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章_有机光化学反应

第12章_有机光化学反应


但由于高激发态分子寿命很短,所以有实际意义 的只能是能量较低的几个激发态。尽管如此,这 些激发态所处的能量位置仍高于好几种反应通道 所需的活化能,故造成其反应复杂性和多样性。 ③化学平衡 热反应的平衡状态是热力学性质, ( )T,P→体系G<0。光反应的平衡与光强度相 关,不少光化学反应使体系G>0。 ④能量的提供 与加热一般只是提高分子运动的 平均能量不同,给定波长的能量可比加热所能提 供的能量大得多,可使处于基态的电子跃迁到内 能很高的激发态,因此有机分子吸收光后所具有 的能量足以使共价键断裂而引发化学反应。
200nm
2.光化学反应的途径 途径1 分子吸收光子→到达激发态→在与基 态势能非常接近的地方回到基态→生成另一 种基态结构并随着基态势能面到达产物—— 非绝热光反应或热基态反应。 途径2 分子吸收光子→到达激发态→随激发 态势能面到达产物的激发态→给出一光子→ 回到基态——绝热光反应。如果通过热化学 方法产生激发态分子——化学发光过程,或 黑暗中的光化学。
§12-1 有机光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一、激发态 1.电子激发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有机光化学反应都 是通过→*,n→*跃迁进行的,但利用光敏 剂,在可见光下也能发生。 2.激发态的多重态 激发态的多重态是指在强度适当的磁场影 响下化合物在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中谱线裂分 的数目,即电子状态的多重性M。M=2S+1 (S:体系内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 。
分子光化学是一门描述分子吸收光子所引 起的物理与化学变化的新兴分支学科,涉及由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复杂过程的研究。有机光化 学是光化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Hammond成 功地将光化学方法运用于有机反应机理研究; Woodward-Hoffmann规则广泛应用于光化学周 环反应,Porter创立闪光光解法并将它应用于激 发态演变的瞬时初原过程的研究,这三个关键 理论方法的问世推动了20年来有机光化学迅速 的发展。
甲醛分子:n→*
(2)对称禁忌跃迁 属于此类跃迁的分子都 有对称中心,分子轨道通过其对称中心进行反射。 位相符号未改变:对称(g),位相符号改变: 反对称()。从→g或g→的跃迁是允许的, 例如:乙烯分子的→*;从→或g→g的跃迁 是对称禁阻的。
+

+

+
× -

* (g)
+
× -
换与 能外 量界 交
)
非非 辐辐 射射 去释 活放 法
等 能 过 程
内部转化(IC, conversion):某个 状态向具有同样多重性的另一个状 态间的转化,是等能过程。如S2→S1。
不回到基态
( )
系间穿越(ISC, intersystem crossing): 由一种状态转换为具有不同多重性的 另一种状态,也不损失能量。如 S1→T1。 分子内
虽然高温加热也能提供较高的能量,但常 会引发许多副反应使化学过程更为复杂,所以 激发态的反应应以光照为宜,而基态进行的反 应可以加热方式引发。 在近20年来有机光化学的迅速进展之中, 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反应的研究尤为广泛:光 诱导的周环反应(环加成、电环化、-迁移及 类似的单线态氧反应),单电子转移反应, NorrishⅡ型反应以及重排反应。高能量的光活 化分子特别适宜于具有高内能的小环、多环及 笼环有机分子的合成,这往往是传统合成反应 所难以实现的。
2.电子激发禁忌规则 (1)自旋禁忌跃迁 自旋守恒的激发过程是 允许的,例如: S0 → S1和T0 →T1;不遵守选择 定则的跃迁不发生或发生的几率很低,例如: S0 →T1,若要实现可经由S0 → S1 →T1,通过电 子自旋反转。
(πCO )2(nO )1(π*CO )1 S0 S1 : (πCO )2(nO )2(π*CO)0 S0 S1 (πCO )2(nO )1(π*CO )1 T1
二、加成反应 例1 单线态烯烃与基态烯烃之间的立体专一性 协同加成反应:[2+2]环加成
Ph + O
例2 三线态敏化加成反应

