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导语】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热忱(chén)淳朴(chún)童稚(zhì)绯红(fěi)B.和煦(xù)豁亮(huò)殷红(yīn)惟妙惟肖(xiào)C.拮据(jū)发酵(jiào)提防(dī)参差不齐(cī)D.汲取(jí)炽热(zhì)匿名(nì)称心如意(ch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不记其数冥思暇想谈笑风生天翻地覆B.相形见拙川流不息见异思迁申张正义C.再接再厉义愤填膺栩栩如生截然不同D.正襟微坐惟妙惟肖迎刃而解自出新裁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在今年的作文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B.他盛气凌人地扬起手往桌子上一拍,霍地站起来,痛斥造假者的狡辩。

C.试卷的命制要讲究适合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长吁短叹也不行。

D.他这个人做事总是毛毛躁躁,这么多题他拖泥带水地半小时就做完了。

4.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

A.如何繁衍如何筑巢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B.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C.如何筑巢如何迁徙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繁衍D.如何繁衍如何迁徙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筑巢5.古诗文默写。

(4分)(1)亭亭山上松,。

风声一何盛,![《赠从弟(其二)》](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登飞来峰》)(4)无言独上西楼,。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6.名著阅读。

(6分)(1)《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_____________,第三部是《神秘岛》),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号潜艇的故事。

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

”这是对的外貌描写。

(1分)(3)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你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

(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3分)7.综合性学习。

(7分)中国邮政于2015年1月10日发行一枚以“拜年”为主题的特种邮票。

仔细观察这枚邮票,完成下面的任务。

(2015河北)(1)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内容方面对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作简要赏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8、9题。

(7分)(2015河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4分)(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

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注】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③允:符合。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1)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2)上常临镜:__________11.翻译下列语句。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2.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4分)人类创造力如何起源[加拿大]普林格尔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因基因突变使人类的认知力产生了突发性的飞跃。

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

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

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

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

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考古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

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

这是创造力形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

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

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平均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

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

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

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

“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

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

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

“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⑧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

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

当蚁群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

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基础上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