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循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
(老师板书课题)大家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然后看看书后注释,试着自己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学生自由读诗,指名
学生读。
)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这首诗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色,你看“大雪满弓刀”,下大雪当然是在冬天里。
生:我反对。
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因为有大雁,诗中不是有大“雁”吗师:两位同学读书学习都非常认真,找出了诗中具有矛盾的景物。
再仔细读读,思考一番,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又一次细细地品读诗歌)
生:老师,“月黑雁高飞”这句话有矛盾。
这里讲的是月亮被厚厚的云遮住了,夜色很黑,大雁飞得很高。
既然夜色很黑,大雁飞得高,能看得见吗?
生:大雁边飞边叫,作者听见,当然知道是大雁飞过来了。
生:老师,我还发现一个矛盾。
“月黑雁飞高”与“欲将轻骑逐”这两句话相矛盾。
师:你说说理由。
生:“月黑雁飞高”讲的是月亮被厚厚的云遮住了,夜色很黑,大雁飞得很高。
刚才这位同学说大雁是由于叫声才被发现的。
而“欲将轻骑逐”讲的是将军率领将士骑着跑得快的战马去追赶单于,这时,马蹄声应该就在近前,怎么还会听到大雁的叫声呢?
(面对学生的提问,老师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回答。
此时,教室里一片安静,其他学生也把眼光一齐投向了老师。
)
(过了一会儿。
)
师:刚才大家在探讨问题时,把前三句的意思都解释了一番,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这就是学习的好方法。
现在,大家来把第四句诗解释一下。
生:将士们的弓箭和刀柄上都积了厚厚的雪。
师:(模仿学生提问)在很黑的夜色中,弓箭和刀柄上的雪能看得清吗?
(学生一下子被问住了。
但还是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
生:雪地里有比较淡的光线,还是看得清弓箭和刀柄上的积雪的。
生:我想,是将士们回到帐篷中(师纠正为兵营),作者看到了将士们的弓箭和刀柄上都有厚厚的积雪。
师:(在学生的回答中得到了启发,就从作者入手提问)作者为什么会看到“大雪满弓刀”呢?
生:我想那里的雪一定很大,所以积了厚厚的雪。
生:这些将士们追赶了很长的路,所以积了厚厚的雪。
生:作者被马蹄声惊醒,于是起身来到营帐中,看到了将士们的弓箭和刀柄都急了厚厚的雪。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
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这首诗,感受那里的景色。
(这时候,刚才说“月黑雁飞高”与“欲将轻骑逐”这两句话相矛盾的同学站了起来。
)
生:老师我现在有新的想法了。
在黑夜里,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士兵们骑着快马去追赶,作者被马蹄声惊醒,听着马蹄声渐渐远去,这时候,他听到了半空中传来的轻轻的大雁的叫声。
他等了很久,看到回来的将士们的弓箭和刀柄上都积了厚厚的雪。
所以,我推翻刚才说的“月黑雁飞高”与“欲将轻骑逐”这两句话相矛盾的观点。
(听到这里,老师带头为学生鼓掌,全班同学一起鼓了掌表扬。
)
生:老师,也可能是在黑夜里,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着士兵骑着快马去追赶。
回来的时候,作者被马蹄声惊醒,于是起身来到营帐中,看到了将士们的弓箭和刀柄上都积了厚厚的雪。
此时,也隐隐约约地听到了大雁的叫声。
……。