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雀东南飞图片素材

孔雀东南飞图片素材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图).jpg 屈原离骚白描七幅之一.jpg 屈原离骚白描之二.jpg 全国首届壁画展-离骚.jpg 文征明离骚手稿.jpg 灵魂深处的悲歌——简析《孔雀东南飞》的焦母形象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名 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诗前有序文“汗末建 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 投水而死。焦仲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灵魂深 处的悲歌。大多读者认为,主人公焦仲卿和兰芝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凶悍的 焦母和蛮横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和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迫害 者,特别是围绕焦母和兰芝的婆媳矛盾更是人性的必然。本文拟从焦母的思 想层面作一些新的探析。 西方精神分析大师荣格最先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理论,即人的精神领域可 以分为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如果说人的精神是一座海 中的岛屿的话,那幺露出水面的部分就是人的意识,被水淹没的部分就是人
的个体无意识,而深藏河床中的不可知的部分就是集体无意识,它存在与人 类精神世界的最底层,影响每一个人的意识活动却不被人类发觉和意识,它 才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根源。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是原型。原型的主要内容是 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同类型主题、情节、人物、意象等。 《孔雀东南飞》焦母和兰芝的婆媳矛盾就是一种文学上的原型题旨。无论 是中国文学画廊里,还是在西方文学史中,这种婆媳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 而且以婆媳矛盾为原型的叙事模式也是反复出现的。 钱钟书曾在《围城》里写道:“在西洋家庭里,丈母娘跟女婿间的争斗是至 今保持的古风,我们中国家庭里婆婆和媳妇的敌视,也不输于他们那样久远 的历史。”奥斯特罗夫斯基笔下的卡巴诺娃对儿子说:“我早就看出了你爱媳 妇儿胜过爱妈。自从你娶亲以后,我就觉得你远不象从前那样爱我。”另外曹 禺在《原野》里,针对又一个焦母和媳妇金子之间的相互敌视,曾借焦大星 之口叹道;“怪,为什幺女人跟女人总玩不到一块去呢?”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学说为人们进一步人类自身的心理奥秘提供了科学的武器,作家们也开始从 人性的角度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剖析。 着名的评论家袁昌英在解释焦母的心理和这悲剧发生的原因时曾说:“母亲 辛辛苦苦亲亲热热地一手把儿子抚养成人,一旦被一个毫不相干的女子占 去,心里总有点忿忿不平。年纪大了或者性情恬淡的人,把这种痛苦默然吞 下去了。假使遇着年纪轻轻,性情剧烈而不幸有是寡妇的,那幺仲卿与兰芝 的悲剧就不免发生了。”显然,作者运用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来重新解释 这一古老的悲剧。由此看来,焦母的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具有普遍 性。因此,焦母同样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并且值得同情的。 那幺,笔者对焦母的心理发掘,是不是意味着对仲卿、兰芝爱情悲剧的社 会意义取消和淡化呢?结论恰恰相反。焦母形象的塑造,在更深的层次上揭 露了封建礼教对人尤其对妇女的戕害,对人性的扼杀。
孔雀东南飞图片素材
《孔雀东南飞》.jpg 剧照:《孔雀东南飞》吴素秋饰刘兰芝.jpg 孔雀东南飞.jpg 孔雀东南飞故地.jpg 孔雀东南飞剧照 1.jpg 孔雀东南飞书图 2.jpg 离骚文意图 3.jpg 离骚文意图 4.jpg 离骚文意图 5.jpg 离骚文意图 6.jpg 离骚文意图 7.jp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兰芝仲卿成了封建礼教道和家长制的牺牲品,而焦母又何尝不是牺牲品 呢?我们从焦母对儿子之爱,对“夺爱”者儿媳之恨,对自身心理失去平衡之 悲,看到了她心灵的战栗。焦母的心理显然与她那年轻而多年的寡妇生活有 关的。正如《寒夜》中的汪母所说:“我们寡妇的心,丈夫死后,就全盘放在 儿女身上,儿女就变我们精神上的情人。我们这颗孤寂的心,被媳妇由儿子 身上挤出来,着实没地方安置。少年寡妇个更加痛苦。”封建时代的妇女,没 有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她们是依附于男子而存在的,“三从四德”的信条死 死地捆绑着她们。她们没有工作,丈夫就是她们的职业,丈夫一旦早死,儿 女就成了她们“精神上的情人”,而儿女另有所爱,她们的痛苦既在于渴望爱 而而不能被爱,也在于有所爱而无处施其爱。处于这种境地的妇女,一种人 是在宗教里去寻找解脱,她们吃斋念佛,苦度今生,渴望来世的幸福。譬如 《祝福》中的祥林嫂,花了毕生的积蓄就是为了给自己捐一个“赎罪”的门 槛!另一种人则被强大的封建礼教和法规所征服,甘心做一个顺民,争取能 立个贞洁牌坊,她们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这些人虽然也尝尽苦味,暗 中流泪,婆媳之间也难免有些小的摩擦和小的风波,但最后都能度过危机, 不致酿成悲剧。而象焦母这类寡妇,一则性情剧烈,对儿子过于溺爱,二则 媳妇太聪明乖巧、活泼漂亮,儿子又对她过于顺从,这样的矛盾更为突出, 以至不相容。焦母最后将媳妇赶出了家门。 所以, 《孔雀东南飞》的焦母形象的意义,不仅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权 威代表,更在于通过对这一人物的心理挖掘,在更深的层次上揭露了封建礼 教的残酷:它对妇女的残害不仅是肉体上的,更体现在精神上。焦母的这种 心理源于那灭绝人性的变态社会,我们抨击的对象不应是焦母,而是整个封 建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