Ph
Ph
hν O
Ph
+
+
+CH CH
三、重排反应 例1 双自由基的1,3-迁移重排
CH2 Ph hν Ph C O CH2Ph O PhCCH2CH2Ph CH2 C O CH2Ph
M=1→电子自旋配对→单线态(S)→大 多数基态分子(O2例外)。 M=3→有偶数个未成对电子→三线态(T) →顺磁性物质。 基态分子的电子能量最低:S0和T0,光化 学中一般研究的是能量最低的激发态S1和T1。 二、电子激发的选择定则 1.Hund规则 电子的稳定排列是具有最大的自旋多重性, 即三线态比单线态能量低:电子自旋平行→排 斥作用小→能量低。
激发态和基态转变图解
2.化学反应过程 (1)单分子光化学反应 由T1或S1自身发生变 化,与其他分子无关的反应。例如:光解、激 发态本身的异构化和重排等反应。 (2)双分子光化学反应 一个处在T1或S1的激 发态分子和一个基态分子之间的反应。 3.敏化作用和猝灭作用 (1)敏化作用(sensitation) 一个激发态分子D 将其激发能传递给一个基态分子A,D自身转化 为基态分子,A转化为激发态分子的过程。化合 物D称为光敏剂。 在紫外光照射下不能产生T1 的化合物可借助光敏剂进行光化学反应。
①反应活化能 在基态情况下,热化学所需活化 能来自分子碰撞,靠提高体系的温度可以实现, 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大;光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 靠吸收光子供给,分子激发态内能较高,反应活 化能一般较小,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只 要光波长和强度适当,大多在室温或低温下能发 生。 ②反应结果 二者产物种类和分布不同。热化学 反应通道不多,产物主要经由活化能最低的通道。 光化学反应机理较复杂,分子吸收光能后处于高 能量状态,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过渡态和活性 中间体,得到热反应所得不到的某些产物。
3.光化学反应的过程 光化学反应可明显的被分成初级过程和次 级过程。初级过程中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 →成为激发态分子→ 解离后生成各种自由基、 原子等中间体→引起次级反应→生成各种产 物。 4.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因素 (1)光波长及光源 决定被激发分子形态和 可能的断键位置 (2)光的辐射强度 决定光化学反应的速率 (3)溶剂 影响液相光化学反应
Ph
H Ph
Ph H
H
H Ph
扭转的P(perpendicular)式状态(S1)
烯烃的Z/E异构化过程
11
光敏剂引发反应:经三线态。所用光敏剂不同, 其三线态的能量不同,光稳定状态时异构体含 量不同。
(C6H5)2C O S0 (C6H5)2C O* S1
ISC
(C6H5)2C O* T1 287kJ/mol
1.光物理过程
荧光去活(hf, fruorescence):由 激发单线态发射产生,例S1→ S0 , 为自旋允许。 磷光去活( hp, phosporescence ): 由激发三线态发射产生,例T1→ S0, 通常出现在波长比较长的区域,为自 旋禁阻,其过程很慢。 分子内
回到基态
( 辐辐 射射 去释 活放 法
第十二章
有机光化学反应
内容提要
§12-1 §12-2 §12-3 §12-4
有机光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烯烃的光化学 苯化合物的光化学 羰基化合物的光化学
光化学就是研究被光激发的化学反应。在光 化学反应中,光作为化学变化的能源,反应吸收 光能而得到活化,经电子跃迁变为激发态 (excited state)。激发态形成后开始引起反应。 因此光化学反应之所以能进行,就是已被激活的 分子具有较高能量,在相互作用下逐步发生化学 键的断裂或连接。 光化学与热化学的共同点 二者都属于化学领 域,可用同样的一些基本理论来考虑和表述反应 模式:
§12-2 烯烃的光化学
一、顺反异构化反应 例1 光引发反应:经单线态
H C C H H H
313nm
H
C C
H
H 光稳定化状态(photostationary state) 93% 7% 2280 16300 0.3 0.5
Ph H
Ph H
Ph H
278nm
Ph H
H Ph
294nm
Ph H
作为光敏剂应具备的条件 自身能被光辐射激活; 在体系中要有足够浓度,能吸收足够量的光 子,且比反应物吸收得更多、更有效率; 能把自己的激发能量传递给反应物。 Wigner自旋守恒规则 两个分子经能量传递 后,自旋电子的数目保持不变。 能借助光敏剂进行光化学反应的条件 光敏剂T1 能量高于受体,并有足够长的寿命完 成能量传递; 受体S1能量高于光敏剂; 光敏剂与受体吸收光不在同一波段。
(C6H5)2C O* T1
Ph H S0
H Ph
芘( 201kJ/mol) 为敏化剂,顺 式比例:92%
Ph H
Ph H P
(C5H6)2C O S0
205kJ/mol
Ph
T1 240kJ/mol
Ph H
59%
H
例2
O O hν
例3
Ph H Ph H Ph H Ph H Ph H H Ph
(2)猝灭作用(quenching) 一个激发态分子 C发生了去活化作用,即在能量的传递过程C从 光得到的激活能量未来得及发生光化学反应, 就被另一种分子B夺去,B不进行光化学反应, 而是通过其它途径将能量散失在周围环境中。 化合物B称为猝灭剂。 C(T1) + B(T0) C(S0) + B(S1)

例1 萘通过二苯酮的光敏化作用产生三线态
Ph2CO(S0) hν Ph2CO(S1)
ISC
Ph2CO(T1)
Ph2CO(T1) + C10H8(S0)
E S1 S1
Ph2CO(S0) + C10H8(T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