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概况及设计说明

工程概况及设计说明

公共建筑合肥政务文化新区:本设计以“新城市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以全肥市城市总体规划为设计依据,提出一个实际的、具操作性的设计方案,力图在中国树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典范。

设计主题为:合理地保护土地、水源和空气。

在规划中根据不同地段,设计了4种开放空间模式:城市防护林带、公园、花园和广场,提供多样化空间,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并形成一个更适于步行者及非机动车使用的自由流动的网络系统,将该片区提升为一个人性化的生活空间。

本方案还考虑地区发展的进程,为促进该地区与周边区域的多层次交流,建立绿色通道系统。

该系统由两种交通方式组成:区域边界的水上交通系统及片区内部的轻轨电车系统。

这些交通系统设计建立了便捷的中转模式,通过高效、节能、清洁的轻轨系统及便捷的水上交通系统,以满足不同使用群体的出和需求。

在设计中,通过多样化的开放空间,展现城市本身多层次的文化内涵;通过完善的游泳设施,为当地居民及来此游泳的人们提供更子的服务。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本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创造一个生态的、易于维护的城市绿地空间系统,生机勃勃、空气清新,具有现代感、气魄宏伟。

绿地规划系统以中心湖面及南北绿轴为核心,多个城市绿地公园做点、线、面的补充。

水系网络由绿地系统所围合,在区内与周边建筑形成的大型城市休闲绿地空间隔,确定不同的主题公园,使城区各个开放绿地公园各有特色,为旅游及休闲项目带来生机。

景观规划的组成部分:1个娱乐公园,8个主题公园,中心水轴、绿轴,城市空间,城市街道开放空间,3条大型城区边缘休闲绿带。

水轴与绿轴:中心水轴是合肥政务文化新区的重要景观,贯穿整个城区;依地形设置天鹅湖和瀑布、文化公园、中心大型人工湖、水浜湿地走廊、环湖休闲。

天鹅湖是自然水轴和商业绿轴的相交点和规划中心,展现合肥政务文化新区的文化气息和现代气息。

天鹅湖绿地:设计一现代的临水广场,结合自然地形,把湖水引入广场内,在广场中安排室外茶座、小型码头、绿地草坡和人造沙滩等,运用地形、种植、水系、道路产生步移景景异的效果,同时点缀特色树木、园灯、坐椅和小型雕塑,塑一个开阔的湖岸空间。

绿岛平面:是自然休闲的湖边活动场所,以自然风格为主的水边公园。

充分利用地形,有机组合各种休闲设施,最终达到身在其中,放松身心的效果。

天鹅湖瀑布:有意把瀑布雕塑化,以几何的叠加的、理性的划分强调秩序美、数学美,中间以天然的枯石构成强烈的视觉反差。

整个设计富有张力和未来主义色彩。

生态园瀑布:主体为不锈钢,以波浪形式叠加向前,形象地对瀑布流向加以表现。

阶梯状的流水面设计,使跳跃的流花形成一道白色水景观;以高压喷水作为背景,采用各种形式展现姿态各异的水形,丰富了瀑布内涵。

石家庄火车站、文化广场石家庄火车站——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的东部,区域总面积33公顷。

规划范围包括石家庄火车站、石家庄公交总站和一个承担着石家义无反顾全市邮政包裹处理职责的邮政大楼;所临的中山西路是全市最繁华的商业一条街,素有石家庄的“王府井”之称。

因此,火车站区域的规划关系到石家庄市的形象,是石家庄的“客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规划中,从用地功能构成、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和绿化景观四个方面提出了修建性设计概念,用以指导火车站地区的改造设计。

在交通改造上,以实现人、车协调有序,高效的交通环境为目标;将建设质量较差的低矮民居改造成为景观商业建筑群,提高该地块的商业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在绿化景观上,近期考虑以火车站与客运站前的广场作为提高火车站广场周边环境质量的景观核心,创造适合人居城市的步行空间。

用景观绿化将自然引入城市中心,使自然与城市融为一体,发掘本土文化塑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意在再现石家庄的历史肌理、文化肌理、城市肌理,创造怡人的生态环境,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目标的实现。

石家庄文化广场——位于石家庄东开发区,规划以简洁的设计手法强调广场空间文化内涵的导向性及探索推动性;以简洁的构成区块式分割有限的城市空间;抽象线性划分及地方特有文化元素,体现文化的多元及丰富性。

引领市民发现新科技、新思维、多彩空间隔,创造亲地、亲绿、亲水、亲子、亲和空间,让人们逐步感受到空间的艺术性,打造崭新的石家庄城市形象,体现开发区新、奇、特的特点;设计重休闲、娱乐空间的设置,强调舒适怡人空间的构筑,在城市中开辟生态、自然庇护所;以先进、发展构成宇宙要素的恒星孵化场概念统领设计思想,采用超前空间构图形式,容纳文化的多彩性、高新性及人类生活需求的多元性,创造超现实主义科技文化广场。

柳州鱼峰区政府办公楼主体建筑--政府办公楼本身呈现一道弧形,向内收拢,具有“内敛外聚”的含义,象征区政府“广纳人才,廉洁奉公”的精神;依据风水学的原理,结合当地地形,将这种精神融入环境中。

政府前广场,水自右边山岩流出,在广场正前与水中喷泉融汇,内聚至右侧形如“袋”状的宁静水面,比喻着外来资金和人才如“吉地之水”源源不断地融入本地,营造一个既具有优美景观,又蕴含风水原理的政府大楼前广场环境空间。

