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章《技术创新的模式与发展》
第3章《技术创新的模式与发展》
原始创新特点: 一般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首创性,前所未有; 二是突破性,在原理,技 术,方法等某个或多个 方面实现重大变革; 三是带动性,对科技自 身发展有重大牵引作用, 同时对经济和产业发展 带来重大变革.
二.二次创新涵义与特点
二次创新: 指在技术引进基础上进行的, 按已有的技术范式,并沿 既定技术轨迹而发展的技术 创新,或者是引进技术经过消 化吸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2.根本性创新特点
根本性创新一般伴随有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模式根 本改变等创新活动,表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突破性,如人类历史上的三次产业革命,蒸汽机的发 明,电力的发明;核能与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 二是非连续性; 三是带动性,如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 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蒸汽机时代
2.模仿创新特点
模仿创新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积累和加快技术进步的 重要途径之一,因为模仿创新具有以下特性: (1)积极跟随性; (2)市场开拓性; (3)“看中学”的积累性; (4)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
三.模仿创新与技术空心化
模仿创新成功的关键是技术模仿之后的学习积累,这是一 个长期的技术积累过程.如果没有模仿之后的创新,就会 陷入“技术空心化”的陷阱. 技术空心化:由于发展中国 家缺乏核心技术与创新能 力,使本国产业被长期锁定 在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低端, 而无法实现产业升级的产 业空心化.因为技术要素造 成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就是 技术空心化.
2.渐进性创新特点
渐进性创新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完善的创新活动,一般 表现有如下特征: 一是渐进性;如第一部商用计算机之后,伴随着许多渐进 性的创新,使得电脑进入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行业领域. 二是不间断性; 三是累积性,每个创新带来的变化都很小,但它们聚集起 来能产生巨大的效果,如计算机存储能力的增加,外围设 备标准化等,每一个创新都微不足道,但它们的集合使计 算机产生整体大于部分和的效果. 从长期来看,渐进性创新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因素,它 所产生的累积效应通常都会超过根本性创新.
层次二: 有组织的 CI 层次三:有 目标的CI 层次四: 主动的CI 层次五: 完全的CI
从 层 次 一 向 层 次 五 发 展
联想的成长书写了渐进性创新的历史. 90%的继承,10%的创新是联想走过 的路,它证明了坚持渐进性地推进 创新,是一条变革成本低,转轨阻力 小,制度变迁平滑的创新之路.联想 的创新有两个特点: 一是创新大都以“引进”为基础,创 新源主要来自“引进”和“学习”; 二是创新大多以改良型创新为主, 具有根本性和独创性的创新行为并 不多.但是联想正是在这种引进学 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坚持改进的 创新,使联想稳步地走向了成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渐进性创新与企业成长 渐进创新或持续改进(CI)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长与竞争. 公司广泛的参与持续的渐进性创新,是以改进公司绩效为 目的,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有5个层次.
层次 特征 发展趋势
渐 进 创 新 演 化 路 线 图 — 五 个 层 次 的 CI
层次一: 本能的CI
问题只是随机的被发现;没有正式的进行持续创新的组织 结构;偶尔的持续改进活动而且没有广泛参与性;主要由 专家来解决企业的主要问题;注重短期利益;没有影响人 力资源的创新战略。
电力时代
信息时代
二.渐进性创新涵义与特点 1.渐进性创新概念
技术领域渐进性创新 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 完善引起的持续性的创 新.这种创新在技术原理 上没有重大变化,但聚集 起来有巨大的累积性效 果.在现实经济技术活动 中,大量的技术创新是渐 进性的. 非技术领域渐进性创新 是对各种非技术领域的 改进和完善引起的持续 性的创新,这种创新对社 会的进步也会产生巨大 的累积性效果.如管理思 想中对人性认识的渐进 性变化导致管理理论的 不断拓展.
二次创新特点: 一是目的性;二是开放性; 三是渐进性;四是效率性; 五是可行性.
二次创新理论提出者 浙江大学教授吴晓波
三.二次创新的过程特征
二次创新过程概括为图3-1表示.二次创新一般是从有目的的技 术引进开始,然后在应用技术的生产过程中不断消化,吸收逐渐 转化成为引进主体的技术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它是一个逆向 的技术能力形成与积累过程.即引进现行技术→掌握生产技术 →掌握设计技术→掌握设计原理→开发改进型产品和工艺.
第三节 原始创新与二次创新
原始创新涵义与特点 二次创新涵义与特点 二次创新过程特征 二次创新与后发优势
一
二
三
四
一.原始创新涵义与特点
原始创新: 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 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 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 原始性创新意味着研究 开发方面,特别是基础 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 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 并取得商业化成功,它 是最根本的创新.
