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研究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研究

技术创新
云南科技管理
20 年第 5 01 期
、“ “ . . . “ .… … 沪
关 于 技 术创 新概 念 的研 究 。 1 ]
缪 沾
( 云南省建材科研设计院, 昆明602) 521 摘 要: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然而, 在技术创新的概念、 战略、 方式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上至今都 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1在技术创新概念方面, 顾归纳了围绕技术创新定义 回 的争论, 提出了作者的定义和理解; ) ( 在技术创新战略方面, 2 分析了争议的原因在于划分标准不同, 较 用比 方法对各种划分标准进行扬弃, 综合和提炼后 , 将技术创新战略分为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两个大类, 在分别 对这两种战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技术创新战略的几个选择原则;3 在技术创新方式方面, () 导出了技术 创新方式的概念并分析其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区别与联系, 将技术创新方式分为自主创新、 合作创新、 委托创 新、 逆生创新等四类, 在对这些方式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当前技术创新方式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概念; 战略; 方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 02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4 16 ( 0)5 02 一 4 F . 6 A 10 一 182 10 一 02 0 0
( 技术创新对“ 二) 技术变动的强弱和大小”
的限定可以放宽。 从技术的发展来看, 固然存在 突然的强劲变动, 即根本性变化, 但也会存在 日 常中渐近的微小变化,既会有惊天动地的大技 术突然出现, 但也会有不起眼的小技术经常发 生。技术创新的效益高低不能仅用技术变动的
作序、 宋健主编的《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一
统。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是否企业的所有 创新都属于技术创新呢?企业创新体系中包括 了两大方面的创新 ( 见下图) 不能把技术创新 , 与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混淆起来。 如果放宽 技术” “ 的限定, 带来的直接问题 就是混淆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形成
或改进)从研究开发一直到市场价值实现的全
在 19 年中 共中央、 务院召开的全国技 99 国 术创新大会上,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 全面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 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 关键是要 加强和不断推进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我曾经
长, 提出了 1 世纪科学研究上的专业分工增加 8 的趋势以及机械业创新与科学家之间的联系, 探讨了科学在技术变迁中的作用。 卡尔 ・ 马克思则可以被认为是最早认识到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重要推动力的经 济学家。 美国F・ 谢勒在《 M・ 技术创新— 经
济 增长的 力》 书中 马 原动 一 说: 克思不同 9 于1
世纪中期其他的经济学家,他察觉到资本主义 基本的天才在于它能够把资本积累和不断的技
术创新结合起来。 ・ 内森 罗森伯格在《 技术进步 的历史编年学》 一文中明确指出, 熊彼特正是在 马克思有关技术进步在长期增长中的核心作用
式,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生产新的产品, 提供新 的服务, 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占 有代表性的列举于下: 迄今为止,国内外仍未形成严格统一的技 ( 奥地利学者熊彼特的定义 一) 术的创新定义, 学者们多年来在观点上的主要 创新是在新的体系里引人 “ 新的组合”是 , “ 生产函数的变动” 。这种组合或变动包括:1 () 差别和争论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 对技术创新中所使用的“ 技术” 如何 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或者一种产品的新的特性; 界定。 在创新活动中哪些是技术性的, 哪些是非 () 2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 开辟一个新的 () 技术性的, 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由此导致 市场; ) ( 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制成品的一种新 4 对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上的差别和争论。 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 5 第二, 技术创新对技术变动的强度有无限 织。 定以及在什么程度上限定。争论的焦点是增量 ( 英国学者弗里曼的定义 二) 亦称边际改进) 即技术上的渐进改进 , 在经济意义上, 只有包括新产品、 新工艺、 性改进 ( 是否属于技术创新范畴。 新系统或者新装置在内的第一次商业运用时, 导致规模效益增长, 第三, 既然各种技术创新最终都必须通过 才能说完成了一项创新, 18 年的著作中 在其 92 又进一步将创新定义为包括与新产品 ( 或改良 市场上的成功实现表现出来,不成功的不能称 之为技术创新, 那么, “ 成功” 的概念和标准是什 产品) 的销售或新工艺( 或改良 工艺)新设备的 、 么? 指的是商业盈利, 还是市场份额, 或是技术 第一次商业性应用有关的技术、 设计、 制造、 管
新相区别, 发明创造获得的仅仅是科技成果, 在 发明创造的基础上, 把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业
