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专业技术标准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专业技术标准
2.8.3.2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绳均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双承力索、定位绳的横担应水平,横向承力索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4.0,上、下部定位绳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0。
2.8.3.3上、下部定位绳要水平,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其数值为: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不超过200mm;下部定位绳距接触线的距离不小于250mm。
CTHA-150(12KN)
整修方法
局部磨耗和损伤(mm2)
25%< S <33%
当安全系数小于2.2时或允许通过的电流不能满足要求时加补强线
S > 33%
安全系数小于2.0时应局部切断后做接头
平均磨耗(mm2)
S > 25%
整个锚段大修更换
注:加电气补强线时,要使补强线处于工作状态即与受电弓接触。
2.8.4.2由正线与侧线组成道岔时,两工作支在相距500mm处侧线接触线应高于正线接触线5~10mm,两支接触线中有一支为非工作支时,相距500mm处非工作支接触线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0~100mm。
(2)机械强度安全系数符合附录3规定。
2.8.1.2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规定的数值。
弛度误差应不大于下列数值:
(1)简单悬挂为15%;
(2)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为10%;
(3)当弛度误差不足15mm者按15mm掌握。
2.8.1.3承力索和接触线中心锚结处和补偿器处的张力差不得超过10%,直线地段承力索应位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正上方,其偏差不得超过±75mm,曲线地段承力索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50mm,但不得偏向曲线外侧。
(2)吊弦偏移
在无偏移温度时处于铅垂状态,在极限温度时,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1/3。
(3)吊弦间距应符合设计值,困难情况下不得大于12m;
(4)相邻吊弦高差≤20mm,困难时≤30mm。
2.8.2.2简单悬挂弹性吊索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吊索须用绞线制成并保持一定的张力。
(2)在无偏移温度时两端的长度应相等,允许相差不超过400mm。
(3)吊索不得有断股和接头。
(4)吊索两端与接触线的连接符合设计规定。
2.8.3软横跨和硬横跨
2.8.3.1软横跨分为两绳式和三绳式两种,软横跨的装配和安装要符合规定;横向承力索用钢绞线制成,上、下定位绳用青铜绞线制成;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绳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横向承力索的弛度应符合规定,吊线(弦)应保持铅垂状态,其截面积要符合规定,最短直吊弦的长度为400mm,误差不大于50mm。
2.8.3.4硬横跨各段之间及其与支柱应连接牢固,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两端允许高差30mm,硬横梁的挠度不应大于梁跨的0.5%。
2.8.3.5每组硬横跨的支柱中心连线一般垂直于多数股线路中心线。
2.8.4线岔
2.8.4.1线岔定位点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规定,在线岔的交叉点处,正线或重要的接触线在下方;侧线与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或硬锚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侧线在限制管内上下活动间隙为1~3mm;线岔的限制管型号要符合要求,安装要正确,螺栓、垫片应齐全、坚固,接触线能自由伸缩无卡滞现象。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
———————————————————————————————— 作者:
———————————————————————————————— 日期:
ﻩ
2.8柔性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
2.8.1承力索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触线
2.8.1.1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材质和截面积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承力索和接触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不得超过其允许的载流量;
2.8.1.4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弹性简单悬挂的最大跨距不大于50m。
2.8.1.5双边补偿时最大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1500m,单边补偿时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750m,当一个锚段内有较长的小半径曲线时,锚段长度可适当缩小;接触线无扭面、硬弯,跨中和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偏差不超过15%。
2.8.1.6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一般为4800mm,最低高度不低于4400mm(在车辆段平交道口处应高于限界门高度一定数值,即最低高度不低于4600mm),允许的误差为±15mm,导线坡度变化率不大于2‰,困难时不宜大于4‰;如接触线距轨面高度不符合规定时,若净空允许,结构高度满足规定,接触线高度可按不大于5‰的坡度变化,但在接触线高度改变开始和结束的第一个转换跨距内坡度不允许超过最大允许坡度的一半;柔性悬挂接触网的结构高度满足系统最低设计标准要求,一般为1100mm。
2.8.2吊弦和吊索
2.8.2.1吊弦分环节吊弦和整体吊弦两种。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吊弦的长度要能适应在极限温度范围内接触线的伸缩和弛度的变化,否则应采用滑动吊弦。
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相等,误差应不大于±2mm,吊弦截面损耗不得超过20%。
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2.8.1.11接触线的接头和分段绝缘器、线夹等零部件应保证受电弓平滑过渡。
2.8.1.12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和补强线段的总数以及承力索接头和补强的总数均不得超过下列规定(不包括电分段、下锚接头):
(1)锚段长度在800米及以下时为4个;
(2)锚段长度在800米以上时为5个;
(3)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两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80m。
2.8.1.7接触线在直线地段要布置成“之”字形,曲线地段布置成受拉状态,在腕臂设定温度下,静态情况:其“之”字值和拉出值要符合规定,误差不得大于±20mm;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0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250mm。双接触线测量读数时,以靠定位器侧的接触线为准;动态情况: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5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300mm。
2.8.1.8接触线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时,其偏角一般不大于10°,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12°。
3.8.1.9链形悬挂两接触线及两承力索之间的水平间隙为40mm,两接触线所在的平面要与轨平面平行,以保证受电弓良好地取流和接触线磨耗均匀。
2.8.1.10接触线磨耗和损伤按表5规定整修或更换。
表5接触网磨耗和损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