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之请求,履行5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6;同时,也是为了巩固国内战局,取得国际上的援助,保持中国与外界最后一条国际交通战)))滇缅公路的畅通,先后派兵20多万编组了/中国远征军0进入缅甸,与盟国协同对日作战。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不仅是国内抗日战争的继续和延伸,更重要的是适应了盟国在东方战场反法西斯的战略需要。
因此,它无论是对中国战场,还是对整个东方战场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宣告了日本速战速决三月亡华的战略计划彻底破产。
此后日本政府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被迫对整个战略作了相应调整:决定从中国战场抽出部分兵力跳出外线作战,从沿海及西南大陆对中国实施包围和封锁,切断西南国际援华交通线,摆脱在中国战场的困境,最终征服中国。
同时,作好向南扩张,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准备,以驱逐英美在亚洲的势力,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0。
为实施调整的战略方针,1939年11月,日军攻占南宁,次年复侵入越南,封锁滇越铁路及同登至南宁公路。
不久又迫使英国封锁滇缅公路。
至此,西南国际援华交通线完全断绝,中国抗战开始进入困难时刻。
日本在华及亚洲大陆的进攻,特别是攻战越南,摆出/南进0、矛头直指太平洋的架势,已直接危及英美在远东的利益。
因此,为维护其远东利益,借中国抗日力量削弱日本,英美开始采取切实援华政策:1940年10月,英国重开封锁达三月之久的滇缅公路,并与中国酝酿建立中英军事同盟,拟定中英共同防御缅甸计划草案。
美国也于1941年初宣布军火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派陈纳德第十航空队来华助战。
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英美更加重视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作用,加大了对中国提供战略物资援助的力度。
为将中国抗战纳入美国远东战略之中,罗斯福提议组织中国战区盟军最高司令部,推蒋介石为统帅,美国中将史迪威为参谋长,以协同对日作战。
随后,应盟军请求,国民政府派出军队,编为远征军,开赴中缅边界布防,准备远征缅甸。
中美英三国军事同盟的形成,引起了日本的恐慌,特别是滇缅路重开及英美的物资援助,对增强中[收稿日期]1999-03-05[作者简介]杨泽明(1965)),男,江西九江人,九江教育学院历史系讲师,从事中国历史研究。
[摘要]文章叙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之背景、经过,阐明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国内抗日战争的继续和延伸,是适应远东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需要,远征军在缅作战的态势,直接影响国内战场及东南亚战场的对日作战。
揭示中国远征军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作出的巨大贡献,昭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
远征军入缅作战,为抗战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滇缅路;战略;历史地位;民族精神[中图分类号]K 2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38(1999)04)0056)05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杨泽明(江西九江教育学院,江西九江332000)1999年8月第20卷第4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 ut e of Education(Social Sciences)Aug.1999Vol.20No.4#57#第4期国的抗战能力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这对于日本实施新的战略计划十分不利。
为此日本大本营认为要尽快解决/中国事变0,除继续在华发动大规模作战外,还要加速利用南方作战有利之机驱逐英美在远东的势力,真正实现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
要完成这一步骤,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吞并南亚中部的缅甸。
缅甸北临中国,西连印度,东至泰国,南濒大海,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丘吉尔曾说过:我认为/缅甸以及同中国的联系在整个(东方)战区中是最重要的一环0。
[1]日本也认为占领缅甸,/不但是为了切断援蒋路线,从保卫西南的角度来看,也是特别重要的地区0,[2]甚至还进一步宣称:/缅甸作为南方重要的北翼据点,不仅具有必须确保的战略地位,而且还具有对中国方面来说切断援蒋公路,对印度方面来说促进其脱离英国的重大的战略意义0。
[3]很显然,对日本来说,攻占缅甸,尤其是切断援蒋的滇缅公路,成为其征服中国及建立/大东亚共荣圈0大陆屏障的重要步骤。
1942年1月,日军由泰国攻入缅甸,并包围仰光。
英国政府惊慌之中急电蒋介石和史迪威,请求中国军队火速入缅。
为保住中国西南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及支援缅英军。
2月下旬,蒋介石正式命令在中缅边界布防的国民党军队开赴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由此揭开了序幕。
3月8日,日军攻占仰光。
远征军不得不在仰光外围与日军作战,并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此后日军三路挺进,长驱直入。
4月底攻战滇缅路上最后一座门户腊戌,切断滇缅路。
至此远征军未能实现保全滇缅路计划。
在日军强大攻势下,被迫全线后退,一部退往滇西,一部退往印度。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宣告结束。
缅甸丢失后,中国被完全封锁,局势变得非常危急:日军沿滇缅路北犯云南;美国/杜立特空袭0引起日军在浙江一带发动新的强大攻势。
中国人担心,日本会再次进攻长沙,甚至还会向重庆发动大规模攻势。
尤其是滇缅路被切断,国民政府将失去外援,会给正面战场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蒋介石急发电报,要求英美配合发动进攻,夺回并确保滇缅路畅通。
同样,缅甸战局给中国国内战场带来的影响,也引起同盟国的忧虑。
罗斯福指出:/如果他(指蒋介石)垮台,就必然引起严重的后果,日本的威胁和侵略就会明显地增加,并使他们腾出大量的部队,它将能够从中国攫取大量的资源,(美国)由亚洲大陆对日本进行轰炸再也不可能了,中国的失败,也将在日本征服领土中引起极为不利的反映0。
