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与现实意义

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与现实意义

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与现实意义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交流日益频繁,特别在加入WTO之后,我国贸易形势一片向好。

然而,作为东亚距离最近的邻国,我国与日韩两国之间始终存在许多贸易问题,“中日韩自贸区”议案一直未实现突破性进展。

今年5月底,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再次将这一课题提上日程,使我们再次看到建立自贸区的曙光。

本文借此契机,站在我国角度对近年来中日韩三国贸易格局作出分析,并对未来“自贸区“的构建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中国,日本,韩国,自贸区5月22日,中日韩三国峰会在东京召开,会后三国宣布将在2011年内完成建立自由贸易区(FTA)谈判的官产学联合研究,争取2012年启动谈判,努力在2011年内完成三国投资协定谈判。

这意味着中日韩三国自贸区的研究进度将提早完成,自贸区建设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那么,我国与日韩两国共同建立自贸区意味着什么?而其中又面临怎样的挑战?这些势必成为未来我国外贸经济需要思考的问题。

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分析近年来我国与日韩两国整体贸易走势。

一、中日韩贸易形势总体平稳近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总体态势良好,贸易总额逐年增强(如图1),特别在2011年加入WTO之后,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由2001年的5096.5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29729.2美元,翻了近6倍。

尽管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额有所下滑,但2010年外贸恢复情况十分乐观,出现34.7%的增幅。

图1:2001-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国研网统计数据库,国研网整理诚如上图所示,我国外贸增长势头明显,市场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根据“十二五”规划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示,我国外贸将本着“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的政策,着重提高进口数量与额度——以此不难推断,未来若干年我国外贸空间仍十分广阔。

另一方面,从横向对比来看,如图2所示,在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亚洲国家占据53%的份额,而在亚洲国家中,日韩两国贸易额分别占据19%和13%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

从这一比重可以看出,中国对日、对韩贸易在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图2: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额分配情况(单位:%)数据来源:国研网统计数据库,国研网整理1.日中贸易总额稳步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日贸易进入蓬勃发展的轨道,时至今日,日本进口产品已成为我国居民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商品。

如图3可以看出,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日中贸易额有所回落外,近年来中日贸易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势头。

自2009年开始,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图3:2005-2010年日中贸易总额变化情况(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日本海关,国研网整理近五年来,在日中贸易额逐步攀升的同时,日本对华出口增速明显高于进口增速,贸易逆差也由2005年的285.4亿美元缩小至2009年的128.7亿美元,2010年更是下滑71.6%,跌落至36.8亿美元,逐年缩小趋势十分明显(如表1)。

日中贸易逆差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对提振日本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

表1:2005-2010年日本对华进出口情况一览(单位:亿美元,%)时间对华出口出口增长自华进口进口增长贸易差额差额变化2006 927.5 16.0% 1183.4 9.0% -255.9 -10.3%2007 1092.8 17.9% 1278.4 7.9% -185.6 -27.8%2008 1250.2 14.4% 1437.1 12.3% -185.9 0.1%2009 1096.1 -12.3% 1224.8 -14.7% -128.7 -31.2%2010 1496.9 36.6% 1533.7 25.2% -36.8 -71.6% 数据来源:日本海关,国研网整理因此不难看出,中国作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双边贸易问题上的进一步合作将有利于两国各自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更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2. 中韩贸易逆差涨幅较大近年来,与中日贸易总体趋势相比,中韩贸易步伐同样比较稳定的,两国贸易合作空间有所加大,贸易总额缓慢增长。

如图4所示,中韩贸易在2009年稍有震荡后迅速恢复至危机前水平,2010年增幅达32.6%,整体形势向好。

中国仍然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图4:2005-2010年中韩贸易总额变化情况(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国研网统计数据库,国研网整理另一方面,中韩贸易与中日贸易在格局上有很大差别,与日本对华长期逆差不同,韩国对华贸易长期保持顺差,且顺差数额逐年增大。

如表2所示,2005年至2009年间,我国对韩贸易逆差徘徊在38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之间,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2010年中国对韩逆差猛增至696.3亿美元,增幅高达42.5%,表2:2005-2010年中国对韩进出口情况一览(单位:亿美元,%)对韩出口自韩进口对韩逆差时间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进口总额同比增长逆差总额同比增长2005 351.1 26.2% 768.2 23.4% -417.0 21.1%2006 445.3 26.8% 897.8 16.9% -392.5 -5.9%2007 561.4 26.1% 1037.6 15.6% -476.2 21.3%2008 739.5 31.0% 1121.6 8.1% -382.1 -19.8%2009 536.8 -27.4% 1025.5 -8.5% -488.7 27.9%2010 687.7 28.1% 1384.0 35.0% -696.3 42.5% 数据来源:国研网统计数据库,国研网整理与此同时,纵观近五年中韩贸易增长幅度可以看出,从2005年至2008年,中韩贸易增速呈现出平稳下降趋势(如图5),尽管金融危机的爆发打乱了这一趋势方向,但我们仍然需要意识到中韩贸易正处于瓶颈期,增幅的减弱使中韩双边贸易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

