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2015年承接的是一个处于技术高位的上证指数,且一线蓝筹上升动力明显不足;其次是新股发行节奏、高溢价及注册制对中小板及创业板的影响;三是经济运行在低位及不确定性因素形成的系统性风险。
而2015年投资机遇,依然是依赖于改革推进和政策利好。
“一带一路”、国企改革、自贸区建设等板块将进一步推动行情;二是围绕新型产业,如大数据、移动支付、电子信息、4G、环保等成长性板块所展开的行情;三是新的政策利好推动行情。
在谨防小盘股再次“滑铁卢”的同时,对尚未大涨的二线蓝筹股,则可重点逢低布局。
从中线角度看,逢低买入并持有低估值个股依旧是上上策。
就机会而言,农垦改革、土地流转、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环保等题材,依旧可以逢低吸纳。
2015年,投资者仍应跟随政策面选择个股,“一带一路”、铁路基建低估值个股可以值得关注。
还有就是核能板块,随着一些对外核能建设投资的大单陆续签定,以及国内核电站有望恢复审批,该板块有可能走出一波独立行情。
2015年市场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国企改革、节能减排、T+0交易制度的推出、智能家居、工业4.0、信息安全及产业振兴规划等相关题材。
我们认为,后市的投资风向仍然围绕上述题材展开,同时,在本轮行情中被错杀的成长白马股也会受到资金的青睐。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股市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中国股市现状好好分析一下。
目前,已经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
虽然,中国股市现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反,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现状,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中国股市现状: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理念存在问题,投资者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只采取短线投资行为。
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未来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这使得股票市场的投资能力弱化,出现投机行为过度的现象。
另外,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也较为单一。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到股市十有八九是赔钱的,群众对股市明显缺乏信心。
二、中国股市现状:“政策市”和“圈钱”
中国股市现状用“政策市”和“圈钱”来形容并不过分。
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始终跟着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并不符合市场规律,与西方较为成熟的股市相比差异明显。
另外,企业通过上市“圈钱”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近年来类似“银广夏”等事件对股民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种行为也伤害了众多的中小股民。
三、中国股市现状:制度设备继续加强
8月16日的“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就是股市制度设备继续加强的一个最好说明。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股票市场的内部环境急需改善,相关制度也急需建立和完善,因为依靠法律制度保护股票市场的发展才是正路,行政干预过多只会影响股市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四、中国股市现状:IPO问题不得不说
最近的几年,中国IPO市场一直占据全球首位。
这导致在市场增量资金不足的背景下,A股市场面临着较大的供求压力。
2012年以来,在市场环境不佳等因素的作用下,整个市场的融资节奏明显慢于去年。
同处变幻不定的国际经济形势,A股市场位居全球股市跌幅榜的前列,与中国股市自身发展中的先天不足不无关系。
另外,市场分析人士对中国股市现状的看法是,以6124点为代表的2007年的高点实际上是过去20年以投资驱动增长模式宣告结束的一个标志,2008年底至2009年8月初的小牛市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回光返照”的体现,而2009年8月以来市场不断回落,则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挣扎与新的经济增长点模糊的集中体现,市场持续回落更多地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变化趋势的忧虑。
“中国股市现状”:综上所述,,中国股市的现状是A股市场持续走弱,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我们要对中国股市有信心,同时对中国股票市场现状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股市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找到改进和完善的办法。
只有进一步完善股市投融资功能,强化收入分配功能,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才能增强股市的吸引力。
一、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股票市场存在内幕交易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试行)》规定,内幕交易行为是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
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卖相关证券,或者泄露内幕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相关证券的行为。
可见,内幕交易违反了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侵犯了广大投资者的平等知情权。
同时,内幕交易使股票价格成为少数人利用内幕信息炒作的结果,而不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的结果,最终导致股票市场失去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二)退市规则的执行力度不足
美国的股票市场,股价不论上涨还是下跌,都有股票不断的退市。
美国市场不管是纽约市场还是纳斯达克市场,每年基本上市1 000家,退市1 000家,这是常态,要么至少退市500家。
从我国股票市场退市制度来看,虽然早在2001年2月证监会就颁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但从2001年至今的10多年来,A股市场只是退市了78家公司。
退市的上市公司少并不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就高,许多ST上市公司在面临退市压力时,不是切实提高经营业绩,而是运用违规粉饰手段或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避免退市,结果目前的股票市场上存在许多劣质的上市公司,对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三)“圈钱”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
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就是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提供一个平台,有利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投资回报的空间。
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却扭曲了证券市场的这一基本功能,把股票市场视作自动提款机,对募集资金滥用,如随意放弃或减少原来拟定的投资项目而去投资新的项目,或者资金闲置不用等。
上市公司的恶意“圈钱”行为只是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饥渴症”,却大大降低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导致再发行后长期业绩的下跌,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经营和长久发展。
二、完善中国股票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一,应该完善证券法的相关条款,使得经济处罚大于内幕交易行为者所获得的利益。
第二,清晰界定内幕交易行为的民事责任,明确赔偿标准,增强监控内幕交易行为的主动性。
第三,目前,内幕交易行为更加隐蔽,而内幕交易行为相关的法律规定内幕交易行为由控方承担举证责任,使得民事诉讼的难度大为增加。
为此,建议应由内幕交易行为的辩方进行举证,以减少监督成本,力争打击更多的内幕交易行为,保
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二)加大退市制度的执行力度
缺乏有效退市制度的股票市场,引起某些垃圾股变成“不死鸟”,使得壳资源往往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炒作的不正之风充斥股票市场,使得理性投资难以得到该有的报酬。
就目前来看,一个多元的退市制度已经建立,主要就是执行的问题。
上海和深证券交易所都必须严格根据退市制度的规定,对达到退市标准的上市公司真正实施退市程序。
此外,证券交易所还应强化对恢复上市公司的审查力度,防止通过财务造假等手段以逃避退市的命运。
(三)严格限制融资圈钱现象
首先,应尽快完善现金分红制度。
上市公司融资或再融资时,只在招股书承诺分红是行不通的,应清晰规定分红回报率,如上市公司3年内现金分红率不可小于其可供分配利润的一定比例等,不符合要求的应限制其再融资,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其次,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现有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尚不健全,表面上融资方案需要召开股东大会进行决定,实际上却是由于中小投资者没有发言权,最后由大股东和管理层拍板决定,为公司的融资圈钱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可见,圈钱的行为得不到制约,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