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苦难辉煌》读书笔记
《苦难辉煌》书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中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消息传入中国,至1936年西安事变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全书16章,除了长征题材占了约10章,其余数章,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长
征这一主题,为其蓄势或收官。
全书也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创建人民军队到抗
《苦难辉煌》书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中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消息传入中国,至1936年西安事变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全书16章,除了长征题材占了约10章,其余数章,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长
征这一主题,为其“蓄势”或“收官”。
全书也再现了中国共产
党自成立、创建人民军队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十多年间艰苦奋斗的
历程。
以前,曾在电视"百家讲坛"栏目听过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
讲座,讲的是我党主要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在两
万五千里长征前夕的思想斗争和长征的深远意义,独特的视角,
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金一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当认监委党办给各支部发下一摞图书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
了金一南著的《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
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
这本书必须细细品读,
慢慢回味,不可以一蹴而就,一目十行,因为,字里行间的信息
量太大了,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事件犬牙交错,是非对错翻
云覆雨。
这本书的客观性让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
以前读过的一些历
史书籍往往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赋予了片面或单一的主观色彩,虽然读起来省事,但是并不见得符合历史的真相。
金一南认为,
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三色、六色或
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
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
复杂的多面体。
《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
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三、张国焘、蒋介
石等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
掩卷而思,
不禁感叹: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
正确,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也会打败仗,他们也会发脾气,他
们也会出尔反尔,他们也会拉帮结派,只是被太多的影视文学作
品美化、提纯或剪切了,反倒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我更加感叹:这些伟人的的确确又不是凡人,无数次历史长河的
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般意志和体魄的人,有人曾沿
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体验了一把,但是只能体验险恶的地理环境,
却无论如何体验不了当年险恶的人文环境,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随时需要做出抉择,而这抉择随时可能导
致全军覆没,生理与心理始终处于极限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牺
牲的、掉队的、逃跑的、叛变的占了绝大多数,最后坚持下来的
只有几千人,而就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这本书让
我更加敬重历史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这本书里阐述的洋为中用的道理让我也颇有启发。
白求恩也好,李德也好,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真心实意地帮助中国革命,难免在不了解情况,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况的情况下,从他们
原有的条件、环境,从他们原来接受的知识和受到的训练出发,
发出一些对我们革命情况不尽适合的命令与指令来。
关键是我们
的态度,我们是学习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认
识中国国情,还是把他们的经验奉若神明,把他们的话语当作指示,"一句顶一万句"?不把握这一点,不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中国
革命具体实践,不用事实向他们证明他们某些东西与中国实际的
脱节,结果反而限制了他们本来应该发挥的作用。
结合我们的认
证认可工作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像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认证认
可也是"泊来品",是洋玩意,需要洋为中用,无论是模式、程序,
还是标准,甚至名词术语,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中国的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要结合中国人的心理、教育和接受程度,在深刻理
解认证认可精髓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丰富。
如果当初我们引入ISO9000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恐怕不会
造成现在"滥"的局面。
所以,我们在设计新制度的时候,如当前
紧迫需要研究建立的碳评价制度,一定要融入中国的国情,无论
是管理措施还是技术指标,直接拿来主义的懒汉做法要不得。
如
果我们做成功了,对国际认证认可活动也是推动和发展。
《苦难辉煌》也告诉我们:其实没有神,中国工农红军从领袖到战士,都是一个个鲜灵活现的人。
人最不能免得是失误,人最
可贵的也就是改正失误。
我们党也走过弯路,也受到左倾、右倾
思想的影响,但最终能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正是能够实事求是
的面对党内、党外形势,不调整和变更战略,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红军长征由初期陷入困局到后来踏上坦途的过程,实质上就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战胜并最终取代教条主义的过程。
一个正确
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
能完成。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
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等同志领导红军正确把握客观
规律,坚持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把"打"与"走"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观。
金一南撰写这本书的精神更加为我所感动。
从网上资料获知,金教授曾当过工人,被赞为"天生就是个好工人",他曾当过兵,被
誉为"天生就是个好战士",他现在是大学教授,又被叹为"天生就
是个教书的料".金教授自己说,没有天生的事情,只是做什么就
要用心、尽全力,热爱生活就要干好工作;创新贵在坚持,只是
把别人打牌、看电视的时间用来搞研究了;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
八小时以外。
通过他的这些话,我明白了这本几十万字的巨著来
源于他经年累月积累的二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常年独立缜密的
思考。
因而我想,做人要做个有心的人,做事要做出个结果,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做出自己的风格,不能机械照搬。
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想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说的多,干的少,不要做批评家和空想家,要做实干家。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都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
愿我们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的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