因此,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中韩两国若不能及时改变这一颓势,将不利于未来双边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图5:2005-2010年日中、中韩贸易增长情况(单位:%)数据来源:国研网统计数据库,国研网整理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日韩三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相互依赖与合作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然而由于三国关税等进出口限制不同,自由贸易难以实现,不利于区域共同发展。

二、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具有现实意义2002年,中日韩自贸区这一设想首次被提出,三国领导人纷纷表示同意开展相关民间学术研究。

在之后的约7年时间里,三国研究机构对建立自贸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并初步得出积极结论——即如果提升三国贸易自由化程度,三国经济增速都可进一步提高,其中韩国受益最为明显。

三国间任何双边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收益都小于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效果。

此外,对三国企业的问卷调查也获得正面反馈。

2009年10月,在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达成尽快启动三国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的共识。

2011年5月22日,在日本震后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背景下,中日韩三国第四次峰会在东京召开,三国宣布将在今年内完成建立自由贸易区(FTA)谈判的官产学联合研究,努力在今年内完成三国投资协定谈判,争取2012年启动谈判,这意味着中日韩自贸区进程又迎来了新突破。

那么,自贸区的构建究竟对中日韩三国贸易有着怎样的意义?自贸区的建立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1. 产业结构互补性与依赖性是中日韩自贸区构成的基础中国、日本、韩国作为亚洲举足轻重的经济体,在全球经济链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全球分工进一步细化,中日韩三国间贸易合作也日益加深。

(1)中日贸易结构分析2010年,我国对日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这三类产品占比出口产品总额的65.7%(如图6)。

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这些产品在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均在50%以上。

然而近些年,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参与竞争。

进口方面,2010年我国自日本进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这三类产品占比进口产品总额高达64.7%(如图6),其中机电产品增长十分迅速(如表3)。

在所有自日进口商品中,贵金属及其制品的出口增幅最大,为93.7%。

表3:2010年中日进出口主要产品增长情况纺织品及原料254.6亿美元 3.8% 家具玩具88.3亿美元0.2%自日进口机电产品657.3亿美元46.1% 贱金属及制品172.0亿美元19.1% 运输设备153.7亿美元51.2%数据来源:日本海关,国研网整理图6:2010年中日进出口主要产品占比情况数据来源:日本海关,国研网整理(2)中韩贸易结构分析根据韩国海关提供的2010年前三季度数据,我国对韩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总额为341.3亿美元,占对韩出口总额的66.2%,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贱金属及制品,为42.3%。

1-9月,我国对韩出口除植物产品下降1.8%外,其余商品的出口均出现正增长。

在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我国产品在韩国市场继续保持优势,但与日本市场一样,东南亚国家在此类产品的竞争力正在加强。

进口方面,机电产品、光学医疗设备和化工产品是我国自韩进口的主要产品,总额达593.6亿美元,占自韩进口总额的69.9%,其中光学医疗设备涨幅最大,为50.9%(如表4)。

此外,除贱金属及制品、皮革箱包和鞋靴伞的进口增幅较小外,我国自韩进口的其余商品均出现双位数字增长。

表4:2010年1-9月中韩进出口主要产品增长情况数据来源:韩国海关,国研网整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韩日分别位于产业链的低端、中端和高端,双方产品互补性和依赖性较为明显,这就为自贸区的构建提供了有利的市场基础。

不难判断,建立自贸区后,中日韩相关经济指标将有明显提升,贸易关系将更为密切。

2. 自贸区建设与谈判仍将面临严峻挑战以目前来看,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韩国属于新兴工业化国家,而日本则早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尽管上文分析指出,这样的差距使中韩日三国分别处于产业链的低中高三端,在经贸合作上具有一定互补性,但我们无法回避发展水平差距过大必然导致经济结构差异巨大,各国为此进行的调整势必对不同社会集团利益产生深刻影响,社会压力和阻力可想而知。

举例来说,一方面,如果解除贸易限制,日本高科技制造业进入中国,其成熟的技术与优惠的价格会立刻使我国自主制造业面临巨大冲击。

另一方面,在日韩两国,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为保证第一产业的稳定,农业和农民长期依赖政府鼓励,许多国外农产品被拒之门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