化的过程才是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 二)
能将此作为界定一定时期内技术创新成功的唯 一条件。因为有些创新, 特别是那些导致重大 技术变动的带有根本性的创新, 可能具有更长
远的市场效应。
20 年第 5 01 期
云南科技管理
技术创新
论研究上的僵局。他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和 概念框架来系统地研究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理以及商业活动。 ( 美国学者缪尔赛的定义 三)
的内 在机制。 1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 在 92 经济 发展理论》 第一次将创新视为现代经济增长 中, 的核心, 并将其定义为“ 创新就是生产函 数的变
面, 一是当前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是市场状态的 改善; 三是创新主体素质的提高。从技术创新 的经济涵义和长远意义看, 后两个方面最终表 现为对长期利润增长的追求。因此, 尽管眼前
超额盈利是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标志, 但并不
是科技行为, 而技术创新则主要是经济行为, 熊 彼特的重大功绩之一, 是把发明创造与技术创
书中借用的观点: 法国科学家狄德罗在他主编
的《 百科全书》 条目中指出“ 技术是为某一目的 的共同协作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这句话
包含了5 个要点:1把技术与科学区别开, () 技
万方数据
20 年第 s期 01
云南科技管理
技术创新
强弱和大小来衡量, 它还与市场效果有关, 因此 不能忽视小的技术变动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 例如集装箱, 谈不上有太高的技术含量, 但它却 被认为是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 原因在于集装 箱体现了包装运输的新理念, 使世界航运业的 效率提高了3 倍。 ( 对技术创新“ 三) 成功” 的界定可以放宽。 概括起来, 技术创新的成功主要反映在 3 个方
和有关技术进步的连续性质以及演进性那里得 到了有关技术创新的最初启示。
一、 技术创新理论的起源
关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历
代经济学家都公开或隐含地指出: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与技术变革和组织变革是紧密联系的。
然而, 0 到了2 世纪上半叶, 对于技术创新 进行深人研究的经济学家却廖廖无几。在多数
同, 也许反映了我国急于改变技术创新主体的 迫切心态, 似乎技术创新完全是企业的行为, 这
样做其实值得商讨。其原因是:1技术创新的 ()
角色并不仅仅是企业 ,参与技术创新的组织还
有政府、 大学、 科研院所和各种咨询机构。企业 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主体的作用虽然是至关重 要的, 但其他社会组织也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了
技术创新研究从来就有两个层次,即国家层次
和企业层次, 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 组成部分, 不能把技术创新仅仅说成是企业的
事。
四、 对技术创新概念的正确理解
理解技术创新, 必须把握 3 个要点: ( 技术创新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经济目 一)
的的行为。 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不同, 发明创造
现。 任何技术创新都是从研究开发开始, 没有研 究开发就谈不上进行技术创新 ,即使通过技术 引进, 技术上新意不大, 要把它们变成本企业自
( 技术创新定义中不宜把“ 四) 企业” 作为行 为主语。我国 对技术创新的定义中, 都把 “ 企 业” 企业家” 和“ 作为行为的主语, 这与国外的不
动, 而这种函数是不能分解为小的步骤的” 。尽 管熊彼特并未给我们提供一个十分精确完整的 创新理论, 但是他提出的创新概念, 为学术界指 明了研究技术进步的新方向, 这是世界经济思 想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所以, 我们在研究技
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 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S ) 四) N F的定义 技术创新就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 或服务引人市场。 ( 我国学者傅家骥的定义 五) 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 机会, 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 重新组织生产条 标,
术创新问题时, 通常是将熊彼特作为开山鼻祖
的。
6 年代中期以 许多西方学者重新恢复 0 后,
了对于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兴趣。他们以熊彼 特首创的创新概念为工具, 对于技术创新促进 经济增长的内部机制展开了深人而广泛的研 究, 从而使人们对于技术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 之间关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件和要素, 建立起效能更强, 效率更高和费用更 低的生产经营系统, 从而推出新的产品, 新的生 产( 工艺) 方法, 开辟新的市场, 获得新的原材料
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模式中, 基本上将技术和 制度变化视为外生变量,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亚当 ・ 斯密在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 的第一章中, 就谈到了技术变革和经济增
收稿 日 :0 1 0 一 1 期 20 一 5 1
万方数据
约瑟夫、 熊彼特 (・ Shm er打破了理 J A・cupt) e
过程活动。
此定义考虑了以下一些因素:
“ 技术创新是个筐, 什么都往里面装” 的现象。 当 一种概念被炒得很热时,常常会出现概念扩大 化的问题, 初级阶段”“ 如“ ,经营机制” 等等, 历
史的教训应该记取。
( 对技术创新中的“ 一) 技术” 限定不应放得
太宽。什么是技术, 作者觉得可以使用江泽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