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帝国陆军以及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

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第一阶段派出的军队约十万人,在缅甸热带丛林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组建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陷于欧洲战场无力他顾,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位印度的战略纵深;但是对于中华民国而言缅甸此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对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为此,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西亚考察。

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中国远征军就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识的。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接壤。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日本进攻缅甸对于其自身来说也有着很多意义,比如孤立中国,以及作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1942年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

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

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

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印缅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战斗历程
在远征军进抵缅甸之前,缅甸首府仰光已被日本攻占。

远征军第200师与日军在缅甸同古展开交火。

然而日军在指导下率优势兵力兵包围了同古。

在保卫同古德作战前,200师师长戴安澜召集军官开会,众人争论是否能够坚守不休之际,598团中校团副黄景升自愿领兵御敌,戴安澜问其有无把握,其应曰“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后在战斗中牺牲。

中国远征军后仍被迫突围。

不过,中国远征军在孙立人等将军的指挥领导下,在缅甸曾多次击败日军的进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

不久,中英两国军队预定在曼德勒筹划会战,但日军在同时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并领兵迂回至中国军队背后。

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结果联合作战失利,远征军被迫后退。

在日军的不断打击下,英军一路溃败,最后全部逃至印度。

4月29日,中国军队与后方联系的要点腊戍被日军占领。

远征军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改称中国驻印军。

另两路分兵进入缅北野人山,3万余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军新编第22师野战医院的护士刘桂英更是做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闻名。

撤回中国境内后,最终缅甸失陷,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

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突围时牺牲。

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
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

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

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中国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

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

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

自从中国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

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挡”。

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

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

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

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

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主要战役
1942年:
同古战役
仁安羌战役
缅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远征:
滇西缅北战役
松山、龙陵会战
密支那战役
中国远征军名将录
(他们在国内革命战争中沦为炮灰,但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他们是炳彪千秋的民族忠魂。

他们抗日的时候,我党在什么?剧中有一个情节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是龙文章因为冒充川军团的团长,在把一群散兵游勇带回过后,被审,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唐副师座:你对赤色分子怎么看?
龙文章:书生不能没有,但空谈一定误国。

特使:我们的意思是,你和赤色分子有没有过接触?
龙文章:撤退的时候看到他们喊口号游行!
龙文章的话说的实在太客气,“我看见有人喊着口号游行”。

他应该再补充一句话,“还有一群人跟在我们后面捡枪弹、占地盘”)
卫立煌- 1944年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
黄琪翔- 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
萧毅肃- 中国远征军参谋长
戴安澜- 第200师师长
廖耀湘- 第22师师长
宋希濂- 第11集团军军长
李弥- 第8军副军长兼荣一师师长
杜聿明-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总指挥
余韶- 第96师师长
甘丽初- 第6军军长
彭壁生- 第49师师长
吕国铨- 第93师师长
刘伯龙- 第28师师长
马维骥- 第29师师长
张轸- 第66军军长
孙立人- 新38师师长
史迪威- (美国人)中印缅战区参谋长,中国驻印军总司令
中国远征军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