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患者常见心理

患者常见心理

答题方式: 每题从中选择1项 (1)A. 能(82.9%)
B. 不能(2.8%) C. 不清楚(14.3%) (2)A. 是(91%)
B. 否(1%) C. 无所谓(8%)
第一节 疾病行为 与患者角色
患者的疾病行为
是指患者显示其病感的行为。 病感:个体感到有病的主观体 验,既可由躯体疾病引起,也可 由于社会心理因素所致。
异体同化期的心理反应
忐忑不安:一个月的医院生活显得格外漫长,但 经过一个低潮之后,希望的火光又时隐时现,大 夫终于给我预约了透视复查的时间,以检查食道 恢复的情况。我当然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但心 情是忐忑不安的,惟恐检查未愈而遭遇新的挫折, 也许这就是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悲观的因素似 乎想得更多一些,甚至检查结果是基本好转,可 以从口中进食时,我仍然对此持慎重的态度,生 怕乐极生悲。
患者心理概述
问题一:
在评价患者心理状况时,您是
否常用以下词汇进行描述?其中使 用频度最高的是:
A. 焦虑 B. 忧郁 C. 担忧 D. 恐惧 E. 自行补充
答题方式: (1)是或否 (2)按照使用频度排序选项
问题二:
在对患者心态做出“焦虑”等评价 后,对您实施心理护理能否提供指导?
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客观 评定患者心理状态的工具及其标准?
患者人格性心理偏差 的常见类型
过度内向人格的沟通障碍 过度抑郁人格的期望障碍 过度焦躁人格的过程障碍
过度依存人格的自主障碍
第三节 患者不良心理 反应的常见形式
患者的主要负性情绪反应
恐惧
抑郁
愤怒
焦虑
特殊情境下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急 危 重 症
意 外 创 伤
癌 症 患
器 官 移 植
患者情境性心理失调 的常见类型
相对病情的认知反应:高敏、迟滞 面临治疗的角色反应:依赖、恐惧 躯体残缺的防卫反应:攻击、自怜、自闭 久病不愈的消极反应:内向、外向、依赖
第二节 患者的人格性心理偏差
人格偏差人格障碍
人格偏差,主要是指个体的人格结 构中存在一些情境适应方面的人格缺陷。 正常情况下无明显表现,一旦遇到突发 事件等特定应激情境,就会因不适应而 发生心理活动的异常或偏差。
特别是在病情尚无眉目时,更觉得类似无 期徒刑,心境是欠佳的。
而我们最大的享受,大概就是能够走到医 院大门口,透过小小的门窗,看看来往的车辆 和川流不息的行人,以此来联系外面那么颇有 生机的世界,而这些作为一个常人是难以感受 的。正如我们常看到小孩趴在窗前向外眺望时 那种活泼乱跳的举止和欢乐,作为一个成年却 难以想象和理解的一样。人,怎能脱离现实世 界呢?
尽管患者对医学可能不甚了解,但也并非全 然不知,大概也就是这种朦胧,往往导致患者往 坏处联想,造成思想上的紧张:什么静脉会不会 进空气啊?肌肉注射会不会误过规定区域啊?有 些护士往往限于机械地工作,而对患者的思虑和 要求不大注意。
由于许多护士轮番上阵,即便是一般患者, 时间一长也能悟出,哪些护士技艺比较高明,相 应地产生信任感,无疑也是患者心中最受欢迎的。 当然减少痛苦、尽快出院,这是患者的一种希望。
白色监狱:
两周过去了,我越发觉得在医院里天长夜 更长,似乎就是道地的瑞士表,在这里也要运 转得异乎慢了,日复一日,实在难熬。特别是 本院,既无病人散步休息的活动场所,又严禁 患者外出,犹如将患者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天地 里,颇有丧失自由之感。尽管这种自由的获得, 将取决于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患者病情的好转, 如果硬要打个比喻的话,就象一座“白色监 狱”,所不同的无非我们属于两种性质的人, 但在形式上不能不说有某种相似之处。
患者心理活动与疾病严重程度

的 强 度
者 心 理 活

认知的疾病 严重程度
实际的疾病 严重程度
正比关系
人们对痛苦的体验,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痛苦体验的强弱,常与个体认知有关。
患者心理活动与不同年龄阶段
患者心理活动 的复杂性
患者心理活动 的外显性


正比关系




反比关系

此规律适用于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心理 发展过程,不包括“老年退行性幼稚”。
茶余饭后:
尽管天地是狭小的,禁锢在这里的病人由于 朝夕相处,逐渐也产生了一种特有的情谊,平日 里除了一些小型的游艺活动外,就是天南海北的 讨论。讨论中占相当比重的,大概就是对医护人 员的评论了,这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说来 说去,患者的共同希望,就是能为遇上艺高、胆 大、心细的大夫和热情、和蔼、护理周全的护士 而感到幸运,特别是对那些技艺超群的医护人员, 患者传奇般地广为传诵,有的甚至像对江河侠客 般的爱慕和敬仰。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感激,是发 自内心的,也是真挚的。







