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要点
词又叫诗余、乐府、长短句;亦称乐章、歌曲、倚 声、琴趣等。
婉约词:柳永等 豪放词:北宋,苏轼 南宋,辛弃疾等
辞赋流变及审美特征 一、赋的起源
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名称,最早流行于战 国时代,《荀子·赋篇》、宋玉的赋。形成于汉代。 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
二、 赋的特征 赋作为文体,它的抒情成分少,着重于铺叙和描 写,接近于传统的散文,但赋在行文时又往往韵散间 出,在形式上又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且多采用主客问 答的方式来结构篇章。
明清散文主要作家、流派及艺术特色 归有光《先妣事略》 袁宏道《满井游记》 现代小说重要作家作品及流派 鲁迅《在酒楼上》 沈从文《萧萧》 现当代文学概述相关部分 现当代诗歌产生与发展及其审美特征 《雪花的快乐》 《雨巷》 现当代散文特征及近年“散文热”分析 张爱玲《天才梦》 《论语·里仁》
文字起源 P3 六书说 P3、4 古汉语词汇基本知识 P7、8 语法基本知识 P8 音韵基本知识 P6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层次结构 一、第一段写矛盾的开端 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从而交待了庄公母 子不合,兄弟争斗的原因。 二、一至四段,矛盾的激化 写公叔段不断扩张势力,而郑庄公虚伪应对,实怀 杀机 1、共叔段得到京地作封邑。 2、共叔段在京地建城,公然超过先王制定的规格。 3、共叔段逐步将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
秋风吹过草地就要变色,掠过森林就要落叶。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2、秋声的作用
它用来摧败凋零花草树木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力。
夫秋,刑官也, 于时为阴; 又兵象也,
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
于行为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刚正之气,常以摧残万物为意志。
P10
P11
P11
现代汉语规范化 P15
古诗词源流、韵律及审美特征
(原始时代)歌谣——(春秋)《诗经》——
二言
以四言为主
(战国)楚辞——(汉代)乐府诗——(唐代)律诗
以六言为主
以五言为主
五、七言
词的概念 词原为配合隋唐以来新兴燕乐歌唱的歌词,后来逐
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在唐代称为曲子 词,后来简称词。
三、 5至6段,兄弟矛盾的解决 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
四、 7至9段,母子矛盾的解决 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 1、颖考叔设法为庄公排忧解难。 2、姜氏、庄公“遂而相见”的经过。 3、作者托名君子的评论。
写作特色 一、善于剪裁史料,恰当的详略安排 本文详写庄公及母亲、弟弟的矛盾发展的始末,
而对克段于鄢的经过略写。这样写是为了集中笔墨来 刻画人物,揭示其内心世界,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风凛冽,刺人肌骨;
其意萧条,
山川寂寥。
1、秋状:秋色、秋容、 秋气、秋意。
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山林空旷,河流寂静。
故其为声也, 凄凄切切, 呼号愤发。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绿草争盛而丰美繁茂,树木葱茏青翠而令人心怡。
草拂之而色变, 木遭之而叶脱。
天之于物, 春生秋实,
自然对于万物,是让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
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而悲伤。
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3、秋心:以
夷,是杀戮的意思,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萧杀为目的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
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奔,听不到任何号令声,
但闻人马之行声。
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写秋声:秋声的变化,小 大 小 无 手法:比喻、拟人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
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星光月色灿烂,明亮的银河高悬天空。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 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江淹《别赋》已讲解
古代文学概述相关部分 P103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牡丹亭·惊梦》 唐宋古文运动及八大家 P114
韩柳三苏欧王曾
欧阳修《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欧阳先生夜里正在读书,听到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听到而惊骇。
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小声)
说:“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沥的雨声夹着萧飒的风声,
忽奔腾而砰湃, 如波涛夜惊, 风雨骤至。(大声)
忽然变得奔腾汹涌而澎湃,像夜间的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
其触于物也, 鏦鏦铮铮, 金铁皆鸣。 (小声)
这声音碰到物体上发出鏦鏦铮铮之声,好像金属相互撞击。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无声)
三、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 作者将各色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刻画,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刻画其性格。如:
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 虚伪,工于心计、伪善伪孝。
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 姜氏:偏狭昏愦、以私情干政。 颖考叔:聪明机敏(故意食舍肉以引起庄公的问 话)
四、生动的细节描写 1、“庄公寤生”这一细节突出了姜氏的自私,预示 着姜氏与庄公之间将有矛盾冲突。 2、颖考叔“食舍肉”的细节描写,显示了他的纯 孝,也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智。 3、“隧而相见”的细节描写讽刺了庄公母子的卑
下一段写秋状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什么突然就来了呢?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 烟霏 云敛;
秋天的情景是: 它的色彩凄凄惨淡,烟霭飘散,云气密集;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洌,砭人肌骨;
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象清冷萧瑟,悲
鄙虚伪。
五、巧妙的衬托手法 1、用共叔段的贪婪狂妄、愚昧无知来反衬庄
公的阴险狠毒。 2、以姜氏的昏愦和随心所欲,映衬庄公的精
明和藏而不露; 3 、蔡仲和公子吕为国除害的迫切心情,衬托
出庄公的城府之深,手段高明。 4、颍考叔的“纯孝”反衬庄公的不孝与虚伪。
现代汉语形成与发展 P9
现代汉语语音、 词汇、 语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