引进
设备/工艺 重组
生产
销售
图3-2 引进-模仿创新
对于企业,这是新技术与 新工艺的应用,使企业跃 上新的技术发展台阶,获 得生产与国外相同的新 产品能力.
2.引进—创造性模仿创新:对引进技术应用的消化,吸收之后, 结合本国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的现实,对引进技术进行一定程 度的国产化创新.图3-3所示.
3.引进—改进型创新:对引进技术掌握之后,在技术积累基础 上,结合国内市场消费需要进行研究与开发,以逐步形成企业自 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为基本特点,图3-4所示.
引进 国产化 R&D/改进产品\ 工艺销售 生产 销售
图3-4 引进-改进型创新
对企业而言,根据国内市场需要,扩大了引进技术的应用领 域或进行了产品新功能的开发,因此具有创新意义.这一阶 段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开发出新工艺和新产品,使技术引进 主体获得较高水平研究开发能力,并促进引进主体新技术体 系形成.
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模式与发展
第一节 根本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 第二节 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 第三节 原始创新与二次创新 第四节 封闭创新与开放创新
第一节 根本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
一
根本性创新涵义与特点 渐进性创新涵义与特点 渐进性创新的知识螺旋 渐进性创新与企业成长
二
三
四
一.根本性创新涵义与特点
1.根本性创新概念
2.自主创新特点 一是创新重在“自主”,自主并非指完全依靠本国力量一切 从零起步,是指有自主权的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二是创新“自主”寻求的是技术自主,不是技术自立,是在开 放的背景下,自主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和进程; 三是自主创新不是主体的概念,而是方式的概念.
玉柴挖掘机 南车高速列车
自主创新 产品系列
系列芯片 药品测试剂
柳工装载机 徐工旋挖钻机
二.模仿创新涵义与特点
1.模仿创新概念
模仿创新是基于引进技术基础上,通过学习,分析进行的 再创新.多数情况下,是在率先创新者已有的科技成果上 “模仿”,根据市场需求,利用企业资源发明出新的产品或 是改进已有商品,目的是提高技术能力获得竞争优势.
模仿创新一般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完全模仿,即对市场上 现有产品的完全仿制.完全模仿带动企业进行新的技术活 动,很多企业发展都从模仿技术开始的.另一种是模仿后再 创新,即在引入技术后经过消化吸收,在模仿产品基础上创 新,超过原来的技术水平. 模仿创新可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 风险,回避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但在技术上有可能受 到技术领先者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或法律制度的障碍.
引进 设备/工艺重组 生产 销售
R&D
国产化 引进
图3-1 二次创新过程模型
按照技术体系发展的进化过程,二次创新可以分解为模仿创新、 创造性模仿、改进型创新、R&D型创新等四种路径.
1.引进—模仿创新:引进本国或本地区尚不存在的技术,工艺, 产品等,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应用进行消化,吸收和学习,以逐渐 掌握引进技术的运行为基本特点.图3-2所示.
没有再创新的技术模仿虽然使技术整体进步了, 但技术的相对落差却越来越大。
四.自主创新的时代意义
原始创新处于自主创新三种模式的核心地位,它是对原有知识 体系的重大突破,不仅有新概念,新原理或新方法生成,而且还 可能产生新的学科.原始性创新的诞生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
引进再创新,引进,模仿,借鉴,实现技术积累再创新现在是,将 来也应该是企业创新的主要方式,它已经使许多企业实现从无 到有、从成长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进步.我国的汽车产业, 消费电子产业,移动通信产业等都是通过引进再创新发展的. 集成创新是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 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创新过程,目的使创新系统的 整体功能出现质的跃变,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技术领域的根本性创新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这 种创新往往与科学上的重大发现相联系.跟随根本性创新 之后,常常伴随有持续性的改进与拓展,促使技术突破走 进实用阶段.如贝尔实验室发现半导体的放大作用,制成 晶体管放大器替代电子管,从而开创人类的硅文明时代. 非技术领域的根本性创新有多种形式,如组织管理,市场营 销,制度体制,社会经济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重大突破, 同样创造出新的时代.如以集装箱做为运输单位替代普通散 件杂货进行货物运输,带来全球运输业革命性的变革。
4.引进—R&D型创新:这里的技术引进是引进国际上的新兴技 术甚至是实验室的技术;R&D是对引进的新兴技术进行早期参与 和研究开发,以及时获取最新技术动态为目的,图3-5所示.
引进 R&D 生产 销售
图3-5 引进-R&D型创新
这种创新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的模式,因为相对于一次创新 来说,它具有风险低,花钱少,省时间,效率高的特征,但是要 求引进主体具有较高水平R&D能力并掌握先进的生产能力. 二次创新是技术引进主体技术渐进积累与提升过程,有效提 高了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二次 创新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谋求发展的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