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反应
疾病所致的心理反应 治疗所致的心理反应 病室环境所致的心理反应
意外创伤患者的心理反应
❖ 创伤早期的心理反早期的心理反应 癌症晚期的心理反应
器官移植患者的心理反应
异体物质期的心理反应
(罪恶感、排斥感)
充满希望:
苏醒后,获悉异物已顺利取出,随之我心 里的一块石头落地,尽管伤口很痛,但毕竟脱 离了危险,而转入护理治疗阶段,于是跟护士 打交道的机率多了。当然无非是打针、吃药, 而我最怕的大概就算打针了,特别是静脉点滴。 由于初次接触,心中多少带些恐惧,特别是有 些护士一针要扎上好几次,扎得我鲜血直流时, 我更觉得发怵。诚然痛不痛已不是主要问题, 而更多的担心是会不会出现什么危险?会不会 留下什么后遗症?
尽管事先我向一些护士打听过,她们都说 “不痛”。但实际操作中,我实在难以忍受, 无法抑制地痛哭流涕(过后回忆,真有些失 态)。我越发怀疑人家不痛而我却觉得这样痛, 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呢?无奈只好将管子拔出。 好在后来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给我做了必要的说 明和解释,消除了我许多疑虑,加上她熟练的 技术,终于顺利完成了插管。我似乎觉得,在 “华山自古一条路”的情况下,她救了我一条 命似的。在我看来,若能消除患者的一些疑虑, 并不亚于给他们服一副良药。
幻想破灭:
一周后,我自觉许多异常症状逐步消失, 真高兴马上会出院了,但经透视后发现我食道 仍有问题,这就意味着:出院幻想破灭了。我 将要再继续住上相当一段时间,我泄气了,悲 观的情绪占了上风,有时甚至失去了治疗的勇 气。这一突变不能不算一个挫折,而对我更大 的挫折,莫过于插鼻饲管了。从直观上感觉, 从鼻中插管到胃里。是十分可怕的,因为它改 变了进食的正常渠道。由于思想上先有了想法, 是造成我紧张的一个原因。
疾病的自我判断和临床诊断
自 相符 临


判 断
☺ 不符
诊 断
疾病行为的类型
医源性疾病行为 被动疾病行为 主动疾病行为
患者角色的基本特征
社 自 求 康强 会 制 助 复调 角 能 愿 动人 色 力 望 机际 退 减 增 强合 位 弱 强 烈作
患者角色模式的主要类型
强 化
淡 化
隐 瞒
牵 强
患 1.疾病认知
者 就
2.就医条件
医 行
3.就医经历
为 的
4.医疗经费
影 响
5.社会支持
因 素
6.个体人格
第二节 患者需要 的一般规律
患者需要的基本特点
患者需要的错综复杂性 患者需要的不可预料性
患者需要的不稳定性
患者需要的主要内容 与案例分析
一位患者的点滴感受(摘要)
凶吉未卜:
人们一旦住上医院,就意味着从正常生活的轨 道上甩出去了,而将人们推到了一个更加严峻的生 活角度去对待一切,即便是健康时的平凡小事,也 都归结到“活”还是“死”这样一个哲理中去了。 我由于偶然不慎,误将假牙吞入,疼痛不已, 随即急诊入院我心急如焚地期待着尽快手术, 同时反复思索着:手术能成功吗?会不会遇到万一 呢?也许弄不好很快就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去了, 愿上帝保佑我能遇上一个认真负责又医术高明 的大夫,这种凶吉未卜的忧虑,一直到我被完全麻 醉后,才消失殆尽。
走向生活:作为一个即将出院的患者,经过一 段偏离正常轨道的生活后,又要恢复到原来的 运行轨迹,不能不说是令人高兴的,因为又要 走向了生活。在此期间似乎不再觉得时间难熬, 急于出院的心情亦有所淡漠。说也奇怪,当与 人间隔离的无形薄幕即将揭开的时候,我反倒 对医院的生活有些留恋,其中包含着对医护人 员的精心治疗和辛勤劳动所表示的深深的谢意, 是他们给予我重新生活创造了条件。我们不禁 有些喜形于色,因为生活并没有抛弃我,经历 了一段艰辛后,我更热爱生活。
患者心理活动与疾病治疗方式

的 强 度
者 心 理 活

治疗方式的 认知危险程度
治疗方式的 实际危险程度
正比关系
患者的临床常见心理问题
病痛
第一节 患者的情境性心理失调
情境性心理失调
特指以情境性因素为主要影响而导 致个体发生心理失调的一类常见心理问 题。
情境性心理失调,是任何一个正常 人都可能发生的一种因周围情境刺激而 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的情绪反应。
1984.3
患者需要的主要内容
尊重 健康 安全
刺激
适应
信息 安抚
归属
患者需要的案例分析
某顺利分娩的农村产妇 某缺乏疾病常识的胃大部切除患者
第三节 患者心理活动 的一般规律
患者心理活动
患者心理活动,亦称患者心理现象 或患者心理反应。一般是指个体在取得 患者身份期间,围绕着“患者”这个特 定概念及其周围事物而产生的各种心理 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