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挑战。

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落实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评价等因素又会对改革的推进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改善。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教学性质上的改革。

思想品德课程的名称发生了改变,以前的课程名称叫思想政治课程,现在改成思想品德课程,这一名称的改变可以看出课程教育性质的变化,这一学科性质的定位对学科教育教学的方向和整个教学体系有重要作用。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理念的改变。

(1)注重思想品德在生活中的体现。

改革前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式是片面灌输、机械授受,改革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实际生活的参与。

(2)更加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以往的教育理念下,学校比较信奉以学科为本,注重精英教育观念,造成了高分低能、偏重于书本知识、心理素质偏弱、做事欠缺自我掌控能力等问题。

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后,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提升,鼓励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观念上发生了很大改变。

3.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目标的改变。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4.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改革。

在课程评价的目的上,改变了侧重点,尊重学生的发展,由单项性评价转为相互性评价,从以往上级评价下级发展为相互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意见,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多样化。

5.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更新。

在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改革中,摒弃了一些偏难、繁琐、老旧的东西,教学内容更加人性化、生活化,科学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和原因
1.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内容与课时有冲突。

在改革过程中,课程内容的改进增加了知识容量,虽然在改革后删除了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老旧、偏难的内容,但是新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容量大,如果按照课时来学习,很难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个:(1)改革后的教学和学习方式造成课时紧张,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初中阶段的实施缺乏经验。

(2)改革后的课程内容的知识量有所增加,也更加生活化,这也给教学造成了压力。

(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精神需求的增加,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也对教师的经验提出挑战。

2.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有反差。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过程性增强,学生参与的比例增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增强了,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作用不大,学生的成绩也不理想,教师对这一现状也表示怀疑和担忧。

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
教学方式的认识有偏差。

3.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后,有些教师对教学理念的改变没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接受了新观念,但是并没有实际行动,还是按照老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在教学内容上,控制教学的知识容量,注重对学生生活的关注。

在授课时,教师要有目的地改变课程的设置,关注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努力实现教学理论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2.及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更新,加强对学生的能力锻炼。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不光来自学校还来自生活的体验。

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学生对日益更新的科技理论和文化有很大的兴趣。

在这一背景下,教学内容必须是最真实的,而且是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有关的,这样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

3.注重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自我创新。

为了适应高速的信息化教育,教师自我充电和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观点,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本文阐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内容和在改革中出现的问
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进一步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思想建设,对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创造性人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孔维琴.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资源研究[j].时代报告,2012,(02).
[2]吴伟.教学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赵莉.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