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放区的小说

解放区的小说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 •1942年5月延安文艺 座谈会的召开,毛泽 东发表《在延安文艺 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的中心是解 决文艺为群众以及如 何为群众的问题。强 调文艺从属于政治。 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 务和作家 思想改造问 题。 •《讲话》给文艺发展 带来的双重影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
解放区的小说创作概述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前
最初的解放区小说所表现的内容大多与抗战有着直接的 关联。1937年4月,丁玲发表了短篇小说《一颗未出膛的枪 弹》,另外还有孔厥的短篇小说《收枪的人》、丘东平的 《一个连长的遭遇》,这类作品共同的特点在于抒写军民的 抗战热情,同时也反映了作家们对团结御侮与分裂投降的大 是大非问题的思考。
《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小说创作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早期作品有些单薄、粗糙,这种状况在 这时有所改变。但是,作家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思想 在渐渐退隐。后期解放区小说创作在强调群众化的 同时,过分推崇单纯以农民为接受主体的通俗文学 和民间文学形式,忽略了对中国传统雅文学和五四 新文学中的优秀传统的继承,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 了中国新文学现代化的进程。

喜剧的历史意识。
孙犁等人的小说

孙犁的诗化小说
孙犁的创作侧重于从人的心灵、情感 和生活诗意层面上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 优美。他善于在艰苦奋斗中寻找诗意、创 造幸福的人性美,欣慰于他们家国一体, 用真诚与柔情呼唤美好未来的平凡而又丰 富的内心世界,描绘出解放区人民在艰苦 环境中乐观、健康、纯洁的人情美、人性 美。《荷花淀》就是他这种风格最具有代 表性的作品。孙犁的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 的小说。
⑴塑造了开始转变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背负着沉重的历史的传 统的老一代农民形象。如二诸葛、三仙姑。 ⑵塑造了一批先进农民形象:小二黑、小芹等。 ⑶塑造了一些被封建思想腐蚀毒害的蜕化变质的农民干部和积 极分子形象。
赵树理代表作:《小二黑结婚》
主题:乡村男女追求婚姻自由受阻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 诙谐的叙述风格:往往寓批评于诙谐幽默之中,善意的讽刺 与热情的歌颂结合在一起。 通俗小说的结构模式:他借鉴了传统评书、章回小说的结构 特点,采用单钱条发展的手法, 注重故事的连贯与完整,故事性强, 适应我们民族特别是广大农民的 欣赏习惯。
解放区的小说的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型



描写敌后人民武装斗争的,其代表作有马烽、西戎 的《吕梁英雄传》,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 传》。这类作品又被称为“新英雄传奇”。 描写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改斗争,其代表作有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 雨》;反映“土地改革”的小说。 其他反映解放区农村生活、发展生产的斗争,其代 表作有欧阳干的《高干大》、柳青的《种谷记》、 草明的《原动力》。
赵树理的小说
赵树理的小说

特点:
1、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艺术风格
⑴在人物塑造上,作者把人物放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放在生 活的矛盾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和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性格. 如二诸葛、三仙姑、李有才等。 ⑵在结构上,赵的小说特别注意故事性 ⑶语言上的大众化、口语化
2、真实可信的有血有肉的农民形象

二. “土改”的小说
在解放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一些反 映与表现“土改”的小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丁玲的《太 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骡雨》。
(1)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描绘农民翻身斗 争的代表作 ,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土改运动中各个阶层 人们不同精神状态和生活状况。 (2)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同《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创作时 代背景大致相同,也是一部反映四十年代解放区农民进行土 地改革的力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