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相互作用形成系统。
该系统包括:
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种活动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1968年乌申斯基出版《人事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此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学习心理。
行为主义占主要地位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
60年代掀起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1、主动性研究,
2、反思性研究,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研究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应用最广,成就最大)观察法、(最基本普遍)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测验法。
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被试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