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日常语言中称谓语的变化及动因

汉语日常语言中称谓语的变化及动因

2011.09学教育67和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其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驱力。

Krashen 指出动机可以影响外语学习者的成绩、毅力和课堂表现。

学习动机愈强烈,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过程就愈轻松,语言认知就愈快,知识内化程度就越高。

Arnold 把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二者对学习均有利,但后者促进作用更大,尤其有利于长期记忆。

研究也表明,内在动机对于行为的内推作用要强于外在动机,因为内在动机的内推作用维持得更为长久(Brown ,1990)。

第三,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们对取得成功的把握程度和积极信念。

自信心是进行大量口语练习的重要前提,也是攻克口语瓶颈的积极情感因素。

拥有较强自信心的大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即使说错了,仍不会丧失自信心,而是更加努力地抓住机会练习口语。

反之,自信心较弱的大学生,本来就担心自己口语得不到大家的肯定,然后犯了错误就更加害怕再次上台练习口语,因此放弃了很多可以帮助提高自己口语的机会。

久而久之,前者的口语能力进步会很快,后者的口语能力仍然是一点进展都没有。

四、提高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1.加强词汇记忆我们知道一切记忆都是有规律的,我们在记忆英语单词过程中,自觉遵循记忆规律,单词的遗忘是可以克服的。

我们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常用词汇以及词汇的搭配。

由narrow 想到wide ,由long 想到short ,这是一种利用对立联想的记忆方法。

利用归类法联想效果也很好,如我们可以把表示学习用具的“pen,ink,pencil ”等放在一起进行“批量”记忆。

2.进行英语口语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突出的负作用是造成应试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

语言是有声的符号系统,语言是用来为人类交流的。

四六级考试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是为以后社会发展而服务的。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教育部于2005年初正式发布了四六级考试改革举措。

我国的英语教育制度的改革应该推行口试先行的改革。

口试先行的含义就是在举行四、六级笔试之前首先进行口语测试。

口语测试及格的考生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记入最后的总成绩。

五、结语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都表明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告别“哑巴英语”势在必行。

而大学英语口语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这个工程需要师生的配合,需要学者学的坚持,需要技巧,更需要学校与社会的重视。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教授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用语言交流的能力。

在掌握了英语口语学习方法后,学生学的不再是“哑巴英语”,真正使学生听、说、读、写,译得到全面的发展。

真正的口语交际能力只能在语言环境中实际掌握,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就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这种环境,不仅要求有口语地道的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条件,巧妙地安排各种习得活动,让学生在课上学有所获,最终学有所成。

2011.09学教育68影发烧友”,“钓鱼发烧友”。

[3]在如“狗仔队”(pararazzi ),原意为“追踪摄影队”,现港台一带多用于指称窥探公众人物特别是影视歌明星的私生活的记者,属贬称。

[4]总之,随着改革开放和内地与港台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不断有港台话涌入内地并被普通话吸收。

这些都反映了新潮流、新事物和新观念。

第二,词义的扩展。

词义的扩展也称为词义的泛化也是称谓语变化的一个方面。

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以及交际和具体语境下现实指称的需要称谓语在交际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泛化。

称谓语的泛化是指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扩大称谓语的指称范围和语用范围,以达到促进交际的目的。

[5]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即用亲属称谓语指称非亲属称呼对象。

亲属称谓语泛化是称谓语泛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亲属称谓语的涵义和指向。

例如:“嫂”的意义被泛化为“年龄不大的已婚女性”;另外,自从出现了“下岗”这个概念后,“空嫂”、“邮嫂”、“送饭嫂”等“X 嫂”纷纷出现在报刊杂志上。

“嫂”除了她本身具有的理性意义外,又增加了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善解人意、成熟明达的文化含义,而且专指下岗再上岗的女工,词义有所扩大,反映了人们对下岗女工的同情和尊敬。

用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特征的称谓语指称不具有这种社会关系特征的人,是社会称谓语的泛化。

