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清明 ,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历法,形成于春秋战国
时期)。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 4 月 5 号前后,即春分后第 15 日。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
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也是农业生产中的
“农时 ”。我们祖先早已知道,人的活动要与
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清明时节,我国大部
…… 久了,酱豆变成了熟视无
睹的东西,直到一天,有人带着自己做的酱到我家串门。 张素云是父母的同事,也是我的英语老师,她是砀山人,那是皖北比较富庶的一个县,
因此,她做酱的方法也必须和我们当地不同 —— 酱坯不用黄豆,而是用新收下的蚕豆。田里 蚕豆花的甜香刚过去没多久,就能远远看到张老师坐在门口,慢慢地剥一些豆荚。张老师在 课堂上非常严厉,我这个淘气的学生,平时都躲着她。但她那一次做的豆瓣酱真好吃啊!蚕
▲ )( 2 分)
A. 欺侮.wǔ
眼眶.ku āng
幅. f ú射
戛. g i ā然而止
B. 锵.qi āgn然
退.tu ì色
两栖.xī
消. xi āo声匿迹
C. 追溯.sù
缄.ji ā默n
狩. sh òu 猎
天衣无缝.f èng
D. 诉讼.s òng
次弟.dì
劫. ji é难
人情事.sh ì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3.请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下面诗歌后两句的情感。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五侯 ”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中唐皇帝宠幸宦官。寒食节时诗人写下
这首诗。
▲
(三)阅读《一坛酱,四十年》,完成 14— 17 题。( 14 分)
一坛酱,四十年
健康的原因渐渐退出中国人的餐桌 …… 尽管回老家时,我仍然会尝试着寻找一小碟酱豆,却 总也找不到张家西瓜酱当年带给我的那种味觉冲击。
去年,导演邓洁结束在淮海地区的田野调查回京,放映调研小片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一 位菏泽老太太,正在自己家里做 “酱豆 ”,而且,就是西瓜酱!这段影像填补了我多年的知识 空白,原来西瓜酱是这么做的。看到那位姥姥用泥巴糊上坛子口,期盼着自己的儿女们回家,
传至贵戚重臣家中。除了禁火冷食,还有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在这一
天,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
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
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D. 信中的内容, 除了生活琐事之外, 更多的是教导儿子如何做人, 如何待人接物, 字里行间, 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
( 2)傅聪带来的可喜消息指什么?( 2 分)
▲ ( 3)请根据情境,将傅聪对父亲傅雷说的话补充完整。(
2 分)
▲
二( 45 分)
(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 6— 9 题。( 15 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 3)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
( 2)悄怆幽邃.: ( 4)悉.皆怪石:
▲ ▲
7.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道州城西.百余步
B. 以.其境过清 C. 乃记之.而去 D. 全石以为.底
母亲每年都做酱,黄豆煮熟,拌上很多炒面,平铺在大大的竹匾上,一寸来厚,再折来马鞭
一样长相的香蒿,那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植物,洗干净后均匀码放在黄豆上。天很热,三四
天,黄豆和蒿子之间便布满了白色的霉菌,像蜘蛛侠弹出来的丝,那是微生物在活动。这时
候的黄豆表面已经开始发黏,像日本的纳豆,有些臭,并且有很浓烈的蒿子气息。想来,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选自唐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
①
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时,萝卜甚至比酱还受欢迎。
今天我们烹饪也常用酱,比如麻婆豆腐必须有郫县豆瓣,东北的蘸酱菜要用大酱。但现
在的酱更多是菜肴的调味料,而我童年时代的酱豆,就是菜的本尊。主妇要想尽办法给全家
人 “下饭 ”,酱是很好的选择。我童年的餐桌上,常年都有酱豆的
“合理存在 ”——菜少的时候,
它是主食伴侣;菜稍微多几样,父母仍然会把筷箸首先指向它
豆肉厚,含到嘴里却很快就能融掉,更重要的,和我母亲掺萝卜片不同,张家的豆瓣酱放的 是西瓜,当时我觉得,真奢侈啊,居然舍得用西瓜,每一口都有丝丝的回甜。如果运气好, 还能吃到小块的西瓜,纤维组织还在,却浸满了酱的鲜香,充盈在口腔和鼻腔。
因为搬家,我之后再没有吃过张老师的西瓜酱,这种用水果入酱的工艺,对我来说也成 了永远的谜。这些年,我吃过也见识过很多种酱,并且眼看着这种含盐量过高的食物,出于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6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 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 25 分)
“▲”处表示此处的答
1. 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
4 分)
【 人物:傅雷、傅聪 】 【两人接通了越洋电话】
独幕剧
1
6 分)
傅雷(面带喜色):孩子,新年里就接到你的消息,而且是这样一个可喜的消息,这真是一 件礼物啊!
傅聪:是的,爸爸,有了好消息,就想第一时间与您分享。 傅雷:要是我和你妈妈在会场上,也一定会禁不住热泪盈眶的。你为祖国增了光,你带给多 少人欢笑,我们为你自豪!
(陆游《示儿》 )
( 7)海内存知己,
( 8)
▲
▲
。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贺敬之 《回延安》 )
( 9)美好的世界有着良好的社会风尚, 人们生活安宁幸福, 老人小孩各得其乐, 用陶渊明 《桃
花源记》里的话说,就是 “ ▲
,
▲
。”
3. 下列各组词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沐浴、
踏青的生动写照。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上巳与
清明界限逐渐模糊。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将清
明和上巳并举,宋代欧阳修的《采桑子》一诗可以为证:
3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注释: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来,晒干直接保存,叫 “盐豆 ”,淋上香油,适合拌稀饭。
一般来说,酱被认为是中国人的发明,成汤作醢
①到今天应该有几千年历史,国人对酱的
依赖已经成为民族性格的一部分。关于酱,东方和西方永远谈不拢。西方的酱,果酱也好,
蛋黄酱也好,辣椒酱也好,都缺少深度发酵的环节。而中国的酱,如果不生出复杂同时复合
的菌群,是得不到一种叫 “鲜 ”的味道的,那是各种氨基酸给味蕾带来的幻觉。
以.裨形胜 此溪若在山野之 .上 为.溪在州右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 (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 分)
▲ (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2 分)
▲
9.甲乙两文同是借山水抒情,请说说两文的情感有何异同。( ▲
4 分)
(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 【材料一】
10— 13 题。( 16 分)
(材料来源于网络,有改动)
10.依据材料内容,仿照示例,为材料拟小标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 踏青跋禊的上巳节
4 分)
11.材料三中有陆机的诗和欧阳修的词,请分析其作用。( ▲
4 分)
12.今天的人们还继承了清明节中某些传统习俗,请你联系现实生活,并结合材料,举一例说 说这个习俗的由来及意义。
▲ )( 2 分)
A. 它是傅雷夫妇在 1954 年到 1966 年 5 月期间与儿子傅聪儿媳弥拉的家信, 而成。
由次子傅敏编辑
B. 家书开始于 1954 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 自尽。
1966 年傅雷夫妇 “文革 ”中不堪凌辱,双双
C. 数百封家书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 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
②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
草,以裨 ③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唐 ·元结 ④ 《右溪记》)
【注】①欹嵌: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②俾 (b ǐ:)使。③裨 (b ì):补助,增添。④元结,字次山,
2
唐代文学家。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在道州任间,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
温柔敦厚 兴观群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