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平击发球实践课教案
执教者:张明华学校: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上课年级:高三(3)学生人数:42人
教学内容:乒乓球正手平击发球课次:第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乒乓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并说出正确的正手握拍法及正手动作技术要领。
2、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正手平击发球动作技术要领,在乒乓球实练中尝试运用所学技能。
3、激发和培养学生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兴趣,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
重点
垂直上抛击球时机教学
难点
全身协调用力
课的
顺序教学内容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及要求
组织队形
运动负荷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准备部分
8’1、课堂常规
2、导入
3、明确内容、
目标
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和
学习气氛
1、教师提前到达上
课地点,指定集合地
点,鸣哨集合。
2、教师布置学练任
务,引导学生进入情
景,激发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3、向学生问好。
1、快、静、齐,
精神饱满。
2、向老师问好。
3、学生听口令完
成。
2 小
4.走、慢跑(抢
占高地)游
戏
热身,培养
学生的反应
能力
1、教师口令指挥。
1、各小组围绕
小垫子按蛇形慢
跑,结束后以四
列横队站立。
2 中
2、调整队形。
2、明确要求,统
一行动。
3、激发学生练习兴
趣
5.模仿奥运项
目操
(1)划船
(2)击剑
(3)高尔夫
(4)举重
1、充分活动
身体各关节
2、学生热情
高涨,模仿
教师动作,
鼓
励自己认真
完成。
1、教师口令指挥。
2、带领学生做球拍
操
1、要求:个性张
扬,充分活动。
2、学生积极参
与练习
3、认真模仿教
师动作。
4、要求动作准确
到位。
2
4×
4×
8
一
般
基本部分32’1、球性练习
(1)球拍托球
走、跑练习
(2)正面垫球
(3)两人一组
隔小垫子接打
乒乓球练习
1.通过各种
方法熟悉球
性
2.激发学生
对乒乓球学
习的兴趣
1、教师口令指挥
1、认真听教师讲
解并按要求完成
任务。
2
30
30
10
|
12
次
小
2、引导学生用不同
的方法练习球感
2、练习时注意安
全
3、参与学生一起练
习
3、学生之间相互
鼓励
2、握拍法了解初学者
乒乓球握拍
方式并能准
确快速的握
拍
1、教师讲解握拍方
法并引导学生较好
的掌握
1、按照教师讲解
认真完成并能及
时向老师提出问
题
1
2
|
3
小
2、教师巡回指导。
2、服从老师的安
排,积极与教师
互动
3、学习乒乓球
正手平击发球
动作技术要
领:
(1)准备姿势
(2)后摆引拍
(3)挥拍击球
1、初步了
解乒乓球正
手平击发球
动作
2、并能说
出四步骤的
动作要领
1、教师讲解示范,
组织学生按顺序进
行练习
2、纠正学生在练习
中的错误
3、培养学生的兴趣。
4、口令指挥学生练
习。
1、注意力集中
听教师口令,认
真完成分解动作
和完整动作
2、仔细观察示
范
3、理解重点并
回答教师提问
4 30 中
4、两人一组
徒手练习
体会挥拍蹬腿
转腰
1、体会挥拍
腿部蹬转和
腰部用力
2、通过辅助
练习培养学
生对乒乓球
的兴趣
1、教师讲解示范并
强调注意安全
2、引导学生进行挥
拍蹬腿转腰练习
3、提示学生按要求
完成教学任务
1、认真的听老师
讲解练习方法,
并尽量了解。
2、2人一组练习
挥拍蹬腿转腰,1
人练习1人帮助
纠正,然后轮换
2
6
|
8
小
5、两人一组上台练习1.体会击球
点
2.较好的控
制手腕并能
协调用力
1、教师讲解示范动
作要领。
2、巡回检查、纠正
学生的错误动作
1、听讲,明确要
求,
2人一组互相练
习,互相评价。
3、接受教师指
导。
2
6
|
8
小
6、教学比赛1、在实练中
巩固乒乓球
正手平击发
球动作
2、较好的找
到击球点
1、教师用形象的语
言引导学生参与练
习。
2、请出4位同学做
出四步动作定型,教
师进行连贯动作展
示,学生进行点评
3、布置任务,巡回
指导
1、学生了解要
求,积极参与
2、在实练中发展
学生身体协调
性,控制击球的
能力。
3、学生之间能互
相帮助,相互纠
错
4、听信号,积极
投入比赛。
5
16|
18
中
7、身体素质:跨越障碍跑1.提高学生
的下肢力量
2.培养学生
团结协作的
集体主义精
神
1、讲解游戏规则
2、口令指挥学生起
跑并强调注意安全
1、学生听教师的
口令起跑并有序
完成
2、并注意安全 2
2
|
3×
25
米
大
结束部分5’1、放松
2、小结
3、收还器材师
生再见
在愉悦的气
氛中是学生
生理和心理
得到放松
1、组织学生随着音
乐放松练习。
2、小结本课内容。
3、师生再见
1、听音乐,教师
示范提示学生随
音乐放松。
2、师生再见。
3、回收器材。
2
2
|
3
小
场地
器材
乒乓球拍及乒乓球若干小垫子16个音响一套
预计效果练习密度:50%左右平均心率:110次/分强度指数:1.3左右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