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 首先,知识的传授、思想教育等需要教师付出创造 性劳动
• 其次,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需要教师的创造。 • 再次,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经常变化的,教师面 临的教育现场是复杂的,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
• 最后,教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21世纪—创新教育的世纪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示范性
第一节
教 师
一、教师职业概述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教师的专业素养 七、教师教育
– 描述教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美国] 布鲁纳 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 的天职。……我宁愿把有这种知识的老师称为导师而不 称为教师,因为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 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 ——[法国]卢梭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今年是第几个教师节了?
教学目标:
掌握教师劳动的特点 理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了解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
掌握教师的解理想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
本章内容纲要: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二节 师生关系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教师的资格、职务和聘任制度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2008年修订) –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 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 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春秋时期:热爱学生、有教无类 、言传身教 、以 身作则 、不耻下问、知过而改、 因材施教,循循 善诱 …… 汉代的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 核心要求 ; 宋代朱熹提出把“博学”、“审问”、“慎思”、 “明辩”、“笃行”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 ;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长期性
• 首先,教师劳动培养人才的周期长。
• 其次,教师的劳动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检验。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 (郭沫若)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五)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 个体性是指教师劳动的表现方式,各具特色和风 格。如教师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与学生个别 谈话等。
“教师节”的由来
早在1932年,国民党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 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 节,但教师没有单独活动,没有特点。
建国后,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 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 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 1985年9月10日,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 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 教师的含义:
广义:
对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人。
狭义:
接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
特定的影响为其主要职责的人。
一、教师职业概述
教师职业是否是专业性职业的争论?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专业性 我国1986年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 根据学术标准衡量
1994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分类与代码》中将所 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 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 有的职业分为 8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类,定义为“从事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教师 ( 教师:专业技术人员 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再 的专业地位。 次重申这一分类)。
就其贡献和社会功能而言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 杂 性
创 造 性
示 范 性
长 期 性
个体性与 群体性的 统一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
• 首先是由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
• 其次由教育任务的复杂性决定的。
• 最后由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复杂性 决定的。
因材施教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二)创造性
• 群体性既显现在教师劳动过程中,也显现在教师
劳动成果上。
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一)两张观点: 学生中心说:卢梭、杜威 教师中心说:赫尔巴特
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体现着一定的社会要求,他的作用就在于使学 生的身心朝着与社会要求相统一的方向发展。 其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组织者与领导者,他对学生的 学习方向,内容和方法起着决定的作用。 最后,教师受过专门的培养训练,具有广博丰富的知识和 教学经验,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学生 的学习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 佳的教育效果。
加里宁说过:学生们处处模仿教师,所以说,教师的世界
• 首先,学生具有”向师性” 和模仿性 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
• 其次,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示范性特征 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察觉不出来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教师也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 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 所谓“向师性”是指学生尊重、崇敬教师,乐于接受 人再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 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精细、更加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怀、鼓励,热情而认真负责地教育自己的特点。 敏捷、对于人心理上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了,再没有任 身教重于言传 何人的眼睛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一切最细微的事物。这 点是应当记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