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课件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课件

高大的白杨树,不知疲倦 地在路旁站岗放哨。
每天一大早,老牛就会在 河边走来走去。
每天一起床,老牛就会悠闲 自在地在河边散步。
沙漠中的仙人掌,在太阳 下生长。
沙漠中的仙人掌,在太阳下 挺直了脊背,顽强不屈地生长。
荷叶下几条小鱼在游来游去。
荷叶下几条可爱的小鱼, 在捉迷藏。
荷叶下几条顽皮的小鱼,在 快活地游来游去。
4、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5、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6、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 在树枝间。
7、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8、微风柔和地爱抚我的脸颊。 9、小溪的水真清啊,清得可见水中的石头、细沙; 小溪的岸真绿啊,绿得像盖上绿色的毛毯;小溪的 物真丰啊,水中小鱼小虾快乐地嬉戏。 10、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 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11、风是调皮的,一会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 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 她们打着旋舞蹈。
、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 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 方式。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 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
它才站起来似的。 ( )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
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
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3、一排排搭石像忠诚的仆人为我们服
务。( )
4、卡罗纳脸色苍白,像是生了一场大
病似的。( )
()
5、白帆好像一张巨大的蝴蝶的翅膀。 () 6、他一动也不动,好像真的睡着了。 () 7、霞光照在地面上,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 8、那棵茂盛的大榕树,真是鸟的天堂啊! () 9、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膀的声音。 () 10、天空中的火烧云色彩绚丽,仿佛一幅 美丽的画卷。 ( )
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 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 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 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比喻
就是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 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 法。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 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窗外,风吹翠竹,沙沙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窗__外__,__风_儿__摇__醒_翠__竹__,__在_窃__窃__私__语_。__________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河__水_在__欢__快__地_唱__着__歌__儿_,__一__路__向_前__奔__跑__。______
小学阶段考查形式:诗歌、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 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 字必须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 相应)。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 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 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 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 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借代
(2)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
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借喻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借喻
(4)“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
借代
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 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类型 : 扩大淹的死夸在穷张泪人水要:里是了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
月亮在云中出现了。
月亮姑娘悄悄地从云彩里 走出来,露出了半个笑脸。
害羞的月亮姑娘,揭开脸上 薄薄的纱巾,展露出迷人的脸蛋。
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蝴蝶在花丛中辛勤地劳动。 蝴蝶在花丛中玩捉迷藏。
岸边的柳树在迎风摆动。 岸边的柳树在向我们招手。 岸边的柳树跳着婀娜多姿的舞蹈。
比喻要贴切——判断下列是否合适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 似的轻快。 (没有相似点)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 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喻体不当)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 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一致,前 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 作老虎,前后不一致)
拟人
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 的思想感情。运用拟人这一方法,可以 使文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使人 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拟人有两种类型:
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种类
例句
赋予语言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赋予动作 小兔子摇摇头,惭愧地低下了头。
赋予神态
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他想到自
5、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
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团团的棉絮

一会儿跑来了 一群吃低头吃草的山羊
;一
会儿 出现一个青面燎牙的怪兽
。(排比句)
延伸阅读
1、六月的天气,时而风,时而雨,时而凉,时 而热,真是变化多端啊!
2、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对你露出调皮的 微笑。
3、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
___一_条__银__白__的_丝__带__缠__绕_在__村__庄__周_围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_天_空__中_有__轮_圆__盆__大_的__明_月__。_\__天_空__中__挂_着__一_轮__玉_盆__似_的__明_ 月。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 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 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 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 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 上“乌鸦”(飞机)成阵。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 人的心蛀得面全非;谎言是一个 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中无法自 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 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借代
借代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 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
常用形式一:部分代整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了船。
常用形式二:特征代整体
非比喻句的“像”字句:
一、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穷人能买得 起汽车。 2、像你身体这样柔弱的人,是干不 了重活的。
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二、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好像想表示感激。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三、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看见 了波澜壮阔的大海。
二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缩小的夸张 :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
超前面的包的夸香张味来:了。
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 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 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1、要求: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2、种类: 正对、反对、串对。 3、作用: 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反问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 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 肯定。 例: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 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鸣叫起来。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弹琴。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平台上开 演唱会。
1、细雨如丝,一棵棵果树在吸收水分。 2、小船猛地一摇摆,差点把我们抛到河里去了。 3、大海里有许多浪花。 4、一大群鸡在稻田里寻找着谷粒。 5、月光照耀着山川和田野。
按要求写句子。
运用比喻时应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 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似。 2)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好比、如、 如同、简直是、宛如、仿佛、像……一样等 等。不是所有像“像”、“好像”、“仿佛” 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例如: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好像在等人似的。
这座房子像宫殿。 (不是) 江上的轮船像一叶扁舟。 (不是)
2、母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地板, 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 吧!”
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四、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 不能像个客人,要像个主人。”
(用“像”来说明一种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 狗,所以有些像狼。”
(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1、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