第3位。

主要集中于陕北、渭北,以低灰、低硫磷、高发热量为特色。

正在开发的神腐煤田探明储量1400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其灰分仅8%,含硫0.5%,磷0.06-0.03%,发热量66900大卡/公斤,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质动务煤、气化煤。

全省煤炭预测储量达一万亿吨。

天然气储量丰富,榆林地区的气田面积即达200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7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3.69万亿立方米以上。

陕北的石油探明储2.7亿吨,年开采、加工能力100万吨。

(3)有色金属:金堆城钼矿累计探明储量在全国名列第三,钼精矿产量占全国的一半,汞矿储量居全国第二,旬阳县有特大型汞锑矿床数处。

凤县、柞水、山阳的铅镜矿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黄金储量在全国居第5位,号称“金三角”的勉、略、宁三县及潼关、太白的黄金、有色金属是国家重点开发区。

1994年全省黄金产量居全国第4位。

(4)非金属矿:在位居全国前3名的27种矿产中,大部分为非金属矿。

其中水泥用灰岩居全国第1位,长石居第2位。

(5)生物资源全省宜林面积1171.44万公倾,占土地总面积的56.88%。

其中林地83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4.1%。

林木蓄积量3.21亿立方米。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兽类动物约140种,约占全国陆栖哺乳动物总数的30%;鸟类360种,约占全国鸟类资源的30%;两栖爬行动物60多种,占全国13%;鱼类164种,占全国20%;其它珍贵动物27种,占全国20%。

饲养动物有猪、马、牛、羊、驴、骡、骆驼、鸡、兔、鸭、鹅等。

秦川牛、关中驴、佳米驴、同州市都是优良畜种。

奶奶山羊数量居全国之首。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麦、高梁、麻类、薯类等。

全省年开采量在5000公斤以上的经济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生漆资源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核桃居第二痊,桐油居第六位,木耳、茶叶、辣椒干、大蒜等畅销国内外。

中草药近1000种,名贵药材有社仲、黄连、天麻等;演粉及糖类植物225种,油脂杆物305种,芳香植物340种。

全省草地面积353.5以顷,其中人工草场23.9万公顷,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麦、高梁、麻类、薯类等。

全省年开采量在5000公斤以上的经济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生漆资源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核桃居第二痊,桐油居第六位,木耳、茶叶、辣椒干、大蒜等畅销国内外。

中草药近1000种,名贵药材有社仲、黄连、天麻等;演粉及糖类植物225种,油脂杆物305种,芳香植物340种。

全省草地面积353.5以顷,其中人工草场23.9万公顷,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旅游资源(1)自然类:翠华山、嘉陵江、金丝峡、太平山、佛坪大熊猫、周至老县城、浐灞生态园、楼观台、凤县紫柏山、秦林国家地质公园、黄土国家地质公园(2)历史类:大雁塔、小雁塔、西安城墙、半坡遗址、大明宫、西安事变旧址、秦始皇陵、蓝田猿人、法门寺、华清池、黄帝陵(3)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骊山公园、曲江寒窑、陕西八大奇迹馆五、农业、工业与交通(1)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麦、高梁、麻类、薯类等。

全省年开采量在5000公斤以上的经济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生漆资源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核桃居第二痊,桐油居第六位,木耳、茶叶、辣椒干、大蒜等畅销国内外。

中草药近1000种,名贵药材有社仲、黄连、天麻等;演粉及糖类植物225种,油脂杆物305种,芳香植物340种。

全省草地面积353.5以顷,其中人工草场23.9万公顷,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麦、高梁、麻类、薯类等。

全省年开采量在5000公斤以上的经济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生漆资源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核桃居第二痊,桐油居第六位,木耳、茶叶、辣椒干、大蒜等畅销国内外。

中草药近1000种,名贵药材有社仲、黄连、天麻等;演粉及糖类植物225种,油脂杆物305种,芳香植物340种。

全省草地面积353.5以顷,其中人工草场23.9万公顷,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2)主要铁路与公路1990年12月28日,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高速公路———西(安)临(潼)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全长30多公里。

2007年9月28日,(北)京至昆(明)高速,陕西境内西(安)汉(中)高速通车。

郑西高铁、西宝高铁、大西高铁、西成高铁西宝高速、西汉高速、西铜高速、包茂高速(陕西段)、青银高速(陕西段)、福银高速(陕西段)六、人口与民族陕西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

2003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689.5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39.3万人,出生率为10.67‰;死亡人口23.5万人,死亡率。

全省共有45个民族。

除汉族之外,人口超过10万人的有回族,超过千人的有满族、蒙古族、壮族和藏族,超过百人有朝鲜族、苗族、侗族、土族、白族和锡伯族。

七、行政区划陕西省2003年设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80个县和23个市辖区,1602个乡镇,142个街道办事处。

省情省貌之“三陕”——陕北、关中、陕南一、陕北山地陕北山地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

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处,最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

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

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

陕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结绳区域”。

从商周时代起,鬼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氐、突厥、党项、羌、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先后以战胜者的雄姿,走上这一历史舞台,从而演出了一幕幕历史壮剧。

陕北成为华族(汉代以后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与交流的“结绳区域”,在陕北形成了以秦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

秦汉以前,陕北一直是畜牧区。

西汉以后,农耕才大量发展,成为半农半牧区,一直到隋唐时期,陕北南界的黄龙山仍然是农耕区个半农牧区的天然分界线,这种状况在宋代以后才逐渐有所改变。

从陕北地名中可以看出古代民族的地理分布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关中盆地关中盆地南依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高原和秦岭山地之间,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港口。

东西长约360公里。

西窄东宽。

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

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

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

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

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

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

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

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

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

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华县的高塬原,华阴的盂原等,目前已发展成林、园为主的综合农业地带。

三、陕南山地关中以南的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

秦岭、巴山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

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

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

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

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

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

太白山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

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

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间以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地。

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三级阶地。

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为建设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提供了条件。

川陕间的大巴山走向西北—东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高出汉江谷地1000~1500余米,东西长约300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

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

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

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和镇坪等县由灰岩组成的山地,岩芽、溶沟、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地形发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

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

著名的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亚热带资源宝库,也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

省情省貌之全面建设西部强省一、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过去五年最显著的成就是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