[4]为避免这一可怕现象的出现,同时也是为了使中国/继续同日本作战,并以中国为基地空袭日本的海上航线和最后以中国为跳板进攻日本本土0。
[5]同盟国在制定反攻缅甸计划中,一致同意把打通援华交通线作为首要目标。
但因缅甸大部分为日军控制,立刻打通滇缅路难以做到。
于是决定把打通中印公路,使之与缅北滇西连成一片作为下一步军事行动。
远征军入缅作战从此转入第二阶段)))打通中印公路和缅北、滇西之战。
1942年冬,退守印度的远征军在印度拉姆加接受美军装备和训练,成立中国驻印军总司令部。
撤退国内远征军重编滇西中国远征军。
为打通中印公路, 1943年春,驻印军从印度利多出发,进入缅甸,开始了缅北反攻战。
中国军队勇猛进攻,克服日军顽强抵抗。
于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歼敌两万余人,动摇了日军在缅北的军心。
为策应驻印军进攻,滇西远征军从滇西转入反攻。
1945年1月27日,驻印军攻战芒友、与滇西远征军胜利会师,完全打通中印公路。
/数以千计的载重汽车,装着大批物资,通过这条牺牲数万士兵的鲜血新构成的中印公路进入内地0。
(6)此后,中国军队继续南下,3月8日夺回腊戌,打通滇缅公路。
伴随远征军的反攻,盟军也开始了对缅甸的军事行动。
5月2日,开进仰光。
5月6日收复全缅。
中国远征军与盟军联合作战的胜利,大大加速了日本法西斯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彻底溃败。
二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是国内抗日战场的继续和延伸,它无论是对中国战场,还是对整个东方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计划,它直接影响了国内战场和东南亚战场的对日作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主要战场。
它肩负着抗击日本陆军主力的任务。
其战争形势的发展时刻引起世人的关注。
1942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由于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及国民党正面战场广大爱国官兵顽强战斗,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致使日军始终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
在这样情况下,日本认识到要取得中国战场上的主动,摆脱困境,只有对中国实施包杨泽明: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58#1999年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围和封锁。
占领缅甸,切断中国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滇缅路是关键一步。
所以,确保缅甸的安全及滇缅路的畅通,保障出海口及军事补给,已成为国内战场(正面战场)抗战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
众所周知,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曾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但是,国民党当局推行的抗战路线是一条消极的、片面的抗战路线。
对于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不是寄希望于人民的抗日力量,而是一味地指望外国的援助。
在他们看来,没有外援,也就无法将战争进行下去。
假若日本占领了缅甸,切断了援华公路,控制了战略要地,形成了从西南对中国的包围,国内正面战场也就失去了战略物资的供给。
没有外援的正面战场,局势就有可能恶化。
正是在这紧要关头,中国远征军毅然出兵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这不仅阻止了日军北犯中国的势头,而且最终打通了中印公路,恢复了被日军一度切断的滇缅路,避免了国内正面战场的崩溃。
也正是由于远征军在缅作战,牵制了日军部分兵力,从而也减轻了中共敌后游击战场的压力。
其实中共对缅甸局势也十分关注,在收复缅甸的反攻中就曾指出:/缅甸在目前东方战场是一个战争的枢纽0。
[7]是/世界战略的要求0。
[8]因此,有理由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行动,而缅甸战局的胜劣,直接影响了国内战场的对日作战。
此外,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对东南亚战场的对日作战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如前所述,日军进占缅甸,也是为了建立对/南方0作战的西部屏障,甚至是为了以缅甸为跳板,西侵印度,直至中东,与德、意会合。
此时英国在缅兵力薄弱,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也面对日军的压力。
在日本的强大攻势下,英美已无力应付这危急局势。
中国远征军及时入缅对日作战,必然会减轻英美在东南亚及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英美也无时不在关注远征军在缅作战的态势。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同盟国就果然惊慌起来。
他们担心缅甸失陷,蒋介石可能慑于日本的压力而投降。
这样,同盟国全球战略会打乱。
正如马歇尔所说:/吾人重视打通滇缅路,并非全力为提高中国士气打击日本海上运输力着想。
吾人目的在配合欧亚各地作战,,若收复缅甸之案不立实施,则美国或将有被迫退出欧洲之日0。
[9]因此,史迪威在制定反攻缅甸计划中,决意以打通国际援华交通线作为首要目标,以维持中国国内战场抗战。
他不仅要求美国以物资装备国民党军队,而且要求美国直接派遣部队来缅甸作战。
他说/我坚信中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因此,我认为美国不向这一战区派遣部队是犯了严重的错误0。
[10]由此说明,远征军入缅作战,已对东南亚战场对日作战产生了直接影响。
它不仅打破了日军西进印度,与德、意会师中东的美梦,而且为同盟国战略反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实现了同盟国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提高了中国在盟国中的地位。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单靠英美任何一方打败日本都是不可能的。
何况英美的全球战略是/先欧后亚0。
因此在东方战场的战略防御阶段,英美主要是借助中国的抗战继续牵制日军主力,消耗日军兵力和资源,以阻止日军西进印度和夺取澳洲、太平洋地区,待击败德国后,再利用中国的人力和基地转入对日本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