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技能练习题

教学技能练习题

教学技能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教师教育机构萌芽于()A.17世纪初 B.17世纪末C.18世纪初 D.18世纪末2.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形成的一系列()A.教学行为方式 B.心智活动方式C.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D.操作活动方式3.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A.教学技巧 B.教学技艺C.教学艺术 D.教学自动化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旁人可以插话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是()A.介入教学 B.教育教学实习C.微格教学 D.模拟教学5.介入教学是一种()A.教学方法 B.教学技能C.学习方法 D.教学技能训练方法6.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是()A.微格教学 B.介入教学C.录音训练法 D.模拟教学7.教案的最重要的部分是()A.概况 B.教学过程C.板书设计 D.教学后记8.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是()A.备课技能 B.课堂教学技能C.学法指导技能 D.教学反思技能9.课堂教学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是() A.直接导入 B.复习导入C.情景导入 D.问题导入10.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方法是()A.直接导入 B.复习导入C.情景导入 D.问题导入11.教师从探讨题意入手导入新课的方法是()A.直接导入 B.审题导入C.情景导入 D.问题导入12.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是()A.课堂导入 B.课堂讲授C.课堂提问 D.课堂板书13.教师通过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是()A.讲述 B.讲读 C.讲解 D.讲演14.布鲁姆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等六种类型的分类依据是()A.教学的任务和内容 B.提问的一般形式C.学生的能力高低 D.教学的目标层次15.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是()A.回忆提问 B.理解提问C.应用提问 D.综合提问16.从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是()A.回忆提问 B.理解提问C.应用提问 D.综合提问17.最常见的、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板书形式是()A.语词式板书 B.表格式板书C.纲要式板书 D.线索式板书18.教师采用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属于()A.课堂对话技能 B.课堂倾听技能C.课堂反馈技能 D.课堂强化技能19.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再现一节课或一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是()A.归纳结课 B.比较结课C.活动结课 D.悬念结课20.教师采用讨论、试验、演示、竞赛等形式进行结课的方法是()A.归纳结课 B.比较结课C.活动结课 D.悬念结课21.把考试分为选拔性考试、水平考试和诊断性考试的依据是()A.性质和功能 B.评分是否客观C.考试目标 D.考试内容范围22.试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是指试卷的()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效度23.教师教学中最基本最广泛的表达工具是()A.书面语言 B.教学口头C.体态语言 D.内部语言24.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事物、解释道理、分析问题、论证原理的语言,属于()A.说明性语言 B.叙述性语言C.论证式语言 D.描述性语言2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速控制在()A.每分钟100字以下 B.每分钟100——150字C.每分钟200字左右 D.每分钟200字以上26.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个教师运用的是()A.直观技能 B.体态表达技能C.提示技能 D.批评技能27.被称为“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信息社会每个人赖以生存、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A.探究能力 B.自主学习能力C.合作学习能力 D.信息能力28.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指()A.探究学习 B.自主学习C.合作学习 D.主动学习29.首次提出较为系统的探究性教学理论,主张进行“问题教学法”的教育家是()A.杜威 B.布鲁纳C.布鲁姆 D.波斯纳30.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为突破重点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方法而进行的说课是()A.研究性说课 B.示范性说课C.检查性说课 D.评比性说课31.让优秀教师所作的作为教师学习和借鉴范例的说课()A.研究性说课 B.示范性说课C.检查性说课 D.评比性说课32.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A.备课 B.上课 C.说课 D.评课33.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指()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C.专业发展 D.专业自我二、多项选择1.教学技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态有:A.教学技巧 B.教学技艺 C.教学反思D.教学研究 E.教学艺术2.教学技能的特点有()A.示范性 B.复杂性 C.发展性D.操作性 E.整体性3.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有()A.目的性原则 B.分解原则 C.示范原则D.反馈原则 E.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4.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有()A.观察法 B.书面作业法 C.对镜练习法D.介入教学 E.微格教学5.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可以把备课分为()A.