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
3
3、怎么作战?
4
一、中国远征军的组建及背景
1、概况与简介
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 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 第5军 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 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22师 师长:廖耀湘
第6军 军长:甘丽初 第66军 军长:张轸
新编第38师 师长:孙立人
5
史迪威
蒋介石
6
7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1942.3—1942.8)
兵员 野战炮 迫击炮 坦克车 3辆(其余留 在腊戍待运) 空中支援
11000人
75毫米:20门 100门
无
15
16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 ,日本第33师团一个步兵 联队占领仁安羌油田西北,堵住了英缅军的退 路。 中国军队第66军新38师在师长孙立人带领 下,攻破日军封锁,救出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 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 等500多人。 此役胜利轰动了中、 英、美三国。
日军:4500人 英军:约13000人 中国远征军:50000人(绝大部分在野人山)
第二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日军:4.8万人 中国驻印军:1.8万人 日军:21057人 中国远征军(滇西):67403人
29
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意义
意义:1、中国远征军英勇善战打出军威,提高了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挫败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粉碎了日、德中东会师的战略图谋; 3、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国内 的抗日战争。(中印公路打通了,增加了密支那为空运航线的 中转基地,使中国的外援增加了。)
10
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
11
二、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甸作战
时间:1942.3——1942.8 作战地点:同古(东瓜)、叶达西、仁安羌、棠吉
(东枝)、腊戍、密支那、惠通桥。 参战部队:中国:第5军 第6军 第66军 日本:第55师团 第56师团 第33师团等 1、战役:同古保卫战 仁安羌大捷 2、结局:
第一路司令长官 罗卓英
第五军 杜聿明
第66军
张轸
第 200 师 戴 安 澜
新 编 师 廖 耀 湘
第 六 军 甘 丽 初
新 编 38 师 孙 立 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
8
第5军 军长
第200师 师长
杜聿明
戴安澜
9
2、背景
①国际背景: 缅甸对于各国的战略地位: 日本:断绝中国外援通道,迫使蒋介石政府就范; 直接威胁英属印度,并与德国在中东会师,以缅甸为基 地,与英美长期作战。 美国:希望中国牵制、消耗日军,防止日本乘机夺 取澳洲和整个太平洋。 英国:希望中国将日军钳制在缅甸,以确保其远东 的核心堡垒——印度。 ②国内背景: 滇缅公路是中国物资来源的大命脉。
400(挺)
163(挺) 45(门)
234(挺)
72(挺) 24(门)
89(门)
27(门) 36(门) 400(个) 0(门)
0(门)
0(门) 0(门) 0(个) 36(门)
13
同古保卫战
时间:1942.3.20 地点:同古 作战部队: 中国:第5军 第200师 日军:第55师团 意义:它在军事上
20
夫人外交
“ 我是为寻求中美友谊而来的。” “我相信上帝不会让两个伟大的民族彼 此隔阂”„„
21
三、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
时间:1943.4—1945.3
1、作战地点:
高黎贡山、松山、龙陵、 腾冲等
2、结局 全面反攻,胜利会师。
1944.2,即将反攻的中国军队在保山阅兵
22
中国远征军(滇西)指挥系统表(1943.4—1945.3)
30
滇缅公路
31
谢谢各位
华中师大来凤附中 陈 峰
以失败而告终,远征军被迫全部撤退。一部分退入印 度,大部分经野人山和高黎贡山陆续撤退到滇西。 12
抗战初期至中期,日军与国民党军队装备对比
日军两旅制师 中国两旅制师 1、步枪 2、轻机枪 3、重机枪 4、步兵炮 5、二十公里战炮 6、二十七公里速射炮 7、大炮 8、投掷筒 9、野战炮
10,074(支) 4,212(支)
取得的意义不大, 但却改善了盟军以 及对手日本人对中 国军人的重新认识。
日军为实现与德军会师中东的既定 作战计划,占领缅甸全境,切断缅 北中国运输线,威胁印度东海岸。
14
日军第55师团:
兵员 野战炮 迫击炮 坦克装甲车 40辆 空中支援 3个航空中队
20259人 150毫米:36门 200门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第11集团军
第20集团军
总 司 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 杰
总 司 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二军 王凌云
第六军 黄杰 史鸿烈 第七十一军 钟彬 第三十六师 李志鹏 第二百师 高吉人 第五十三军 周福成 赵镇藩 第五十四军 方天
第 八 军
何绍周
17
中国远征军猛攻敌阵地
孙立人
(1900.12.8— 1990.11.19) 中华民国陆军 二级上将。 仁安羌一战赢 得了国际声誉被 欧美军事家称作 “东方隆美尔”。 被视为国军中相 当另类的鹰派。
新38师 师长
18
全面撤退
蒋介石命令:退回国内(缅甸以东) 大部分经高黎贡山回国。 史迪威命令:退守印度(缅甸以西) 新编第38师退入印度,接受美式训练, 掌握美式装备,改名中国驻印军。
中国远征军
警通连
——
苏冠华
1
1、什么是中国远征军?
二战期间,中国政府派出的军队,为 了反法西斯战争,进入缅甸与盟军共同作 战。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开辟了缅甸战场,打败了日本 法西斯。
2
2、为什么要入缅作战?
①1939年冬,日侵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 际交通线。 ②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滥炸。 ③1940年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 ④1940年9月,入侵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 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为唯一的援华通 道。)
25
日军工事
26
远征军反攻缅甸图
27
时间:1944年6月4日——9月7日(共95天)
第一阶段:6月4日——7月1日 中国远征军 第71军新28师 第6军新39师117团
第二阶段:7月2日——9月7日 中国远征军 总预备队新编第8军 (军长:何绍周)
28
远征军入缅作战伤亡对比
第一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23
卫立煌指挥反攻缅甸的措施? 1、安抚龙云 2、拜访土司 3、视察江防
卫立煌
(1897.2.16~1960.1.17 ),字俊如,抗日爱国将 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汉族,安徽省合肥人。 他被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 月清司视为“支那虎将 ”。
24
松山战役
松山战役是滇 西缅北战役中的一 部分。 在抗日战争后 期中国为了打通滇 缅公路,远征军于 1944年6月4日进攻 位于龙陵县腊勐乡 的松山,同年9月7 日占领松山。
19
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天时:远征军没有在最佳时间入缅,1941年12月23 日,中英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形成对 日军事同盟。蒋介石多次提出入缅作战,英方不 接受,直至42年2月,日军攻陷毛淡棉,进逼仰 光,英方才请求中国出兵。 地利:缅甸多原始森林,树木高大且遮天蔽日,中 国远征军没有接受过丛林战的训练。 人和:盟军不合作(英只顾撤退,美瞎指挥,缅甸 人的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