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范文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范文

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第1课文化与社会一、考点整合:(一)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即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

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和政治的。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们具有的一种文化素养(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注意: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而人们游山玩水则属于文化活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判断: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2、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例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⑦园林雕塑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例2:(06潍坊)2005年5月,莺都潍坊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

宣传提纲指出,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市民素质的形成()A.离不开社会实践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C.也可以是天生的D.家庭教育最重要例3: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说明()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第2 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考点整合:(一)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2)深远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判断:1、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法选择的。

(二)文化塑造人生(优秀、先进文化的作用) P17-211、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例1、“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割舍不断的感情。

上述歌词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永远不变的例2、长城是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参观者无不为之震撼,并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例3、优秀文化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

这主要表明()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优秀文化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例4、载人航天精神,随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化作我们进一步推动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正激励着亿万人民昂然踏上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程。

这表明()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优秀文化能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例5.下列对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正确的是:文化能()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例6.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由此可见()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美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C.主动感悟优秀文化,能提高人的人文素质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例7、(06聊城)优秀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A.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B.成为心灵的火炬、前进的旗帜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考点整合:(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表现(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多样性的含义: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3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4、尊重文化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3)尊重文化多样性应遵循的原则P33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一个多种文化共存的星球,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例1.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A.国家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D.城乡文化的差异性(二)、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P342、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共4点)P34—35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P36--37(大众传媒:标志、形式、地位)4、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P36(框内)5、文化交流的要求:P38(二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考纲要求):A、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B、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推动各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2004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中法两国元首互访并互办文化年。

例3.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发展文化交流的事实表明A.各民族文化之间差异在缩小 B.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价值观趋同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互相借鉴,互利双赢例4.中法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终极目标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同社会”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含义P39 (不用背)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P39—40(共四点)3、特点:P42(1)相对稳定性(2)鲜明的民族性┅┅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P42如果能┅┅积极作用;如果┅┅阻碍┅┅。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P43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P43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1)关系:P44共三点(2)要求:P44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45(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科学技术的进步C、思想运动的先导;D、教育)例1.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②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③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文化的发展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传统文化一经产生对社会影响久远。

回答3-5题。

例2.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例3.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

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A.①②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例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意为人如果掌握自然规律,就能够使天地万物为人服务),不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C.批判继承,与时俱进D.兼收并蓄,统统拿来二、填空练习:1、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

2、,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的必然要求。

4、文化传播的途径包括。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5、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它包括:A 的继承。

B、的继承: C、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的继承。

6、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

具有。

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8、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A、的更替 B、科学技术的进步C、的先导;D、教育。

高考演练:1.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多样性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C.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2.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作为世界人权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