课前备课 B.学期备课 C.课后备课D. 单元备课 E.课时备课6.备课的内容有()A.备课程标准 B.备教材 C.备学生D.备教法 E.备学法7.电子教案的特点有()A.形象生动 B.数字化 C.可交互操作D.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 E.便于携带与运输8.编写教案不仅要切合学生实际,还要坚持“五性”,即()A.科学性 B.主体性 C.教育性D.经济性 E.实用性9.课堂对话的特点具有()A.民主性 B.生成性 C.多边性D.开放性 E.倾听性10.根据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言语时是否参与其中,课堂倾听的类型可分为()A.介入型倾听 B.非介入型倾听 C.单向型倾听D.双向型倾听 E.多向型倾听11.课堂对话主要包括()A.人与客体的对话 B.师生对话 C.生生对话D.师师对话 E.人与自身的对话12.课堂板书的特点有()A.超越性 B.艺术性 C.实践性D.高度概括性 E.直观形象性13.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A.激励作用 B.导向作用 C.调控作用D.媒介作用 E.预测作用14.根据操作手段不同,可以把教学强化分为() A.正强化 B.语言强化 C.标志强化D.动作强化 E.活动强化15.课堂导入的作用主要有()A.集中注意 B.引发兴趣 C.及时反馈D.及时强化 E.进入课题16.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可以把作业分为() A.口头作业 B.实践作业 C.基础性作业D.发展性作业 E.实践作业17.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有()A.学习成绩 B.光环效应 C.期望效应D.刻板效应 E.教师素质18.按照考试的性质和功能,可以把考试分为() A.标准化考试 B.综合考试 C.选拔性考试D.水平考试 E.诊断性考试19.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有()A、教育性 B.科学性 C.针对性D.规范性 E.可接受性20.根据教学口语的信息流向可以将教学口语分为()A.单项传输语言 B.双向对话语言 C.描述性语言D.说明性语言 E.多向交流语言21.教师口语的构成要素有()A.语音和吐字 B.音量和响度 C.语调和节奏D.语速 E.词汇和语法22.教态语言的特征有()A.辅助性 B.连续性 C.表情性D、动作性 D.情境性23.教态语言的功能有()A.教育功能 B.传递信息功能 C.激励功能D.调控功能 E.强化功能24.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姿变化主要包括()A.站姿 B.走姿 C.手势D、眼神E、微笑25.教师教态语言的类型分为()A.身姿变化 B.口语变化 C.板书变化D.面部表情 E.外表服饰26.对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包括()A、信息能力指导 B.自主学习指导C.合作学习指导D.探究学习指导 E.创新学习指导27.对学生进行信息能力指导,包括()A、获取信息能力 B.信息分析能力C.信息加工能力D.信息利用能力 E.信息创新能力28.探究学习的特点有()A.自主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D.实践性 E.规范性29.教学反思的特点有()A.超越性 B.实践性 C.过程性D.主体性 E.发展性30.教师的教育专业情感包括()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自我D.专业能力 E.专业发展三、判断1.教学技能是包括心灵、感情和身体在内的整个人的行动,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知识、情感、行为整合的实践。

2.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

3.教学技能的形成不仅是教师长期练习的结果,而且是教师在经验基础上体悟反思的结果。

4.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体经验与群体经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多样性与简约性的统一。

5.微格教学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德瓦特.爱伦。

6.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

7.微格教学可以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

8.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构成了教师教育的历史起点。

9.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0.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进一步研究教案,熟悉教学过程,经过深思熟虑,使教学的课时计划得以充分落实的过程。

11.备课的实质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背熟以便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

12.课时计划就是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计划。

13.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14.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

15.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6.编制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

17.教案是教师经过周密策划而设计出来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18.电子教案是课件的一部分。

19.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20.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

21.直接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22.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23.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24.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25.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26.作业分析的技能是一种教学反馈的技能。

27.课后作业必须和课堂教学一起进行设计。

28.编制的客观性试题题目的正确答案应是无可争议的。

29.日常口语具有随意性和偶发性,教学口语具有规范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