该处场地并无绿地的隔离,而直接亲近水面,更增强了其亲水性,符合传统风水学原理。

故谓之“风水”,“亲水亦即亲民”体现了政府亲民纳贤的开放精神。

简而言之,风水融入环境,环境体现风水原理。

本案不仅利秀景观元素为政府办公楼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办公环境,更为当地政府预示了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顺德文化中心设计对策:桑基鱼塘的传统1.“水生地”、“地生人”设计思路的延续。

2.根据“文化四馆”建筑定位圆心在新城区中轴线上的弧线展开景观设计的面局,使建筑室内外的空间以及建筑北面已有的德胜广场在空间结构、功能上达到了和谐统一。

3.用理性的设计手法和现代的景观元素为“文化四馆”提供了一个和谐的背景。

通过其意境增强了建筑的感染力,用现代景观诠释了“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

4.结合生态,以人为本。

5.以建筑、环境为背景,加上尺度怡人的城市公共艺术品,产生精彩的全局效果。

青岛城阳中心行政区本项目的设计重点主要有:1.广告牌:设计原则为主次干道双层布置,其视线针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辆;同时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带上居中按垂直道路方向布置,视线对象为行驶中机动和非机动车辆;而在支路上则只按前一种形式布置,信息发布栏布置在主干道的重要交叉口。

2.城市设施系统:布局简洁大方,并方便人们生活和有利于管理和单元化推广,设计出5种平面组合类型;A报亭、电话亭、垃圾箱、坐凳、灯具组合平面。

B鲜花店、冷饮店、垃圾箱、坐凳、灯具组合平面。

C饮水机、电话亭、坐凳、垃圾箱、灯具组合平面。

D冷饮店、报亭、电话亭、垃圾箱、灯具组合平面。

E饮水机、自动售货柜、电话亭、垃圾箱、灯具组合平面。

分别依据需求程度和合适服务半径布置。

3.城市休闲活动场所:布局合理,有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城市环境的优化,包括咖啡厅、户外酒吧、中西餐厅、精品店、儿童街头活动区、成人健康活动区、休闲棋牌活动区(亭、花架、膜构架等场所)。

4.公共卫生间:布局合理,并有一定隐蔽性,建议采用装配式卫生间,并依据需求程度组合为双人式或多人卫生间,其导向性由指导牌提供。

5.停车场:景观式停车场,分为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放处,停车场都在原各单位院内,考虑到了出行的方便性设置了两种自行车停放设施。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南航基地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南航基地位于广州市北面,花都区与人和镇交界处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内,由航空配餐区、办公区、服务区、货运区、机务区组成;其中航空配餐区、办公区、服务区位于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南面,货动区、机务区位于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北面。

环境景观是新南航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地功能与形象的外延。

它包括景观形象、环境生态、交通组织等方面。

良好的环境景观对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对外形象、企业的工作效率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设计构思:生态化: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有机地组织绿化配置、水体设计,使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改善。

个性化:体现“南方航空公司”的企业特色,与南航的企业形象形成有机的联系;同时,保持与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在城市空间形象上的整体关系,做到“整体协调,局部变化”。

园林化:运用环境设计手段,创造优良的景观形象,建设高品位的景观环境,塑造多层次的外部空间,形成统一协调的美学效果,建设生动、丰富的工作环境和怡人的空间尺度,形成和谐的城市景观现代化:、体现航空企业现代化的特征,体现时代特点,满足现代化企业对功能、景观、技术等方面的要求。

2.设计主题:航空企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企业,南方航空公司又是我国三大航空公司之一,并以其优良的服务、现代化的管理、精良的设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随着南航基地在新机场的建成,为南方航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广州市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案将“城市的翅膀,南航的骄傲”作为设计主题,并结合“生态化、个性化、园林化、现代化”的设计构思,使南航基础的环境景观设计能为南方航空公司的发燕尾服产生良好的效应,为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增添亮丽的色彩。

广州天河软件园广州天河软件园高塘新建区孵化中心,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创造了一个精英聚集的绿色硅谷,建设项目由孵化区、商业服务区和管理区组成。

在功能布局上,该区域由生态走廊及次级生态走廊分为三大块,每大块都呈扇型延伸至绿争环境中,形成整体向心布局;每座半岛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包括孵化区、商业服务区及管理中心区。

生态水系贯穿整个园区且与生态走廊垂直分布。

园区设计布局上分为三大组园;孵化组团,商业服务、管理中心组团和会展中心组团。

孵化荀整个园区的核心建筑组团,格局灵活可变,能够适应各种规模中小型企业的需求,利于灵活的开发模式;面向中心绿化区的科技文化广场是与孵化区交相辉映的另一组团,紧临西侧入口的景观轴线,前面是三叠泉水的前广场,背面是生态水系,与中心生态绿化带组合得自然有序。

扇型场、入口场组团建筑则是园区另一独特景观设计,管理中心顺水而建,建筑形体直达水面,与自然融为一体;相对会展中心围合成扇形入口广场,在不对称中达到均衡。

在生态布局上,设计也体现了绿色硅谷的意念,形成了一个具有磁场凝聚力的生态系统,由生态核(中心绿化广场)、生态走廊(主轴线通道)、次级生态走廊(散步道)、生态水系、组团绿地及庭院和室内绿廊组成。

生态核位于中部,采用拟自然设计;生态走廊由生态核向外辐射,将生态功能导入各地块;次级生态走廊则呈网络状延伸至每幢建筑。

本方案立足于以人为本,将科研创业区中心生态绿带紧密结合,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心生态绿带的价值,而且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办公空间。

研发用房组团的规划,建筑单体的灵活组合,创造出了一系列怡人生动的户外空间,而这些人性化的场所又与生态绿带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