随着满大街美女的涌现,称谓语“美女”也悄然走红。

“美女”指美貌的年轻女子。

其传统用法是复合词,而今流行的“美女”是复合式偏义词,偏重“女”而不是“美”。

如今,“美女”迅速走进各个领域,如“美女作家”“数字美女”等。

这一词汇不断出现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但是其合理性更值得人们的思考。

第三,亲属称谓的简化。

亲属称谓语主要在具有亲属关系的人之间使用。

亲属称谓作为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亲属称谓语也会随之产生相应的发展变化。

其变化形式或由简趋繁,或由繁趋简,可能封闭,也可能象外扩张。

现代汉语口语中亲属称谓语最引人注意的变化是系统内部称谓语逐渐减少,关系日趋简单化。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是对古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的继承和发展,而后者是以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为基础的。

中国传统的社会是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社会,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相当复杂,等级森严,长幼有序。

从而造成汉语亲属称谓语名目繁多,年龄辈分清晰,严格地区分直系与旁系。

[6]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亲属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减弱,现代汉语称谓语正在趋于简化。

根据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现代汉语中130个常用亲属称谓语中,65%程度不等地指称范围缩小,使用场合减少,使用频率降低,整个系统呈现出简化的趋势。

例如:“堂、表”亲属称谓语逐渐简化为省掉“堂、表”等成分,与其他非堂表称谓语相同。

古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亲疏分明,关系繁复,注重区别是汉民族传统的社会结构、生活特点和强烈的家庭观念、等级观念在语言中的反映。

随着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家庭观念、等级观念逐步淡化,社会意识逐渐增强。

此外,亲属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作用减弱。

在生产生活人际关系高度社会化的今天,亲属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已不再那么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社会化为特征的各种同事战友上下级雇主与雇员等关系。

因此,亲属称谓语系统趋于简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也使我们的语言日趋丰富多彩。

第四,外来称谓语的蓬勃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语词汇涌入了普通大众的生活,外来词语正不断地冲击着现代汉语。

在这些词汇中,一些是直接照搬过来的外文,另一些是音译、意译或音意结合的词汇。

例如:“DJ ”(电台流行音乐唱片节目主持人)、“MBA ”(工商管理学硕士)、“MPA ”(公共关系管理学硕士)、“fans ”(对某一事物特别着迷的人)、“hacker ”(黑客)、“DINK ”(丁克家族)、“white-col-lar ”(白领)、“blue-collar ”(蓝领)、“gold-dollar ”(金领)等。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上述变化发生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是在我国从社会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产生的,体现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强,也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外来词语一定会更多地进入到现代汉语词汇中。

[7]三、变化动因语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是表达思想、传达信息的基本媒介,它包含了极为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文化内涵,语言的变化取决于文化、社会、教育、信仰、年龄和性别等诸多因素。

[8]当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时,语言会毫不犹豫地随之发生变化。

同时,语言作为人们思想的载体,又能最敏感最直接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这些状况和思潮。

社会生活变化时,反映这些变化的词汇就会消失、转移,词义发生扩大、缩小,语义发生引申或产生一些新的词汇来表现这些新事物、新现象。

称谓语作为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十分敏感开放的词汇,通过对称谓语的变化的研究,人们能更直接地了解到一个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轨迹。

影响人们语用变化的因素既有语用方面的因素,又有社会方面的因素,二者也制约着称谓语的变化。

第一,法国语言学叫,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丁内提出了“语言经济原则”。

[9]他认为:交际和表达的需要始终在变化和发展,这促使人们采取更多、更新、更具特色的语言单位,而人们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惰性则要求在语言中尽可能减少大量的消耗,使用较省力的,已经熟悉的或习惯的语言单位。

受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人们在语言选择上总是趋向于简洁的表达方式。

第二,社会变化促进称谓语的变化。

改革开放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更打开了国人的思想。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正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

在中国与世界的交融过程中,语言的交融与变化也处在历史的新高。

语言虽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反映社会状况的变化。

“语言是人类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体系中最典型、最熟悉的符号体系。

人类对于这个符号系统赋予意义,并以代码的形式使其秩序化;或遵照代码解释讯息,创造超越代码的讯息以修正原有讯息,创造新讯息。

”[10]现代汉语称谓语在演变过程中的不断自我修正,正是中国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迅速发展的真实体现。

日常用语的变化直接体现着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文明的进步,更多的新词语会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新词语的调查和跟踪,无论对语用学、词汇学,还是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都具有宝贵的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